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温针八髎穴联合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
2023-01-03陈锐肖昌琼李湘琼赵海涛段智飞
陈锐 肖昌琼 李湘琼 赵海涛 段智飞
脊髓损伤(SCI)后,因脊髓结构或者功能被破坏,会使损伤平面下的肢体、器官部分或者完全丧失神经支配,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若不及时加以治疗,便可引发整个泌尿系统的并发症[1-2]。有报道指出,泌尿系统并发症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4]。由此可见,提高此类患者生存质量的首要前提是改善其膀胱功能状态。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均为SCI神经源性膀胱;骶髓以上的脊髓损伤;已拔除留置尿管;可在执行饮水计划的前提下行间歇性清洁导尿。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意识不清;既往有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史;入组时合并泌尿系感染。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各20例。电针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51岁,平均(36.46±8.94)岁;病程1~10个月,平均(6.72±1.56)个月。磁刺激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19~50岁,平均(37.78±8.63)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62±1.47)个月。联合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0~49岁,平均(38.11±8.4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6.35±1.65)个月。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开展,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1)饮水计划:限制患者的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 700 ml左右。每日7:30、12:00、18:00均摄入水400 ml(包括饮食水分),其他时间段可分5次进行摄水,100 ml/次,夜间至次日晨起前不饮水,酌情减少输液患者的摄水量。4周为1个疗程。(2)间歇性清洁导尿:需在确保饮水计划正确执行的基础上进行导尿处理,每次导尿前需要求患者尽最大可能将尿液排尽,减少尿量残余。根据患者每日记录的残留尿量和排尿情况为其定制个性化间歇导尿计划。若残余尿量超过500 ml时,建议行间歇导尿,5次/d。根据临床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残余尿量每减少量≤100 ml至少减少1次导尿,若较少至0 ml,则不导尿,可依次类推。当残余尿量<100 ml,膀胱容量>250 ml且无合并泌尿系感染时,可视为自主排尿的节律已成功构建。直至满足以上标准时,可停止导尿计划。(3)药物治疗:均接受口服维生素B族类营养神经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具体服用要求如下:维生素B1片[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865,规格:5 mg],3次 /d,10 mg/次;维生素B6片(浙江瑞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3021137,规格:10 mg),2次 /d,10 mg/次;维生素B12片(吉林省红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5864),3 次 /d,25 μg/次。
1.2.2 电针组 给予电温针八髎穴治疗。具体如下:对八髎穴进行常规消毒,使用不锈钢毫针进行刺穴。斜刺入针,深度为20~30 mm,确定针感传入尿道和膀胱后,连接电针治疗仪,治疗30 min,选取患者可耐受的电流强度进行刺激。而后使用镊子将长约20 mm艾柱插入八髎穴针柄上,待艾柱燃尽后,再针灸1次,留针30 min左右,1次/d。1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后再继续,总共治疗4周。
1.2.3 磁刺激组 给予磁刺激治疗。采用圆形刺激线圈的CCY-Ⅰ型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磁刺激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对准患者的S3神经孔,在距离皮肤1 cm处,实施磁刺激治疗。根据S3神经根位置定位情况及膀胱尿压初始测定结果明确最佳磁刺激治疗参数。可隔日先后交替刺激两侧S3神经孔,2次/d,30~40 min/次,上下午各1次,持续治疗6 d后暂停1 d,4周为1个疗程。
1.2.4 联合组 给予电温针八髎穴联合磁刺激治疗。电温针八髎穴同电针组,磁刺激治疗同磁刺激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三组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收集三组治疗后的每日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及单次尿量,并采用超声检测其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觉压力(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进行测量,正常值>40 cmH2O,可以维持正常的排尿功能。如果膀胱测压实际值测量较低,可能会存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导致患者排尿困难)和残余尿量。根据排尿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制定生活质量评分调查表,由患者自行评估,共0~5分,分值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排尿情况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每日排尿次数少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单次尿量和最大排尿量均多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P<0.05),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每日排尿次数、单次尿量和最大排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排尿情况比较(±s)
表1 三组排尿情况比较(±s)
*与电针组比较,P<0.05;#与磁刺激组比较,P<0.05。
组别 每日排尿次数(次/d) 单次尿量(ml) 最大排尿量(ml)电针组(n=20) 12.91±3.42 113.83±22.07 221.41±44.86磁刺激组(n=20) 13.11±3.46 117.54±22.39 223.54±48.74联合组(n=20) 9.97±2.42*# 142.48±22.89*# 260.21±28.63*#F值 6.281 9.631 5.482 P值 0.003 0.000 0.007
2.2 三组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膀胱初感觉压力、最大膀胱容量均多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残余尿量少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P<0.05),电针组和磁刺激组膀胱初感觉压力、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比较(±s)
表2 三组尿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比较(±s)
*与电针组比较,P<0.05;#与磁刺激组比较,P<0.05。
组别 膀胱初感觉压力(cmH2O) 最大膀胱容量(ml) 残余尿量(ml) 生活质量评分(分)电针组(n=20) 61.58±5.29 321.88±35.86 113.59±38.52 3.21±1.26磁刺激组(n=20) 60.54±6.28 329.51±37.08 113.21±48.13 3.02±1.38联合组(n=20) 74.36±9.02*# 378.89±34.67*# 83.66±31.69*# 2.03±0.07*#F值 22.887 14.877 3.682 6.887 P值 0.000 0.000 0.031 0.002
3 讨论
SCI是引发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性障碍的病理基础[5-8]。一般情况下,在储尿初期,逼尿肌处于舒张状态,当储尿量达到膀胱容积排尿阈值时,逼尿肌便会开始收缩,使人产生排尿感[9-10]。
大量临床证据显示,针刺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输尿管、尿道括约肌等损伤部位的微循环情况,对组织新陈代谢具有促进作用,并可减轻受损组织水肿,进而起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11-12]。谢卫娜等[13]的研究已证实,电针刺激对逼尿肌的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膀胱容量及其初始感觉阈值明显提高,对神经源性膀胱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磁刺激治疗则是一种利用时变电流流入线圈产生时变磁场刺激来使组织兴奋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具有非侵入性、无创、刺激时无痛感、刺激深度大且安全性好等显著特点。林品嫦等[14]研究发现,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磁刺激治疗可显著降低其残余尿量,提高其排尿功能。Bragge等[1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即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在SCI后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现阶段关于磁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显示,在骶3神经根处应用磁刺激,可起到协调括约肌和逼尿肌的作用,对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本研究中发现,治疗后,联合组每日排尿次数少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单次尿量和最大排尿量均多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膀胱初感觉、最大膀胱容量均多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残余尿量少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电针组和磁刺激组(P<0.05)。说明采用电温针八髎穴联合磁刺激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排尿情况和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纯电针组或单纯磁刺激组。这与杨琼等[16]、宋志明等[17]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电温针八髎穴联合磁刺激在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同时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