APP下载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毒品犯罪治理模式探究

2023-01-04沙良旺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非传统化学品毒品

胡 江,沙良旺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重庆 401120)

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关系相对缓和,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不会发生,虽然当前世界形势依旧严峻且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们日益认识到,仅靠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远不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扩大国家安全概念,区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理论得以发展。本文试以非传统安全为视角,重新审视毒品犯罪的危害性,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探索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之策。

一、非传统安全与毒品犯罪

(一)非传统安全之由来

长期以来,国家安全理论基本是以“军事”为中心建立的,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国防安全等,这种理论是建立在威慑和战争的基础之上,主要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目标是保护领土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而对金融风暴、环境资源、公共卫生、毒品犯罪等安全威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说是未从国家安全层面予以考量,而这些都是对国家安全极具破坏性的潜在威胁。冷战结束以后,关于安全的议题发生了质的转变,各国不再单单关注于传统安全,其他的安全威胁日益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现在的“安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定义,而是包含了更广泛的内容。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HDR),该报告首次指出国际社会应当将关注的重心从“领土安全”转移到“人类的安全”,通过可持续发展来获得安全,而不是通过军备寻求安全,并确立了经济、环境、卫生等七个人类安全要点,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概念——“人的安全”,这是一种不可剥夺的保证个人在最低限度的安全和尊严下生活的权利,由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后来演化为“非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的产生是社会发展更广泛和更全面的必然结果,新的世界秩序中的安全应该通过防范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等来实现,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全球安全”“非军事安全”“新威胁”等。

(二)非传统安全之界定

“非传统安全”是当下的流行语,在国家治理、外交政策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非传统安全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相较于传统安全而言,它仍然缺少一个准确、权威的定义,范围也极为模糊。在2003年《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召开非传统安全会议的征稿中,更是出现了近30种非传统安全问题[1]。有学者在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对比中得出,非传统安全是由非国家主体引发的、跨国的、非军事的、重视人的安全理念[2]。也有学者认为,非传统安全是指传统安全问题之外的其他安全问题[3]。总的来说,非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威胁到人民福祉和国家生存的非军事因素,诸如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传染病、自然灾害、非法移民、粮食短缺、人口走私、毒品贩运等,本质上是将这些社会问题纳入到国家安全层面进行考察,所以,非传统安全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安全观。

非传统安全是“以人为本”的安全观。以往的安全研究主要是以国家为中心,非传统安全的提出导致国家安全内容的重新排位,而“人的安全”则直接挑战以国家为中心的安全观,使安全问题的核心发生重大改变[4]。安全的所指不再单单只是国家(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更是包括人(生存、幸福、尊严)。诸如环境恶化、公共卫生、毒品贩运等非传统安全都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与健康,它们通过犯罪、疾病等威胁社会结构,削弱了基本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与传统的军事威胁相比,非传统安全容易导致人的丧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人们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英国的古典自然法学家洛克在论述政治社会的起源时曾提到,“人类天生就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是为了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求他们彼此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5]。人民组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无论是传统安全,还是非传统安全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安全。

(三)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犯罪的特殊性

毒品犯罪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乃至边境国土安全,并与多种犯罪相交织,已经成为我国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威胁。非传统安全较之于传统安全更具复杂性、多样性和突发性,在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犯罪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在国家安全层面对毒品犯罪予以考察。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聚焦于政治和军事,而毒品犯罪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往往是潜在的、间接的,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非传统安全”概念的提出扩大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了中国“安全范式”的转换,诸如经济、社会、生态等问题逐渐被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中予以考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一纳入到了国家安全的范畴,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概念,使得国家安全的概念更加全面、系统,毒品犯罪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威胁被逐渐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予以考察,这是新安全形势下毒品治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毒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另外,非传统安全应当是一种全面、高级的安全观,仅讲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甚至排斥传统国家安全问题,那就只能是一种片面的、低级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6]。毒品犯罪也会间接甚至直接引发传统安全问题,其与恐怖主义、暴力犯罪、枪支贩运等犯罪相交织,严重威胁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国家安全层面对毒品犯罪予以考察,不仅强调了毒品治理工作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是意味着新时代毒品治理理念和治理范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犯罪危害性的重新审视

