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信息化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3-01-03李向阳卢琼芳
李向阳,卢琼芳
贵港市人民医院运营管理部,广西贵港 537100
手术室对医院外科发展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门,它的运行效率及管理的质量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运营效率[1]。如今是智能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手术室同样面临着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建设的挑战,将患者信息和手术管理信息进行整合管理,不但能提高手术运行效率,也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安全,助力医院运营效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 号)[2]提出4 个重点建设行动,其中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建设“三位一体”智慧医院,主要是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护理团队是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优化创新式护理服务流程和探索新的护理服务模式是医院发展的未来趋势。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逐渐改变手术室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还以电子数字化信息系统、智能型监测系统、医疗检查系统等多种形式在广泛应用。该文将护理信息化技术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1 手术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信息化技术在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管理应用
①当今微信平台越来越多人的普遍使用,其方便、信息量大、查找方便等功能受到大众喜爱,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手术室环境介绍、术前关爱、术中配合、术后康复知识等,查阅有关该疾病的最新护理康复动态,增加治疗信心。有研究者通过使用微信公众号,实现人文关怀护理的信息化,不但满足不同手术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的需求,还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提高手术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3]。
②“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工作由住院护理延续至患者的家庭及社区,给出院后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张馨等[4]利用微信平台为肠造口术后患者提供系统、科学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周志衡等[5]利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发现可提升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89%),并改善其生活行为(28%),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满意。赵培等[6]基于微信手机APP,选取微信平台中的小程序、视频号及专科疾病护理康复微信群作为护理干预的通道,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增强自我效能感。“互联网+”管理模式有效地使医护患之间增加沟通和康复指导的渠道。
③规范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行为。黄维健等[7]研究发现,在筛查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工作中使用信息化管理进行自动筛查,可查出此类患者的准确率高达99.03%,发生率由10.68%下降至0.019%。实行信息化管理皮肤压力性损伤,提示数字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提升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评估的准确率,还能实现实时动态观察压力性损伤护理行为,也更加规范化,还能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预见性采取护理措施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④信息化系统在跌倒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减少护理人员的评估时间。老年患者是围术期患者中跌倒的高危人群,怎样预防这类人群发生跌倒一直都是临床上热门的话题之一[8]。在国外,应用数字信息化平台对预防跌倒管理能够实现健康教育、评估和制定预防措施等功能[9]。其中,FiND 系统(find fall risk of inpatients from nursing data,FiND)由国外研究者Shinichiroh 等[10]通过在相关患者就诊记录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搭建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有研究人员以医院管理信息化HIS 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作为支撑平台,建立综合跌倒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从动态监控预警到个体化的一体化式管理,且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38‰下降至0.32‰[11]。因此,护理人员把跌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患者围术期间,不但能减少护理人员的评估时间,还能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 信息化管理护理人力资源中的应用
①运用“互联网+”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力,医院开展各项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专业人员尤其是手术室规范化培训的人文关怀能力已成为护理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12]。魏春苗等[13]应用“互联网+”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手机移动端搭建手术室护士教育工具社区APP,对医护的合作关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崔璀等[14]构建护理人员分层培训信息系统,使护理人员的分层培训管理工作更加地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教学时代,国外学者McCormick[15]指出,护理管理数字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护理管理者、教育者应当注重这一发展趋势,并致力于开发新的临床实践软件,以满足护理学科发展对大数据的需求。
