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线上教学探究*
2023-01-04常保燕李柏林姜玉莹李金霞马康利赵全中张海丹杨纯生邢红霞
常保燕 李柏林 姜玉莹 李金霞 马康利 赵全中 张海丹 杨纯生 邢红霞
2020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的肆虐,学校全面停课,为了“停课不停学”,结合“互联网+”的背景,在延迟开学期间,全国各院校采取了完全线上教学模式。第一次长时间、大范围的线上教学模式在各院校空前开展。线上教学的开展是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得的挑战。
李莹莹等[1]通过对上海市15所大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此次网络授课整体满意度不高。陈玉娟等[2]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展开调查,约有50%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效果一般。多项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网络授课接受程度较高,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不甚理想[1-4]。影响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生方面因素、授课教师方面因素、网络授课使用教学平台因素及其他混合因素等。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既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又要求临床操作熟练,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大学生主动学习及参与的积极性,改变授课教师线上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得到同步提高,使大学生获得感、成就感得到满足,是接下来线上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对线上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行如下设想。
1 优化课前预习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1.1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课前预习现状通过对广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只有少量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且预习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预习效果不理想,对于实践课程的预习往往无从下手,仍进行简单的理论复习。教师对学生仅口头要求预习,无有效的约束条件及评价标准,预习现状具体体现如下:①预习方法单一:学生的预习资料多数以教材为主,预习方式大多为对教材进行浏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很难抓住重点,预习方法相对单一。单一的预习方法使学生极易出现思想上及学习上的疲劳乏味,仅仅为了完成预习任务而进行形式上的预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达到预习的目标。②无明确的预习目标:教师对预习任务的下达往往以口头为主,无明确预习目标。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尚未从海量刷题的模式中进行转变,预习内容较为盲目,不知道重点、难点在哪里,预习效率相对较低。对大学生来说,不同于以往中学时代单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学会及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改变中学时学习方式方法,对预习目标要求的设置,可使预习更有方向性、效率性。同时为大学生日后思维方式的改变,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引导和示范。③对预习效果无有效的评价的方法:学生预习完成后,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字面理解,对自己的预习有无达到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对预习的内容是完否掌握以及掌握的熟练程度未能找到有效的评价方法,无评价对预习效果就无法判读。因此,对预习效果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听课效率,使听课目的更强。
1.2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课前预习必要性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作为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包括学习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自由等,且学习压力与中学时代比相对降低。在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大学时代面临外界的诱惑相对较多,有个别大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后就可以放松了,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做为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学习方式与思维能力将决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否很好地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将决定自身价值能否更好地提升,从而影响国家是否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故大学生学习方式应由传统灌输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②康复治疗学专业涉及学科多样性更强: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的虽然作为临床医疗技术工作人员,但在从业过程中直接与患者接触,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他们应最优先观察到、最快速做出反应、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因此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熟练掌握学习康复治疗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外,仍需要熟悉与临床相关的众多基础理论课程;康复治疗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康复治疗效果,临床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对突发病情变化的评判。同时康复治疗技术的更好理解与运用要求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两者兼顾,因两者之间互相关联,密不可分。只有学好了基础课程,才能更好地应用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从而融会贯通,建立完善的知识架构。以《传统康复方法学》为例:《传统康复方法学》作为临床康复的一部分,在康复整体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及作用,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必修专业课之一。新乡医学院做为西医类院校,中医类基础课程仅作为任选课或限选科进行学习,而传统康复方法学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及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只有先学会辨证,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及运用中医手段进行临床评估及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西医基础理论及临床需要学习外,如果将《传统康复方法学》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亦需要熟悉中医基础了解临床辨证。
1.3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课前预习重要性①提高听课效率:在课前预习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才能更熟练、精确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治疗服务,使其功能更好、更快地恢复,尽早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同时在预习过程中发现各门、各科课程之间如何相互关联,从横向与纵向考虑,融会贯通,提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同时带着问题上课可提高听课的注意力,才能更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当中来。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才能将治疗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而治疗技术的好坏与患者康复的疗效密切相关。②提高知识转化的能力:康复治疗学专业做为医疗技术专业,与其他医疗技术专业有所不同,他们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与患者接触及沟通,患者对治疗技术的理解及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康复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各学科专业知识,并将专业知识进行转化,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及相应治疗方案,让患者理解并接受尤为重要,接受并相信治疗技术是坚持进行康复治疗的前提,同时也是康复治疗效果的保证。