传统的政治、军事手段无法应对突发的、不确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大加快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传播速度,扩大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危害范围。毒品贩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不断扩大的毒品贸易为各国应对非传统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毒品问题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毒品贩运通常与恐怖活动、暴力犯罪、武器贩运、走私、洗钱等犯罪相交织,毒品的滥用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跨境毒品贩运活动更是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边境安全,毒品犯罪成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极大威胁,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威胁到传统安全。因此,下文将以非传统安全为视角,试图探讨毒品贩运如何与各种安全威胁相交织,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相交织

自出现毒品滥用现象以来,毒品就与恐怖活动连在了一起,毒品贩卖始终伴随着暴力的使用[7]。但近年来,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毒恐结合”“以恐贩毒”“以毒资恐”趋势明显。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国际社会加紧了对恐怖组织的打击,国家支持的恐怖活动锐减,恐怖组织的资金也大多被冻结,恐怖分子获取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渠道日渐多元化,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毒品贸易。

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的联系源于这两类群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毒品犯罪与恐怖主义的犯罪性质,决定了两者活动的秘密性,加之两者活动的重叠(洗钱、武器装备、暴力犯罪等),增加了组织间相互依存的互动机会,两者的某些需求可以通过组织间的交易甚至资源共享得到满足。恐怖组织可以为毒品犯罪提供武装保护,开辟新的毒品市场,保证毒品犯罪的存续和发展;而毒品犯罪助长了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增加了打击恐怖主义的难度,破坏了国家及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总的来说,毒品犯罪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助长恐怖主义:(1)为恐怖活动提供资金;(2)制造社会混乱,为恐怖活动营造滋生的土壤;(3)共享情报信息和基础设施,例如毒品贩运的路线可用于输送恐怖分子、武器、爆炸物等;(4)传播恐怖主义、极端宗教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思想;(5)加剧腐败,削弱政府打击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的能力。

(二)毒品犯罪与网络安全相交织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网络安全,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8]。受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毒品犯罪呈现出网络化的典型特征[9],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借助互联网进行吸贩毒活动,不仅使毒品犯罪更加隐蔽、复杂,而且客观上传播了各种违法犯罪信息,加剧了网络犯罪的发生,威胁着我国的网络安全。

互联网已经全方位地介入了社会各个领域,在促进产品、资金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同时,它还有利于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易制毒化学品的贩运,客观上推动了在线毒品市场的发展。网络社交媒体在毒品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犯罪分子通常使用毒品俚语,并依托快捷的网络支付手段和物流寄送服务进行交易,买卖双方不用实际接触。仅2019年全国就破获了网络涉毒案件6957起[10]。通常情况下,与贩毒有关的网站都是在所谓的“暗网(Dark Web)”中运行,通过普通的搜索引擎无法访问暗网,它被隐藏起来,只有通过特殊的软件、授权才能访问。暗网的开发是一种变革性的犯罪创新,它隐藏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保证了交易安全,客观上也扩大了毒品交易的市场,使得毒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暗网逐渐成了毒品交易的新平台。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加达·瓦利(Ghada Waly)在一次会议中提到,“大约有一半暗网活动与毒品有关,通过暗网进行的毒品交易比例已经上升到11%”[11]。例如,名为“丝绸之路(Silk Road)”的黑市交易平台通过将“Tor浏览器”(1)1996年,为保证军队及情报部门数据的安全,美国海军实验室开发了洋葱路由(The Onion Routing,简称Tor),可以像洋葱一样将情报数据层层加密通过多个节点进行发送。和比特币这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以保证其运营的双重隐蔽性,“Tor浏览器”的使用使得用户的IP地址被屏蔽,比特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使用使得无法追踪其流向。在提供匿名服务的同时,“丝绸之路”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了完备的在线交易环境,建立了专业的纠纷解决机制、卖家评级、会员论坛等,类似于淘宝、京东等在线市场。相关的暗网站点还有很多,例如“丝绸之路2.0”“丝绸之路3.0”“Alpha Bay”“Hanza”等,这些站点虽已都被陆续关闭,但更多的暗网平台也在相继涌现。

