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早熟糯稻品种早糯5 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1-04刘红胜黄一飞盛玉凤王笑见盛锦龙王竟绍
刘红胜 董 伟 黄一飞 盛玉凤 王笑见 陈 楠 盛锦龙 王竟绍
(1.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31;2.宣城市农业技术试验中心 安徽宣城 242000)
我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水稻生产和稻米消费大国, 随着人口的增长, 对稻米的需求呈上升趋势[1]。 但是近些年来,受种植成本及粮食价格影响,我国早稻晚稻连作面积逐年下降,农民种植双季稻意愿不强。受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粮食价格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性上涨,整体的市场化程度发展加快,稻谷政策由托市转向托底, 按需定产、 优质优价等特征,带动了主产区水稻种植结构呈现连年调整,各级政府对早稻种植予以政策性补贴, 一定程度上使得早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糯米用途广泛,既可作为普通粮食食用,又可深加工制作汤圆、米粑、粽子等,还可以用来酿酒等。《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作为一味中药,具有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的作用。 早糯5 号作为籼型早熟糯稻品种既能满足早稻种植需求,也可作为商品性较强的糯稻用于深加工,提高种植效益。 该品种是由宣城市农业技术试验中心利用籼糯87641 的自然突变, 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籼糯稻品种,2018 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编号: 皖审稻2018001),适宜安徽省双季稻区域推广种植。 2020 年通过江西省引种试验[引种备案公告号:(赣) 引种(2020)第001 号],适宜江西省南昌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上饶市、九江市、鹰潭市、景德镇市、新余市、赣州市、萍乡市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2018-2020 年在安徽庐江、江西鹰潭等地早稻示范中,表现出熟期适宜、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灌浆速度快、熟相好、综合抗性好等优点。 本文作者根据该品种的各地试验示范种植表现, 总结出其配套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性状
早糯5 号属早籼糯稻类型,全生育期109.0 d 左右,江西省引种试验中,全生育期平均104.6 d,比对照中早35 早1.4 d。 该品种苗期叶片深绿挺拔,生长势旺,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有效穗306 万穗/hm2左右;抗倒伏能力好,平均株高80.1 cm 左右,每穗总粒 数120.8 粒 左 右, 穗 长19.6 cm 左 右, 结 实 率83.6%,千粒重25.4 g。 大田种植表现长相清秀,后期熟相好,抽穗整齐,稃尖无色,稃毛疏短,谷黄色,壳薄,较易脱粒。
1.2 稻米品质
审定试验期间, 米质情况经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15 年米质为部标3 级,2016 年米质为部标普通。 2018 年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米质检测, 早糯5 号整精米率55.4%, 长宽比3.4, 胶稠度100 mm,直链淀粉含量1.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中优质糯稻标准。
1.3 抗性鉴定
苗期耐寒性较强,对主要病害有较好的抗性。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2015 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5.25),高抗稻曲病(病指0.8),感纹枯病(病指54),中抗白叶枯病(病指42),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2016 年感稻瘟病(综合抗指6.50),高抗稻曲病(病指0),感纹枯病(病指53),感白叶枯病(病指46),高抗条纹叶枯病(发病率0)。
2 产量水平
2015 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3 t/hm2,较对照品种嘉兴8 号增产8.66%(极显著);2016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8 t/hm2,较对照品种嘉兴8 号增产7.77%(显著)。 2017 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80 t/hm2,较对照品种嘉兴8 号增产6.54%。 2020 年江西省适应性试验中,平均产量7.53 t/hm2,比对照中早35 增产2.00%。
