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羚羊角药材鉴别的研究进展

2023-01-04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鉴别方法角质红外

刘 慧

羚羊角来源于赛加羚羊的雄性兽角,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清肝明目、平肝熄风、散血解毒的作用[1]。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子痫抽搐、神昏惊厥、高热惊厥、癫痫发狂、目赤翳障、头昏眩晕等病症[2]。羚羊角素有“羚羊仙角”的美誉,因为赛加羚羊人工繁育困

难数量较少,赛加羚羊被列入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市场上价格昂贵,不同伪品和不同级别的羚羊角屡见不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羚羊角需要去掉骨塞制备为羚羊角粉后才能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了更好地鉴别羚羊角,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羚羊角鉴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及特点进行综述。

1 表观性状鉴别

性状特征通过中药材固有特征通过手摸、眼看、口尝、鼻嗅等简便手段进行[3]。羚羊角外形呈长圆锥形,长度为15~33 cm,全体呈弓形弯曲,通体光润,颜色多为黄白色或类白色,角基部呈青灰色,对光透视可见黑色斑纹和“血丝”,光滑如玉无裂痕,老枝生有10~16个环脊,间距为2 cm,正好用四指可手握,角基部横断面为直径3~4 cm圆形,横截面呈锯齿状,除去骨塞为半透明,中心隐约可见细孔,习称“通天眼”[4]。

羚羊角具有区别于其他物种角的性状特征,可通过观察性状以鉴别羚羊角,并且性状鉴别不需要特殊仪器,适用鉴别整枝羚羊角或主要特性存在的羚羊角制品及切块,经验丰富的鉴定者可进行准确鉴别[5]。但性状鉴别方法依靠经验,遇到样本特性缺失或特征不明显的在鉴定中会出现结构偏差。

2 显微观察鉴别

在显微镜下观察羚羊角的细胞性状、组织构造、内含物特征。羚羊角横截面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橄榄球状角束,髓内间隙较宽,皮层细胞均为3~5层,为无色透明的胶质细胞填充,为无色素颗粒,细胞中存在折光性较强的点[6]。羚羊角纵截面在显微镜下可见长管形髓状结构,髓细胞为圆形,排列较松散,纵向存在角质细胞有序排列。羚羊角碎块呈不规则性状,近看无色,可见骨组织、骨陷窝,骨空洞呈现椭圆形、类圆形,骨板环纹清晰,具有透明感,可见平行排列的空隙,且色素颗粒不易察觉,角质细胞多为角形,在细胞中央发亮有线状物或圆形,碎片均匀分布纵向空隙,空隙以新月形和长圆形为主[7]。

显微观察法具有特殊性,主要鉴别羚羊角的粉末或镑丝(片),在鉴定过程中根据羚羊角角质细胞性状、核状物的显微特性差异,对样本进行鉴别[8]。本方法对于羚羊角制品、切块的鉴别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会对鉴定样品造成伤害,在鉴别中应多处取样,防止拼接、掺夹影响鉴定结果。

3 理化鉴别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中药材所含有效成分以鉴别品质[9]。羚羊角角质的水煎液中氮磷元素含量高于羚羊角塞中含量,羚羊角塞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羚羊角质中含量,并且羚羊角中脂类化学成分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的含量指标均较高。羚羊角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氨基酸、胆固醇、微量元素、脂肪酸、磷脂、甘油酯等。羚羊角粉在用硫酸水解后分析氨基酸成分多达18种[10],包括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以上理化鉴别特征均可作为鉴别羚羊角的方法。

4 色谱鉴别

4.1 紫外鉴别羚羊角加油醚静置后超声萃取,过滤进行紫外扫描,波长为200~400 nm,波普显示为在210 nm、218 nm、227 nm处各存在一个吸收峰[11],该波长下的吸收峰紫外图谱特征可鉴别其他伪品。

4.2 薄层鉴别取羚羊角粉末加石油醚加热回流1.5 h,滤过并将石油醚挥发后加乙醇回流,滤过蒸干,残渣加1 ml乙醇,进行薄层检验,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以茚三酮试液显色,加热后斑点清晰[12]。薄层层析结果说明羚羊角中含有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卵磷脂、神经鞘磷脂、磷脂酰肌醇等多种磷脂成分。可用于鉴别镑片、镑丝或粉末极为相似,很难区分,可采用薄层鉴别方法。通过展开剂和显色方法不同能够很好地区别羚羊角和其他物种角磊,实验结果稳定,可重复实验,薄层鉴别方法可与其他检验工作相结合。