(三)毒品犯罪与公共卫生相交织

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威胁着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且削弱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威胁着国家安全,2020年COVID-19的全球蔓延更是引起了各国对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视。

毒品滥用是全球公认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毒品的滥用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如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毒感染、肝脏疾病、精神健康障碍甚至是兴奋致死等。其中,毒品与传染性疾病的联系更为紧密,部分吸毒者采用的是静脉注射吸毒的方法,通常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一个针头反复使用或者多个滥用者共用一个针头,从而通过血液传播了疾病。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的吸毒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感染率分别为3.3%、25%、50.4%[12]。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UNODC)也曾明确指出毒品的滥用与艾滋病传播之间的联系,据估计,2018年全球注射毒品的共计1130万余人,全球感染艾滋病毒的约有10%是由注射吸毒所导致的,每8个注射毒品的人中就有1个携带艾滋病毒(2)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UNODC).World Drug Report 2020.。而且,吸毒有时伴随着性滥交、聚众淫乱的发生,从而导致了梅毒、淋病等性病的传播。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毒品滥用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恶化。另外,贫困、缺乏教育等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更容易染上毒品,增加了失业、贫困等风险,间接促进了卖淫、盗窃、抢劫等事件的发生,造成了长期的恶性循环。

(四)毒品犯罪与边境安全相交织

边境作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是现代国家的关键要素[13]。我国紧靠两大世界毒源地,贩毒分子通过漫长的边境线向我国输送毒品,对我国的边境安全也造成了客观直接的威胁。两大世界毒源地的毒枭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多盘踞在隐秘闭塞的山区,经济落后,为获取经费支持转而从事武装贩毒活动,导致我国边疆地区的毒品、枪支走私猖獗。我国边疆地区人口的双向流动便捷,也给不法分子利用这一优势从事毒品贩运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其中也夹杂着各种犯罪活动,例如恐怖主义、人口贩运等,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边境安全。

三、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犯罪的治理路径探析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犯罪的危害性更加凸显,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错综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毒品犯罪及其产生的“多米诺效应”会对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乃至世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毒品的治理工作。毒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治理。新时代的禁毒工作要注意及时更新转变治理理念,有必要在禁毒工作中融入国家安全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稳定,对外求和平、求合作”[1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是各项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禁毒工作的开展同样要重视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

(一)更新毒品的治理理念,融入国家安全

非传统安全的提出丰富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当前我国的安全威胁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复杂多样,毒品问题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派生要素,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新的安全形势之下,必须要在禁毒工作中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思想,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全面推进新时代的禁毒工作。

非传统安全的研究促进了刑法理念更新和发展,对于如何认识犯罪、犯罪圈的设定、刑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被逐渐重视,毒品犯罪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要威胁被赋予了新的身份。按照既往的认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专指刑法分则第一章的罪名,毒品犯罪是侵犯社会管理秩序、危害社会的一类犯罪,充其量是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未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予以考察。非传统安全更加强调各种安全要素的相互协调,使得国家安全的研究不单单局限于政治、军事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被纳入进来,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不再单指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的罪名,刑法所规定的全部罪名其实都可以隶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只是重要层级有些许不同,由此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综合的安全观。非传统安全视野下的毒品犯罪,如若处理不好,任其蔓延、嬗变,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极大侵害。因此,必须将毒品犯罪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意识,统筹应对毒品犯罪及其衍生出的各种安全威胁,从多个维度对毒品问题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二)深化禁毒的国际合作关系,保证外部安全

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促进了各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诸如金融危机、毒品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也随之扩散,相较于传统安全,其没有明确的物理边界,具有较强的连带性和跨国性,想要单凭一己强势就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安全问题,在当今国际社会已然难以实现,也难以想象[15]。 因此,非传统安全视野下毒品的治理工作,必须从谋求共同的安全出发,深化禁毒领域的国际合作,保证外部安全。

