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浅析*

2023-01-04黎豫川张远哲罗熙林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运化五脏脾虚

黎豫川 张远哲 罗熙林 赵 博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慢性或反复性腹痛并伴随排便性状、习惯改变为特征[1]。IBS全球发病率较高,其中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占IBS发病率的40%以上[2-3],近年中国IBS-D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发展呈现年轻化趋势[4]。中医学认为IBS-D属于“腹痛”“泄泻”范畴,目前研究认为此病主要病机为肝郁脾虚,治法以疏肝为本。但本研究认为此病与脾密切相关,过思伤脾、脾失健运是此病发病的关键,脾虚湿盛是其关键病机,益气健脾是治疗此病的基本治法,并对此进行详细论述。

1 脾主思舍意与IBS-D发病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五脏藏精舍神,主五志,其中脾志为思,藏营舍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藏为脾……在志为思”。《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情志内伤是人体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如《灵枢·百病始生》言:“喜怒不节则伤藏”。此处“喜怒”指七情,意指情志异常则伤五脏,情志太过导致相应五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临床显示IBS-D患者有明显的情志异常症状,如过度焦虑、精神紧张、失眠等,这些表现都属于“过思”,即过度思虑,研究认为“脾之思”属于情感范畴,指人在外界刺激下出现的情感过程,是正常七情之一[5]。但是七情太过则为病邪,会伤及人体脏腑,思太过所伤为脾,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载:“思伤脾”。《灵枢·本神》曰:“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有研究指出,思伤脾、脾虚失运是情志疾病的发病关键[6]。《素问·举痛论》指出:“思则气结……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脾主思,思为脾志,但是过度思虑会使脾功能失调,出现脾气郁滞不行,脾失运化、脾不升清等病理改变,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湿邪内生,发为泄泻,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言:“……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痢作矣”。而内生之湿邪又会反过来伤脾,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脾虚,日久肝木克脾土又会发为腹痛等症,出现IBS-D的躯体症状,此外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养神,进一步加重抑郁、焦虑、强迫症的情志改变,导致IBS-D的发生。由此可见,过度思虑导致脾虚不运是此病发生的关键。

2 脾虚湿盛是IBS-D的基础病机

由于过度思虑导致脾失健运、升清失常,水湿不化留为湿邪造成泄泻,是IBS-D出现躯体症状的重要原因。过思伤脾,已经生成的湿邪反过来进一步伤脾,加重脾的进一步亏虚,而脾虚又会进一步加重神志异常。脾运化水谷生成水谷精微,是气血生成之源,而气血是神的物质基础。脾虚日久,气血生成不足,气血亏虚而神无以养,进一步加重IBS-D的情志异常症状。在IBS-D发展过程中,由于脾功能异常,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紊乱,出现其他病机,但都因于脾、发于脾。脾主中土,不主四时而旺于四时,脾运化水谷精微长五脏,脾生成气血而养五脏神,故脾思异常,可波及五脏,脾运化异常,也影响五脏。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所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充分说明了脾胃充盛、五脏安和,脾胃受损,五脏不安的观点。《灵枢·本神》中也强调了脾的重要性:“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诸脏。如IBS-D患者脾虚日久,湿邪内阻,肝气不舒,克伐脾土,发展为肝郁脾虚证候,同时,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运化,肝血不足,肝魂无以养,出现多梦、抑郁等神志改变,临床研究显示郁证患者多有脾病[7],即是此因。湿为阴邪,湿邪日久,阳气受损,脾阳亏虚,日久波及肾阳,迁延不愈而发展为脾肾阳虚。由此可见,在IBS-D的病机发展过程中,脾虚湿盛是其基本病机。

3 益气健脾 行气化湿是IBS-D主要治法

因为过度思虑导致脾功能失调是IBS-D发病的重要原因,因脾虚不运而水湿内停发为泄泻;因脾思过度、脾虚不运而出现肝木克伐脾土、肝失疏泄、肝气不行而腹痛;因脾虚气血生成不足而进一步加重IBS-D神志改变。因此对此病的治疗应强调脾功能的恢复,针对其脾虚湿盛的核心病机,以益气健脾、行气化湿为主,根据具体兼夹证候辅以其他治法,如疏肝理气、温阳补血等。现代对IBS-D的治疗多强调疏肝理气,但此病因为脾土自身的亏虚而导致肝木克脾土,脾虚为本,脾实则肝郁自消,解决基础病证是治疗此病的关键所在。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治脾可以安五藏”。临床应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湿治法治疗此病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不仅可以改善腹泻症状,同时可以改善IBS-D的情志异常,而相关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研究发现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脾虚型IBS-D大鼠,可有效降低肠推动率,降低血清及肠5-HT含量[8]。

4 脾主运化是调节肠道菌群对IBS-D干预的关键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广泛存在于IBS-D患者中,表现为部分有益菌减少、致病菌增多,肠道菌群定植抗力减弱,菌群密集度、多样性明显降低等变化[9]。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调节存在于肠-脑神经递质如5-HT达到对肠动力及内脏敏感性的影响[10],而肠道动力紊乱及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D的重要病理改变[11]。近年研究提出,中医学“脾主运化”生物学内涵与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营养吸收、抵抗外邪、能量代谢等有关[12,13]。脾主运化,将五谷精微输送到全身,濡养五脏六腑、筋骨肌肉,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这与肠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机制等同。一旦脾气亏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则出现腹泻、便秘、腹胀、消瘦等症状,这些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后出现的症状相吻合。故肠道菌群稳态是脾生理功能正常的物质基础,通过恢复脾主运化功能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是干预IBS-D的关键环节,也是初步揭示中医学“脾主运化”理论科学内涵的重要思路。

猜你喜欢

运化五脏脾虚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