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十月太阳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2016-02-14陈晓辉杨博文孙鸿昌李晓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时令历法内经

陈晓辉 李 敏 杨博文 孙鸿昌 李晓娟

(1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2013级,郑州450046;3河南中医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2012级,郑州450046)

浅析十月太阳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陈晓辉1李 敏2杨博文3孙鸿昌1李晓娟1

(1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2013级,郑州450046;3河南中医大学中医学专业(仲景学术传承班)2012级,郑州450046)

《黄帝内经》对脾的主时问题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即脾主长夏,脾主四季,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对此历代医家众说纷纭,但细究其渊源及内在机理却模糊不明,然脾之重要性由此可略见一斑。而笔者认为脾主长夏和脾不主时与历史上的四季历法与五季历法关系匪浅,至于脾主时问题的不同观点,实是产生于五行五季与阴阳四季逐渐融合过程的不同时期。本次笔者从历法发展与流变的角度着手,旨在阐释十月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脾主时令;历法;《内经》

脾脏在五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受历代医家之倍至推崇,李东垣、黄元御等无不以脾为重,然《黄帝内经》虽也有相关的论述,但对脾主时问题却颇显混乱,其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脾主长夏;二是脾主四季后各十八日,三是脾主四季。值得深思的是,针对这种混乱,后世或避而不谈,或牵衍附会,与对脾脏重视的现象极不相称。现笔者从古代历法十月历入手,就己家之见做简要阐述。

1 十月太阳历

1.1 《内经》中的十月太阳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时主,臣以其藏最贵。[5]”这里的“治七十二日”,即是一年五分方法佐载,将一年五分为五季,每季两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一年十月,分别用十天干命名,如上文中“甲月”、“乙月”。此为我国古代曾出现过的十月太阳历。关于用十天干来表示月份,《内经》中亦有其他记载,如《素问·风论》:“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无独有偶,《素问》的七篇大论之《五运行大论》亦云:“五运主五时,每运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正合周天之数”,此处“每季七十三日零五刻”与“七十二日”稍有差异,但仍可看出这同是把一年分为五季的十月太阳历。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十月太阳历的确存在并普遍使用过,《内经》的记载只是对这一历史影响的残留,同受之影响的还有那个时期的其他著作。

1.2 文献中的十月太阳历著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子》,其《五行》篇章有记载:“作立五行,以正六时,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七十二日而毕”。此段记载,与《阴阳类论》相似,且将十月太阳历与五行相结合。或者说,十月太阳历是属于五行体系的。而这种联系又可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壬午冬至,甲子受制,木用事,火烟青;七十二日,丙子受制,火用事,火烟赤;七十二日,戊子受制,土用事,火烟黄;七十二日,庚子受制,金用事,火烟白;七十二日,壬子受制,水用事,火烟黑;七十二日而岁终,庚子受制”。且《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也有相似记载,在此不做赘述。

1.3 现代研究中的十月太阳历经我国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陈久金先生考证,《夏小正》记载的历法应该是存在与夏代的十月太阳历,也即五季历法。至今此历法依然在我国少数民族彝族使用。经陈先生考证,彝族、齐王室与夏民族同属于西羌族,这也是证明我国十月太阳历起源于夏朝的有力例证。后夏为商汤所灭,夏朝的后裔依然传承着这种历法,并在其所统治范围内继续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管子》中仍可见这方面的记载,并通过彝族传承至今[1]。

综上可见,十月太阳历是一种用十天干来表示月份的历法,每年十月分属五季,分别对应于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因此我们应该明白,脾主时中“脾主七十二日”的形式,应该是受其直接影响的[2]。

2 脾主时令形式的演变

始于夏制的十月太阳历中,将五行与季节相配自然无碍,甚至五行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不无关系,故言“脾主季夏”。但其形式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变化。商代已逐渐出现了四时的概念,并由原来商承夏制的五季十月历变为了四季十二月历法,这一变动大概在西汉太初历颁布时彻底完成,形成了以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为主的阴阳合历,冲击着现有的脾主时令的观点,而这也正是脾主长夏,各七十二日寄治的来源。

据考证,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大致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说的形成稍早,大致在春秋的老子时期,五行学说稍晚大致形成于战国的邹衍时期。在最初时期,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互不干涉,其产生地域作用方向皆不相同,阴阳学说初起于南方的楚国,五行学说始见于东方的齐国,但仍处于百家争鸣时期,两种学说稍有影响但尚各自为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使原本百花齐放的各种文化思想开始融合,阴阳五行学说亦在此列。伴随着秦朝的大一统,以及西汉的兴盛,思想的融合和偏向,医学交流的日益增多,特别是阴阳与五行相结合的情况下,五行与阴阳的四时逐渐融合,持续影响着脾主时令的观点,使脾主七十二日的配属逐渐向脾主长夏,即夏季的最后一个月转变,又逐渐向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转变,并最终形成了脾主四季而无时不主的观点。