毒品问题是全球性的治理难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历来是国际禁毒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并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积极借助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平台,建立与东南亚、西亚、中亚等国家的多边、双边禁毒合作机制,并与数十个国家或部门签署了禁毒合作文件,建立了长期密切的禁毒合作关系,推动国际禁毒合作的稳步向前。当前我国的毒品大多数来源于境外输入,贩毒分子依靠漫长的边境线不断从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等边境走私毒品。 因此,必须加强禁毒领域的国际合作,一是要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毒品治理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加强与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的交流协作,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同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完善双边、多边禁毒合作机制,建立长期而稳定的禁毒合作关系;二是加强毒品情报交流,建立全面而及时的涉毒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对毒品犯罪的精准打击,避免因信息时间差导致的打击漏洞,定期开展双边、多边禁毒合作会晤,交流禁毒经验,适时调整双边、多边禁毒战略和政策,商讨进一步的禁毒合作计划;三是要联合开展跨国禁毒专项行动,提高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和打击能力,保证区域间安全稳定的毒品环境,以区域合作带动全球的禁毒国际合作;四是要完善国家间的刑事司法协助,着重解决有关案件管辖、刑事法律和刑事证据等方面的差异问题,保证后续刑事程序的顺利运作,完善毒品犯罪的国际追赃追逃机制,携手共建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

(三)完善毒品的打击阻控体系,保证内部安全

从规范层面来看,我国的禁毒规范体系主要由《禁毒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戒毒条例》《社区矫正法》等一系列的刑事、行政立法构成,虽然这些立法打击的侧重点有较大差异,但综合来看,都是建立在打击毒品犯罪的三个主要环节,即“生产—流通(贩卖)—消费”的基础上。鉴于我国毒品大多数来源于境外,国内罂粟、大麻等原植物的种植较少,国内的毒品制造主要以新型合成毒品为主,所以在生产方面,毒品治理应当侧重于国内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另外,毒品犯罪多发生于毒品流通环节,受制于毒品市场供求关系[16]。 因此,要着力打击毒品的流通,遏制毒品的蔓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降低毒品市场需求。

1.堵源: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国内制毒活动的打击力度,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整治,国内制毒活动暂时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易制毒化学品本身属于生产、医疗等活动中的重要原料,所以仍然存在不法分子借助监管漏洞进行收购,导致大量易制毒化学品的非法流失,被用于制毒活动。

(1)探索建立易制毒化学品的预警和临时列管机制。随着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全方位管控,犯罪分子获取易制毒化学品的机会和获取数量受到了严格限制,犯罪分子转而寻求未列管的代替品,加之国家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易制毒化学品可能被研制出来。因此,一方面,要组织专业的人员分析研判制毒的新手法、新原料、新配剂,掌握潜在的易制毒化学品,提醒有关部门重点关注;另一方面,新的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从发现到被列管需要层层上报,耗费大量的时间,犯罪分子可能会大量储存该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因此可以建立临时的列管机制,限制该化学品的非法流失,在此期间由相关部门分析评估该化学品是否应当被列管。

(2)针对重点管制的易制毒化学品建立分层次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所谓重点管制,可以理解为用于制毒的原材料,《易制毒化学品条例》(以下称《条例》)将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1-苯基-2-丙酮、麻黄素等化学品,这是合成毒品的重要原材料,《条例》对其生产、经营、购买采用严格的审批许可制度,第二、三类主要是指苯乙酸、高锰酸钾等化学品,不是制毒原料,属于制毒配剂,可代替性强,《条例》对其生产、经营、购买采用宽松的备案制度。所以,“互联网+监管系统”应当以《条例》所列举的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为重点,为化工企业合法生产的每一单位的化学品设定专属“身份证”,在其物流运转、仓储入库、加工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标签扫描与信息录入[17], 实时监测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流通、使用,遏制其非法流出;针对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和其他未列入管控的潜在易制毒化学品,则可继续使用备案制度,并录入信息系统,以方便追查。

(3)深入推进全民参与的易制毒化学品社会治理。防范易制毒化学品的非法流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广泛参与、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共建、共治防范制毒工作格局[18], 公安、海关、行政管理部门等要加强协作,严厉打击易制毒化学品的非法生产、经营、运输等,同时,要强化对化工企业的宣传教育,普及易制毒化学品的专业知识,促进行业自律,建立举报奖励机制,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2.截流:完善打击阻控体系

