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分析*
2023-01-03黄海珍
黄海珍
有数据显示,中风在我国的患病人数有500万~700万,属于仅次于肿瘤的第二大疾病[1]。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角歪斜、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及语言不利为主,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痉挛性瘫痪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患侧下肢伸肌肌群的肢体痉挛状态。因此,尽早尽快地解决痉挛问题,改善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是恢复中风患者肌张力与肌力的关键[2]。因此,临床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应尽早选择适宜的护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从而降低致残率,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3]。近几年,随着护理技术的完善发展,临床发现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更好,可有效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并快速稳定病情,为预后提供保障。中医护理属于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合中医治疗思想,将该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推向中心轨道发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机体功能及神经功能[4]。本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纳入标准:(1)病例资料完整,意识正常;(2)与文献[5]《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诊断相符,经磁共振、CT等检查确诊;(3)研究期间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4)中途未退出。排除标准:(1)既往有癫痫、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等病史;(2)非中风引起的痉挛性瘫痪;(3)听力障碍或者无法交流。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IRB-2020-019),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卧床休养,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与体征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同时还可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给予疏导。
试验组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干预,(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等病房环境,以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该病患者由于语言能力受阻、肢体功能障碍及治疗时间长等因素易产生焦虑、抑郁及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后给予心理疏导。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可通过向其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治疗信心。针对伴肝阳上亢的患者需安抚其易怒及暴躁的情绪,指导其家属陪伴患者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对于血瘀气虚者要指导其确保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痰湿阻络者,鼓励其宣泄情绪,以减轻心理负担。(2)针灸治疗:穴位选择足三里、手三里、三阴交、合谷及丘墟,直刺3 cm,昆仑直刺1.5 cm,留针时间为20 min,1次/d。(3)中药熏蒸:药方组成有红花、海桐皮、伸筋草及桑枝各15 g,煎煮后,熏蒸患者头部及瘫痪肢体痉挛侧,以患者耐受为度,2次/d。(4)穴位按摩:对风池、百会、阳陵泉、环跳、肩井及八风等穴位实施按摩,每个穴位按摩2 min,力度轻到重,以酸麻胀痛感为宜,1次/d。
两组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护理前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的负面情绪,①HAMD:总分0~76分,<8分正常,8~20分轻度抑郁,20~35分中度抑郁,>35分严重抑郁;②HAMA:总分0~56分,<7分正常,7~21分轻度焦虑,21~29分中度焦虑,>29分严重焦虑[6]。(2)护理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①NIHSS:总分0~42分,0~15分轻度神经受损;16~30分中度神经受损;31~45分重度神经受损[7];②FMA:总分0~226分,<50分肢体重度障碍;50~95分中度障碍;96~100分轻微障碍[8]。(3)统计两组并发症(关节痉挛、压疮、深静脉血栓、尿道感染)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根据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评定,涉及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方面,各项满分100分,分数越低生活质量越差[9]。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HAMD、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HAMD HA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40) 18.36±4.25 9.75±1.36 15.87±3.68 8.22±1.74参照组(n=40) 18.07±4.11 12.44±2.53 15.60±3.42 10.96±2.65 t值 0.310 5.923 0.340 5.466 P值 0.757 0.001 0.735 0.001
2.2 两组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分,(±s)]
表3 两组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比较[分,(±s)]
组别 NIHSS FMA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40) 22.65±8.68 13.67±4.52 62.48±9.37 85.10±3.67参照组(n=40) 22.41±8.90 18.29±6.06 62.71±9.10 79.53±5.22 t值 0.122 3.865 0.111 5.521 P值 0.903 0.001 0.912 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参照组的27.50%(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生理职能 健康状况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试验组(n=40) 60.47±3.25 91.55±1.63 54.31±4.58 87.25±1.03 57.12±4.01 84.03±1.45 62.17±3.55 90.20±1.08参照组(n=40) 60.81±3.69 84.27±2.03 54.39±4.66 80.49±2.25 57.63±4.21 77.29±2.36 62.89±3.41 84.36±1.75 t值 0.409 16.543 0.072 16.162 0.519 14.396 0.865 16.801 P值 0.684 0.001 0.942 0.001 0.605 0.001 0.390 0.001
表5(续)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中风的患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作为临床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即使经有效治疗后,部分患者也可遗留后遗症。其中痉挛性瘫痪作为中风后最为严重且多见的后遗症,一旦合并出现后,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限制患者日常活动,甚至延长治疗周期,降低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庭经济造成极大负担[10]。
以往,临床多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其中以卧床休养、用药指导、监测病情、心理疏导为主,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对患者肢体与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从而导致预后并不理想。根据近代康复理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外来的因素进行补充和重组结构[11]。其中对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功能恢复训练。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归属中医“痉证”“筋病”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机体脏腑功能失衡,元气亏虚或者痰浊,导致淤血内生,加上饮食不节,七情失常,过度劳倦,气候突变,使得患者机体内淤血堆积,痰热内生,或者肝阳亢盛,血随气逆,引起脑神经痹阻或者血滋脉外,形成中风,而后肢体淤血阻滞,脉络不通[12]。中医护理作为常用的临床护理模式之一,具体是在中医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强调补气益血、通经活络的作用,相比于常规护理,中医护理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的特点,所以可以取得更为突出的护理效果。本文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HAMD、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NIHS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但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参照组的27.50%(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中药熏蒸药方中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伸筋草可舒筋活血,海桐皮可祛风湿行经络,桑枝可利关节,全方共用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13]。通过熏蒸温热效果及中药功效,可调和气血,促进气血运行。针灸疗法通过经络感传作用“促通”中枢神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各种情况选择穴位,刺激患者的经络,从而达到促进气血循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激活上升的脑干网络的结构,刺激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并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恢复[14]。本次研究取穴合谷、足三里、手三里、丘墟、三阴交及昆仑,阴阳互济,从而解除患肢痉挛,对肢体痿痹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穴位按摩通过按、揉、捏、滚及搓等手法。对环跳、阳陵泉等穴位实施按摩,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此外可刺激患肢肌肉组织,增强肌肉组织的收缩能力,进而使患者因偏瘫而引起的步态异常得到改善[15]。此外,情感护理通过联合中医学理论来恢复患者的身心,进一步增强了康复效果。患者在进行情志及康复护理等方式的引导下,大部分患者的机体整体健康情况有明显的改善,血液循环和经络运行逐渐恢复,因此其肢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神经损伤也会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后,可稳定患者情绪,增强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