1.4 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线上教学课前预习方式方法结合疫情及“互联网+”的背景,课前预习主要以教材结合互联网资源为主。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如钉钉、微信雨课堂等在上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及预习目标,根据预习内容和目标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后应该达到的预习效果。通过临床案例,将预习内容及目标融入进去,在案例中预习能更好地引发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预习内容,通过录制短视频,设置关卡来加强及检验预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并根据答题情况计入平时成绩约束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以脊髓损伤的评定为例,预习内容:回顾脊髓的解剖、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通路及涉及其他科目相关内容,及时查漏补缺,横向拓宽相关知识点;了解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支配的相应皮肤节段及肌肉,为精准评定做准备;目标:掌握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方法,包括感觉平面的评定和运动平面的评定。录制某阶段脊髓损伤患者的评定视频,查体过程中设置卡点,了解其对预习内容的具体点的掌握程度;根据视频中评定结果,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了解其对知识整合及推断能力。实践课课前预习:在复习理论基础后,由一名同学模拟脊髓损伤患者(提前设定,评定者未知),另一名同学对其功能情况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得出脊髓损伤平面,整个过程录制视频,根据视屏发现“患者”和评定者在评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后台统计答题情况,实践课前预习录制视屏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理论课及实践课上课内容及侧重点。同时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发挥好课前预习这一重要环节的作用。使学生上课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课有侧重地讲。
2 改变课堂教授方式及形式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2.1 康复治疗学专业授课现状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授课,目前仍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在授课内容上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规划,以试卷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估手段,线上教学仅仅是将线下教学讲课内容搬到了线上。线上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约束,课堂互动回应较差,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弊端更加凸显。对网络平台的熟悉度不够使线上教育平台优势不能很好发挥;以教材为中心的授课内容使课堂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以考试作为主要评估手段,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拓展知识的欲望,而以考试通过为惟一目标,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2.2 康复治疗学教师授课改变策略
2.2.1 统一进行线上教学软件培训 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杨宜化等[5]通过对青年教师现状的调查,建议改变教师培训制度。教学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教师是传播知识的具体实施者,教学设计及教学质量将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大多数教师对线上教学软件的应用不够熟稔,仅停留在能线上直播上课,未将教学平台多种功能加以掌握应用。教师对平台了解及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影响学生听课质量及教学效果。结合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多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无充足的时间及精力自行研究发现软件的多种功能,可邀请软件公司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软件应用培训,或将培训课件发至工作群,这样临床医师可根据自己时间进行学习,将线上教学平台优势最大化,从而改进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2.2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翻转课堂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从引入中国,在不同学校教学改革中得到应用及尝试,使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并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6,7]。康复治疗学专业所学课程有其特殊性,涉及基础理论知识及概念性知识点较多,需精确、无误的教学。结合这一特点,可用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首先,结合线上统计出的预习效果,按大纲要求线上系统讲授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同时进行拓展教学,避免惟教材论;其次,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不仅在康复临床中得以应用,提升康复患者参与度及康复疗效,也可以应用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8,9],利用VR技术结合临床案例,进行线上模拟操作,针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困惑,分小组进行讨论,既可以发挥个人能动性,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参与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统筹整合能力;再次,教师针对讨论进行评价及总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最后,留思考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2.3 康复治疗学考核方式多样化课程考核标准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考核方式也将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及思维能力,决定康复人才的培养成果。在考核结果中纳入预习成果评分、课堂讨论评分、理论考核评分或实践操作评分3部分,具体分配如下:康复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最终评分为100分,预习成果评分20%,课堂讨论评分50%(团体得分25%及个人分得25%),理论知识考核30%。实践课程评分亦为100分,预习成果评分20%,课堂讨论评分40%(团体得分20%,个人得分20%),实践操作考核得分40%。考核方式多样化,可避免学生存在薄弱环节,团体得分与个人得分分别计算,可避免个别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从团体得分中获益。学生学习方向往往以考核结果作为目标,该考核方式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及能力。
2.4 优化网络平台功能网络平台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应用的网络平台(如钉钉、雨课堂等)功能相对局限化,目前尚无针对医学类院校的专用功能平台。首先,在学习平台功能开发上应分门别类,细化到每一个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共享,针对各专业设置相应的专门科目。其次,针对各门课程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相互关联融合,让同学们系统地看到本知识点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对知识点熟悉的同学可以往下进行操作,对不熟悉的知识点通过网络连接进一步进行学习,让学习的路径更快捷,学习效率更高效。最后,结合现代各网络、游戏晋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大学生青春昂扬、充满激情与斗志的特点,学习平台亦可以有相关的晋级制度,并设置相关的权限,级别越高,权限越大;也可以设置双方对战或团体对战的学习讨论方法,这些方法均可以激发学生的战斗欲望以及取得必胜的信心。好的学习平台的应用,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总结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无论是“双一流”课程建设,还是“金课”概念的提出,无论是线上教学或是线下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教”与“学”是教学改革围绕的重点。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如何“教”,将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的摄取,思路的养成;康复治疗学学生作为知识的受众者,如何“学”,将决定知识的传承及创新,决定国内康复的发展与未来。时代在变,关于“教”与“学”的改革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