当前我国的毒品犯罪遍及全国各个省份,但主要分布于广东、云南、四川等沿海、边境地区(3)根据《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2012—2017)所提供的数据, 2012年至2016年,一审审结毒品犯罪案件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湖南、浙江、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江苏、湖北。虽然广东的案件数量全国第一,但就缴获毒品的数量来看,云南省缴获的毒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它们作为境外毒品渗透进国内的主要入境地,制毒活动也比较为猖獗,其走私、制造的毒品不断流通到全国各地,危害地域不断扩大。究其原因,在毒品流通环节的打击效果不理想,新型毒品的不断翻新、互联网涉毒案件的频发等都促进了毒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

(1)完善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策略。当前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是由《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进行列管,对于新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加入列管的期限最长为9个月,周期较长。为应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高更新频率,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对已列管的精神活性物质进行化学结构分析,推算出可能借由更改化学结构而得来的新物质,当毒品市场中出现该新物质时,直接列管[19]。 另外,在2019年,我国一改以前的单一列管模式,将芬太尼类物质进行了整类列管,是对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列管模式的重大创新,可以进一步探索适用。

(2)全方位打击网络涉毒行为。首先,要加强对互联网服务商的监督管理,及时查处关闭违法服务器、网站等,及时发现、屏蔽敏感词汇,落实互联网服务商的主体责任,净化网络环境;其次,物流行业要落实寄送实名制,严格履行“寄件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向物流从业人员普及毒品的基本知识,保证能够及时发现新类型的毒品;最后,网络涉毒案件必然涉及网络支付,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能够准确追踪到资金流向,防范毒品洗钱犯罪。

3.降需:萎缩毒品市场需求

从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来看,在国家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态势下,毒品的供给短期会大幅削减,此时毒品供给小于毒品需求,会导致毒品价格的上升,一个经济理性的人会减少毒品的消费。但吸毒者消费毒品的行为不是能科学地自觉控制的经济行为,不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消费行为,不具有任何经济理性[20]。 毒品需求在短期内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价格攀升会吸引更多的毒品犯罪分子铤而走险。近几年来我国的毒品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长期来看,仅靠国家层面的打击势必会遭遇无法逾越的瓶颈,所以我国毒品治理要以降低毒品市场需求为根本。一方面,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管控,戒除毒瘾,减少“库存”;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遏制新吸毒人员的增长。

(1)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特殊预防”。首先,探索多样化的毒瘾戒除机制,制定科学的戒毒医疗方案,尽量减少戒毒者的身心痛苦,同时辅之以心理疏导、亲情感化,强化其信心;其次,对戒除毒瘾者进行严格的动态管控,将责任落实到社区,重点关注其是否频繁进出娱乐场所,是否与其他吸毒人员接触,要定期进行摸排工作,不定期对戒除毒瘾者进行毒品检测,防止其复吸;最后,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社区康复机构,尽量对每一个戒除毒瘾者进行社区康复工作,提供必要的戒毒康复帮助、职业技能培训和生产劳动条件,帮助其回归社会。

(2)加强对社会大众的“一般预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举办丰富多彩的禁毒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行毒品知识的普及,使其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鼓励社会大众积极举报吸贩毒行为,提高全民的防范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禁毒氛围。另外,青少年群体好奇心强,防范意识薄弱,应当重点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将禁毒教育纳入到教材中,定期举办禁毒主题班会、禁毒趣味活动等。

四、结语

作为国际社会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毒品问题的持续积极改观,对于社会的和谐安宁、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毒品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大威胁,理应提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予以重视,而且当前学术研究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紧密融合之势,毒品问题属于刑法学的范畴,非传统安全属于政治学范畴,两者同从属于法学门类之下,理应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毒品问题的研究未与非传统安全(或者国家安全)的研究进行紧密结合,虽然在非传统安全的论述中也会提及毒品问题,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未有深入阐述。新时代的禁毒工作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遵循,重视国家安全与毒品治理的交融互通,着眼于我国国内和国际的毒品态势,综合考虑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统筹毒品的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努力建构世界大安全格局。

猜你喜欢

非传统化学品毒品
销毁毒品
趋近化理论对于非传统安全话语的阐释:一个案例研究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基于文本挖掘的非传统文本批评话语研究
火烧毒品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慢、轻、微、精”,做传统行业的非传统企业……何丹妮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