4.3 电泳鉴别按照电泳图谱物质涌动距离分为快速区、中速区、慢速区,图谱上显示按照谱带、涂黑、斜线、打点分别为3级、1级带、2级带、3级带。羚羊角来源不同电泳图谱不同,谱带的位置、条数、深浅度也存在差异,羚羊角正品共有6条谱带,在3级均有谱带[13],电泳图谱也可作为鉴别羚羊角真伪的方法。

4.4 紫外荧光分析法紫外荧光分析法通过紫外光照射在物体表面发生荧光效应,以区分羚羊角成分,对样品无加工和破坏过程。羚羊角和其他动物的角质物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均能够出现荧光现象,羚羊角荧光多为紫色,而其他动物角质荧光多为蓝色,其可作为鉴别羚羊角的辅助方法[14]。紫外荧光法指天然骨质、角质在紫外等照射下存在荧光效应,人工仿制品中不含荧光物质故无荧光效应。紫外荧光法可用于羚羊角切块、整枝羚羊角、粉末、羚羊角制品、镑片等样品,可对人工仿品进行排除。

4.5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是对化合物组成和结构检测的重要方法,对混合物的成分通过图谱的峰形、峰位、峰强体现各种基团,不同混合物的化学成分不同,红外图谱也存在不同。羚羊角样本通过衰减反射红外法测定,红外图谱相关系数在96.6%~99.4%,羚羊角不同位置所含的基团种类相同,但在红外图谱中的峰强不同。红外图谱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酰胺吸收谱带,说明羚羊角中存在蛋白质成分,在1641 cm-1、1519 cm-1、1159 cm-1处波峰明显,主要因为羚羊角中的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中的C-O键发生收缩振动,2880 cm-1、2965 cm-1为CH收缩振动波段,1448 cm-1为CH2基团弯曲振动形成,以上图谱具有鉴别价值[15]。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通过样本物质对光线的吸收位置和吸收强度不同,以对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作为羚羊角块、粉末、制品、镑丝等样本鉴别,以区别其他生物角类,通过原始红外图谱、计算红外图谱相关系数以进行准确鉴别。

5 分子生物学鉴别

选择细胞色素b基因为分子标记,经相关测序、扩增已达到物种间差异鉴别目的。羚羊角样本经PCR扩增后能够见到明亮条带,可提取到浓度较好的DNA,DNA片段长度约为475 bp,使用NCBI数据库序列对确定物种来源。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序DNA序列能够鉴定样本的物种来源,可作为鉴别羚羊角的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物种遗传物质的独特性进行鉴别,对于样本性状缺失,无法确定来源部位的,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共同鉴别,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基因污染影响鉴定结果。

6 小结

羚羊角的炮制方法最早见于《本草经集注》,从梁代收载了羚羊角的炮制方法,到晚清《医家四要》中明确了羚羊角可采用镑、锉、研磨等工艺,或烧灰成粉等方法,为了达到使整枝坚硬的羚羊角变为细粉吞服。但羚羊角并未记载骨塞使用资料。羚羊角的鉴别方法基于准确性、简便性、适应性的原则,可选方法包括性状观察法、紫外荧光分析法、显微观察法、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电泳鉴别、薄层鉴别、分子生物学法等。各种鉴别方法存在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性状观察法能够鉴别完整羚羊角,在外荧光分析法能够准确排除不含荧光物质的人工仿品,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联合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能够对羚羊角微观结构进行鉴别。分子生物学鉴别方法不可单独使用,需要联合其他鉴别方法共同发挥鉴定作用。通过对羚羊角各种鉴定方法的适应性、特点分析,每种鉴定方法均存在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局限性,实际工作中鉴别样本的种类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样本的状态,选择准确、快速的鉴别方法,单凭其中一项鉴别方法不能做到有效鉴别,应选择多种鉴定方法联合应用。

猜你喜欢

鉴别方法角质红外
网红外卖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鲸吞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翻新肤色“角质”大扫除
基于FDA-MIMO的距离欺骗干扰鉴别方法
病死猪产品鉴别、危害及其对策分析
电机噪声产生的因素及鉴别方法
角质攻防战即刻拥有完美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