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新时期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3-01-04杨正华李长春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8期
关键词:淤地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

杨正华,李长春

(甘肃省水利厅 水土保持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视察,第一次提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并要求甘肃负起责任,抓好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突出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两大水土治理重点区,坚决防止生态恶化,为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做出应有贡献。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甘肃省黄河流域总面积14.59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3%,涉及 9 个市(州)的 59 个县(市、区),沿黄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省的80%左右。黄河赋予了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富集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经济基础,是陇原儿女的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甘肃省黄河流域受地质、气候及径流冲刷等影响,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截至2021年底,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4.70万km2,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8.39万km2)的25.56%,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使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趋恶化,制约了该地区乃至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推动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事关全省生态保护大局和高质量发展全局,事关幸福美好新甘肃建设。

1 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1.1 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首倡之地”和上游地区,甘肃使命特殊、责任重大。一直以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打好水源涵养主动战、水土保持阵地战、污染防治攻坚战、节水治水整体战、水患治理持久战,把生态底色擦得更绿更亮,研究解决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的决策部署,着力落实“先一步”要求,聚焦水土保持,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9·18”“1·03”等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完成相关工作。针对全省水土保持任务重的实际,成立了厅水土保持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规划造林种草、坡耕地治理、低标准梯田改造、淤地坝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水土治理工作思路,制定了甘肃省黄河流域“1+4+3+N”的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即1个专项规划(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专项规划)、4个专题规划(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淤地坝规划、梯田规划、水土保持监测站网规划)、3个建设方案(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治理保护建设方案、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保护建设方案、甘肃省智慧水利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及N个谋划的重点项目。

1.2 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明显加强

近年来,甘肃省高度重视黄河流域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工作,按照水利部要求,积极推进和落实流域内各级水利水保部门的监管履职督查,高质量开展了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期间,各级水利水保部门对全省黄河流域3 997个生产建设项目逐一进行清理,对在建的2 617个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充分运用遥感影像及无人机航拍取证等手段,客观、科学地认定违法违规项目,做到“应认尽认、不漏不缺”。最终认定违法违规项目1 560个,涉及违法问题3 019个,其中认定“未批先建”问题497个,“未批先变”问题71个,“未实施防治措施”问题147个,“未开展监测”问题628个,“未验先投”问题560个,“未缴纳补偿费”问题1 116个,所有违法违规项目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翔实的执法基础资料库。同时,严肃查处问责,跟踪督促整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采取集中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向相关单位压实整改责任。

1.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先后在甘肃省黄河流域地区组织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一大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尤其是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是甘肃省水利水保部门联合民主党派经过多年不懈争取、水利部才于2017年正式列项启动的。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强化指导督查,不断深化前期工作,聚焦责任落实,规范项目管理,注重工程质量,提升治理效益,全力打造精品工程,达到了专项建设工作的预期目标和实施效果。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7.31万 km2,其中兴修梯田 231.65万 hm2,造林252.49万 hm2,种草 98.69万 hm2,其他措施148.17万hm2;建设淤地坝 1 589座;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 68.22%,远高于全省38.50%的平均水平。

1.4 水土保持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2018年编制印发了《甘肃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规划(2018—2022年)》《甘肃省水土保持监测规划(2018—2030年)》,开展了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实现了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应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拍和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成效监测评价。2020年4月,经省政府同意,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夯实了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连续5年发布了《甘肃省水土保持公报》,为水土流失生态安全预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及有关生态评价考核等提供了支撑。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报道了全省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甘肃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水土保持》等媒体先后刊登了《保一方水土 绿一方山水——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巡礼》《蓄水保土“秀”出绿水青山——庄浪县加大生态治理纪实》等多篇报道。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努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普教育基地,兰州小青山等4个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顺利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定期评估。在多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进党校活动,依托党校多功能平台,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土保持理念和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水保、发展水保的良好社会氛围。

2 推动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相比,当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面临新的挑战。一是水土流失量大面广、局部地区严重的状况没有改变,尤其是经过多年治理后,留下的治理面积大多为分布在离村镇远、交通不便、地形破碎、坡陡沟深、侵蚀强度大的硬骨头,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依然艰巨。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要求,一次治理、一次配套难以实现,造成目前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能满足综合治理的要求。三是与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监管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尚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未严格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借助遥感监管手段,发现了大量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

3 推动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

在新时期,甘肃省要紧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因势而谋,趁势而为,深入学习、分析、研究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精神实质,深刻剖析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实际,找准定实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摒弃“量变式”思维,做大、做深、做细水土保持“产业链”,挖掘培植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品牌,做好国家政策在甘肃省的“本土化”文章。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要求,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和生态质量提升结合起来,与农村河道水系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精准配置水土保持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提高水土保持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创造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和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

3.1 实行最严监管,防治水土流失

注重从源头预防水土流失,充分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拍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实现辖区内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全覆盖,及时精准地发现违法违规项目。严格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对不符合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特别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产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限批禁批。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为重点,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实现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情况核查全覆盖。

3.2 坚持综合治理,创新建管模式

首先在黄河流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试点,跳出水保干水保的思维,将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河湖水环境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创新生态修复模式,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现有水土保持国家资金投资渠道,改革项目管理模式,探索开展市、县两级项目法人管理制,整合年度水土保持资金,集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黄河流域打造一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样板工程和亮点工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统筹考虑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等形式组织实施项目建设,认真调研学习其他省市关于水土保持工程以奖代补、投融资改革创新等建管经验,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首先在黄河流域试点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行。注重发挥水土保持在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延伸生态产业链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坝工程建设和维修管护等方面,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合作社、村组等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开展技能培训等工作,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3.3 保障淤地坝安全运行,推进“四变”改革

对周边种养业发展势头好、需水迫切,自身蓄水能力强的淤地坝开展提升改造,通过夯实心墙,坝肩及迎水面防渗加固,溢洪道配置闸阀、配套引提灌设施等措施,将淤地坝改造提升成小水库,促进水资源储蓄利用。淤地坝可使荒沟变为良田,建成土肥水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发挥政府在淤地坝建设管理中的主体责任,探索将淤积的高产坝地纳入地方政府占补平衡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土地置换,由政府购买,反哺淤地坝建设与管护。对淤地坝所在小流域开展系统规划,合理配置各项措施,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使淤地坝通过治理变成自然排水沟。建成的淤地坝坝顶成了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按照效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原则,探索推进由多部门共同筹资,拓宽淤地坝建设投资渠道。

3.4 强化监管手段,加强监测工作

全面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精准掌握甘肃省黄河流域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和动态变化。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程度高的设施设备,提高监测站的无人化管理和自动化获取数据水平。每年选择1~2个监测点,探索智能监控和智能管理模式。安装智能监控设备,配套全自动观测设备,实现远程设备操作和监测点的智能管理。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成果管理制度,将监测成果全面应用到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中,及时准确地发现甘肃省黄河流域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治理成效和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为水土保持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建设和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支撑和依据。

猜你喜欢

淤地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大中型淤地坝安全度汛“四预”模型的重点主题及其算据
陕西榆林地区无定河流域淤地坝遥感解译
淤地坝坝系工程除险加固施工时序安排探讨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存在问题分析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