2.1 脾主长夏原本在十月太阳历的历法中,五行与五季相合毫无疑问,但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融合时期,尤其是要把五行归属于阴阳,五行的五季体系与阴阳的四季体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最初阶段,只是弱化了五行中土与其季节的配属,产生了长夏季节,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脾为牡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6],即“脾主长夏”,《内经》中关于这种观点的记载比比皆是,如《素问》的《金匮真言论》、《阴阳应象大论》、《平人气象论》、《藏气法时论》、《风论》、《宣明五气篇》,以及《灵枢》的《本神》、《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五音五味》等篇,皆有脾与长夏关系的相关内容,且此时的长夏已不是七十二日的土季了,而是大致处于夏末秋初的六月份,如王冰注云:“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于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此后南北朝时期亦是持此观点,如新校正有言:“按全元起云:脾王四季,六月是火王之处。盖以脾主中央,六月是十二月之中,一年之半,故脾主六月也”。可见,阴阳五行两种学说结合的初期,五行五季虽做出调和,即“脾主长夏”,但尚未完美解决五行与四季的配属关系[4]。

2.2 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木火土金水五行不再以平等的地位出现,而逐渐出现以土为尊的局面,与此同时,五行与四季的配属亦有相关的反应,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言:“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即表明以土为尊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其表示方式,即“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此时脾主时令已由主长夏,发展为主四季末各十八日,这一观点亦有佐证,如《素问·刺要论》言:“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四季末各十八日总共七十二日,即此篇所说的“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3]。

2.3 脾主四时已不再强调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而逐渐演变为脾主四季,即“脾无时不主也”,如《太素》在注解“脾为之使”时,言:“脾者为土,王四季,脾行各气,以资四脏,故为之使也(《太素》卷十九知针石)。”此篇中,杨上善并未具体言脾主时令,而用“王四季”来表明脾“以资四脏”的作用,表达“脾主四时”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实来自《素问·玉机真脏论》:“然脾脉独何主?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这段话则明确表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脾隐藏在其他四脏之中,只有在疾病的状态下才会显现出来,此即“脾不主时,但无时不主”。

3 小结

《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纵跨战国至西汉,受历史发展,历法变迁,阴阳学说等的影响,先后出现“脾主长夏”、“脾主四季末各十八日”、“脾主四时”三种主要观点,并最后落定在“脾主四时而无时不主”这一重要观点,十月太阳历是脾主时最初观点建立的基石,了解十月历及历法变迁有助于理解脾主时观点前后不一的现象,同时,这一演变过程也是五行五季与阴阳四时学说的结合和中医逐渐重土的体现,而最终观点的形成对后世的脾胃学说有重大的影响。

[1]陈久金.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1(4):305-319.

[2]贺娟.上古五行十月历在《黄帝内经》理论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9,24(9):1118-1120.

[3]谢立平.《内经》脾主时理论研究[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37-40.

[4]胡正芬.脾主时令形成渊源初探[J].国医论坛,2007,22(3):18-19.

[5]黄帝内经素问[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7.

[6]灵枢经[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Ten Months Solar Calendar on Spleen Governing Seasons

CHEN Xiaohui1,LI Min2,YANG Bowen3,SUN Hongchang1,LI Xiaojuan1
1.School of Basic Medicine,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46,China;
2.Grade 2013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ongjing Academic Heritage Class),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u 450046,China;
3.Grade 2012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ongjing Academic Heritage Class),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u 450046,China

In Yellow Emperon's Intsrnal Classic,there are three opinions about the ploblem of which spleen governing seasons:spleen governing later summer,spleen governing four seasons and spleen governing the last 18 days of each season.About this all previous medical prefessors hold different viewpoints,so the source and internal principle are not clear.Froom this,we can see the importance of spleen.In my opinion,the theory of spleen governing later summer or the last 18 days of each season is close related to the four season's calendar and the five season's calendar in the past.Th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is quesion result from the process of five elements,five season mix together with yin,yang and four seasons.In this artical,I am going to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the ten months calendar on the question of which spleen governing season.

spleen governing seasons;calendar;Yellow Emperor Internal Classic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0.020

1672-2779(2016)-20-0044-03

杨杰 本文校对:吕翠田

2016-05-25)

河南中医学院博士基金项目(No:BSJJ2011-23)

猜你喜欢

时令历法内经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春季时令尝鲜
时令湖——艾尔湖
发明新历法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一首春季时令菜 差点要了宝宝的命……
历史上最长的一年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