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01-04马晓辉
马晓辉
(巩义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河南巩义 451200)
近几年来,巩义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多措并举调整种植业结构,经过不懈努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稳粮、优经、扩饲的新格局;特色农业、都市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加快。 巩义农业正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作者就巩义市种植业基本情况、 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成效、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
巩义隶属于河南省,位于嵩山北麓,西距古都洛阳市76 km, 东距郑州82 km。 下辖15 个镇、5 个街道,288 个行政村,30 个居委会。 巩义市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势为 “两山夹一川”,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6 667 hm2,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2 000 hm2,粮食产量常年在150 000 t 以上。 由于巩义市农业自然条件差,大部分耕地属于旱岭薄地,土地瘠薄,降水偏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业在三产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2 发展成效
2.1 政府引导作用日益显现
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资力度, 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和项目,如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和测土配方施肥、 农技推广建设与补助、 小麦“一喷三防” 补助等项目。
同时,巩义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依托工业优势, 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奖补政策, 如农业保险政策、新型经营主体脱贫贷款及贴息政策、贫困村土地流转政策、新品种推广补助政策等,并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和奖补力度。
另外,全市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组织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种植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均每年参训400 人左右; 遴选优秀基层农技人员及村级农民技术员分包全市298 个行政村(居),每年累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6 300 余人次。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积极发展规模经营,截至2021 年底,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13 家、家庭农场212 家,规模经营的不断发展壮大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有力地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
2.2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结合农业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巩义市发挥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 “4 个10 万亩” 基地建设目标(即在西芝回鲁建设10 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在南部山区建设10 万亩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黄河滩区建设10 万亩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在百里邙岭建设10 万亩林果种植生产基地)为主线,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其中,在西芝回鲁粮食生产区,坚持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形成了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的布局: 小麦主推品种为豫麦49-198、周麦22、平安8 号,搭配种植矮抗58、周麦27、丰德存麦1 号、 西农979 等; 玉米主推品种为浚单20、豫单606、郑单958 等,搭配种植中科11、吉祥1 号等,尤其是近几年该区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6 000 hm2。在推广优良、优质粮食品种的同时,推广高产模式化栽培,落实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并探索发展订单农业。
在黄河滩区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区, 大力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优质油料作物和优质草畜,该区普通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减少3.34 hm2左右, 花生、瓜类、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年增加。
在百里邙岭、南部山区、伊洛河两岸,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种植和特色农产品种植。 在康店、河洛两镇邙岭,石榴、苹果、梨、杏等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1.34 hm2。在南部山区,优质核桃种植6.67 hm2、葡萄种植3.34 hm2、中药材种植2 hm2。 在伊洛河两岸,年产有机蔬菜400 t、优质水果200 t。 玫瑰、蚕桑、中药材、瓜果等特色农产品逐步提档升级,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2.3 休闲观光农业、都市生态农业亮点纷呈
巩义市通过制定奖励扶持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院地合作、加大乡村游宣传推介力度等措施,以现有旅游资源优势为依托,充分挖掘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突出区域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休闲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功能、从低水平到高档次,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峪沟镇民权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竹林镇长寿山景区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米河镇明月村被打造成郑西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田园度假小镇。 夹津口镇韵沟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南部山区以夹津口镇韵沟村为核心,发展核桃、柿子、葡萄等干鲜果种植,并形成了核桃村、葡萄村等多个特色村落。 北部邙岭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以邙岭为发展中心,建设苹果、梨、杏等林果种植带,形成了康店镇庄头岭小杂果基地,以及叶岭村“孝道” 文化、传统农耕文化观光村等休闲观光基地。
2.4 优质农产品发展持续向好
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两级三层” 监管体系,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日常监管和例行抽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16 年5 月,巩义市被认定为第一批 “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 创建试点单位。 2017 年3 月,再次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 在此基础上,巩义市着力推动优质农产品认证,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3 家企业入选2019 年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 绿源农副产品加工厂的长龄籽被农业农村部录入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嵇含园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 “小相” 菊花被评为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 截至2021 年底,全市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企业有8 家,产品17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小相菊花” 1 个,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品牌9 个。
3 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
由于巩义市耕地旱涝不均、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民手中的耕地大部分用于满足口粮的需要, 多数农民不愿放弃粮食作物种植而改种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给规模化土地经营也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加之由于多年来种粮投入成本持续走高, 种粮效益显著偏低,因此种地对农民吸引力不强,种植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缺乏活力。
3.2 特色种植产业规模不够突出
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农作物种植仍以传统的小麦、玉米为主,没有形成特色种植产业,连片大片土地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土地都是旱岭薄地,土质一般,导致巩义市耕地经营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优质农作物品种种植没有形成大规模,订单农业无法广泛普及,未形成不断拉大、不断增强的产业链条。
3.3 经济作物种植市场风险大
种植业结构调整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大增或大减易造成农民受益不稳定, 挫伤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 在调研中发现,每到农作物播种的关键时节,部分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都有同样的焦虑, 迫切想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实现手中的土地种植收益最大化,但都面临着不清楚怎样调、敢种什么、咋管理、效益如何等诸多困惑,许多农民盲目跟风调整,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稳定。
4 发展建议
4.1 各级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 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好优势作物区域布局, 不断加大优势作物补贴范围和力度, 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引导农民了解市场价格及需求信息,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确保农民从种植结构调整中取得较大收益。
4.2 加强技术指导服务
农业农村部门在合理规划优势作物品种布局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同时根据农户调整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品种, 做好相应的田间技术指导服务,提供高产高效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帮助农民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益。
4.3 积极开展示范推广
选择有一定种植规模、学习能力强、会管理、善经营的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以实际收益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4 强化农业保险保障作用
在小麦、玉米传统险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设优质林果、优质油料作物等特色险种,以特色险种保障优质农产品种植收益,解除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结构调整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其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
4.5 拓宽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
着力打造好巩义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做好线上平台开发维护,同时,建设线下展示交易平台,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 扩大巩义优质农产品的影响力,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运作,互利共赢的良好销售局面,助力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总之,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通过各级政府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农业农村相关部门科学谋划、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技术服务,带动农民主动参与,才能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