3 示范表现
2019 年在舒城县柏林乡管沟村作早稻示范种植,示范面积12 hm2。 按照育秧、大田分蘖前期、大田分蘖后期、 拔节长穗前期、 长穗后期至抽穗、 齐穗至成熟6 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生长特点运用肥水等管理措施[2]。 示范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1°01′~31°34′、东经116°26′~117°15′之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9~15.6℃, 年降雨量1 033.5~1 596.0 mm,土质为黄黏土,肥力水平中等偏上。2019 年3 月28 日按照75 kg/hm2用种量播种,4 月16 日移栽, 株行距16.7 cm×26.7 cm,每穴3~4 苗,基本苗110 万/hm2。 大田基肥施用复合肥(15∶15∶15)375~450 kg/hm2,插秧后7 d 结合化除施尿素225~270 kg/hm2,拔节孕穗期结合晒田后复水施复合肥(15∶15∶15)150~225 kg/hm2、氯化钾(60%)150~225 kg/hm2,增加粒数,提高茎秆弹性,防止后期倒伏。抽穗后5~10 d施尿素45~75 kg/hm2,以此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秕粒,增加粒重。 先后采取人工及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6 次。 6 月12 日齐穗,7 月18 日成熟,全生育期112 d。 株高90.1 cm,有效穗295.43 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35.4 粒, 结实率89.6%,千粒重25.1 g,实际产量7.82 t/hm2。
4 高产栽培技术
4.1 精细整地,浸种催芽
直播田块应精细翻耕,提高耕整质量,可采用干整或带水整2 种方式进行耕整。 保持畦面无积水,留好操作通道,确保田块易灌易排。 播种前要在晴好天气晒种1~2 d,以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及发芽整齐度。种子必须用20%咪鲜胺等药剂浸种消毒, 可有效灭杀恶苗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等病原菌,浸种1 d左右,浸种后适温催芽,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炼芽,人工播种保持芽长到0.5~1.0 cm,雨水较多天气,要催长芽播种,不易烂种;机械播种的种子破胸露白即可,不宜过长,防止出现播种不均匀和易断芽的现象。
4.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早糯5 号在安徽、江西区域作早稻种植,宜安排在3 月20 日至4 月5 日播种,直播大田用种量控制在45~90 kg/hm2,播种时要求稀播、匀播,目的是培育壮秧。
4.3 合理密植,适时移栽
栽插密度13.3 cm×16.7 cm,每穴2~3 苗,基本苗大于120 万/hm2, 在秧苗2 叶1 心至3 叶1 心期,如田间稀密不匀要及时进行移苗补苗,可采用人工对田间秧苗较密集的地方进行间苗,对田间缺苗或较稀的地方进行移苗,消除田间秧苗稀密不匀的现象,保证全田植株合理生长的空间。 秧龄25~28 d 或叶龄4.5 叶移栽,注意做到浅水栽秧。
4.4 科学施肥,加强水管
大田总氮用量225~255 kg/hm2, 基肥、 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以6∶2∶2为宜, 晒田后适当补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钾90~120 kg/hm2作为穗肥,注意适当补施磷钾肥。 早稻前期要保持湿润灌溉,田间茎蘖总数达到目标穗数80%左右要适时进行晒田, 晒田的标准为秧苗根系变白,田边呈鸡爪裂口状,晒田完成后即可复水,后期保持浅水层即可,在后期保持干湿交替,养根护叶,收割前7 d 左右即可断水,活熟到老。 如抽穗期遇高温,要灌深水降温,以防影响结实率。 直播稻全生育期对水分的管理要比移栽田要求更高,注意掌握 “以干湿交替为主,浅水覆盖为辅” 的原则。
4.5 把握时期,及时防治病虫害
病虫草害的防治严格遵循“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的方针[3],积极开展绿色综防[4],提前做好农业预防,加强田间管理以提高水稻植株的长势,增加水稻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苗期主要防治稻蓟马、恶苗病等病虫危害;分蘖期可选用阿维菌素、毒死蜱、三环唑等药剂防治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等;穗期可选用75%三环唑、富士一号等高效农药适时喷雾,重点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尽量轮换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准确把握用药时间和次数,提高防治效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