②依托医院信息化绩效管理系统,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绩效改革是公立医院绩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分配和考核一直都是护理管理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护理人员对薪酬的满意程度有可能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及队伍的稳定性[16]。叶明刚等[17]依据平衡记分卡原理(BSC)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建立了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RBRVS)护理工作量法,根据技术难度、风险程度、项目消耗的人力与时间等因素设定RBRVS 护理工作绩点进行绩效分配。王小云等[18]在手术室护理质控管理研究中发现,应用智能化行为管理系统,比较公正评价医护人员的风险和劳动强度,客观记录医护人员的能级、岗位和出勤时间,使绩效考核分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合理快捷完成。陈丽文等[19]发现,运用护理绩效统计软件,科室管理者花费在绩效考核数据采集和分配上的时间从103.75 min 减少至42.5 min,提高了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介入,以量化数据显示工作的风险、强度、难度、工作时间,显著体现护理绩效与护理人员的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医院手术室的整体效益和效率水平。
③利用信息化排班系统,优化人力资源管理2020年9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通知》[20]。《通知》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临床护士人力资源配备到位,鼓励对护士实施弹性排班。肖明等[21]利用电子排班系统,实现自动排班功能、排班合理性检查功能、实时统计功能、实时人力资源分析功能等,帮助排班人员快速合理排班、实现弹性排班。陆叶青等[22]研究发现,在手术室应用全电子信息排班系统联动医院管理信息化(HIS)系统,护士长可以根据手术区域、专科分组、岗位职能情况,手术量、手术时间等因素动态调节护理人力资源,提高运行效率。排班管理,充分体现了护士人力分层管理,对人力资源有效应用、手术室人才培养和管理提供依据。
1.3 信息化技术在手术仪器设备和器械物品管理的应用
①由于现在外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大量增加,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上带来一定难度。陈俊等[23]采用基于二维码识别技术对手术室仪器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维护合格率和及时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对仪器使用及管理的满意度,也提升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信息化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但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设备的管理质量。
②应用数字信息化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管理,能确保器械物品的运行安全性。根据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要建立有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等操作过程记录,并实现器械物品的可追溯性。陈嘉玮等[24]研究结果表明,将微信平台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不仅能提供手术器械物品使用的可追溯性,还提高对器械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黄河清等[25]采用条形码的方式作为信息记录的载体,再并用手术麻醉系统、HIS 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手术器械消毒灭菌操作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并根据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对用在手术患者身上的所有手术器械包进行全程的追溯。
1.4 手术室更衣区的信息化管理
应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对手术室更衣区进行管理,可以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和人力资源成本。凌蒙蒙等[26]在Client/Server 模式的基础之上,运用Power Builder11.5技术自主研发手术室智能更衣系统,该系统的使用不但够提供安全可靠的全天候服务,且可以代替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还能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提升手术人员的效率。更有学者将RFID 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手术室的工作服管理中,这一技术的使用让手术人员更衣环节变得更为井然有序,还能提升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27]。从以上研究人员的实践中可知,应用信息技术对手术室更衣区进行管理,能减少工作人员的更衣时间,使医疗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化,有利于医院品牌的创建和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2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①医院对手术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短缺。医院对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物力及人力,还需要长时间的维护资金投入,不能获得明显的经济收益,故医院投入资金有限,达不到相关管理需求。医院更倾向于投资那些能给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医疗仪器设备[28]。在手术室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些已经开展的项目就是因为资金短缺问题,不得不暂停。
②缺少复合型人才。医学信息化是一门多层次、跨部门的学科,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还要掌握和了解部分信息技术,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知识处理数据信息[29]。目前,在手术室明显缺乏既懂得配合手术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③信息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Erikson H[30]研究发现,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像人类的左膀右臂,它能够使工作完成得更高效、快速。当前,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由医院管理信息HIS 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更衣智能系统等组成,由于这些系统根据各自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信息数据碎片化,存在不同系统间不能互通的问题,也就很难实现信息数据资源共享,自然就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而大数据的价值分析,通常需要完善的数据资料,所以这些问题成为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发展中的绊脚石。
④缺乏手术安全预警系。统手术室是医院人员流动较大的医疗场所,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也相对其他科室偏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工作不仅影响整个手术的治疗状况,对患者本身的影响也非常大[31]。目前手术室的日常安全护理中都有采取相对应的手术风险预警的干预工作,但缺乏手术风险预警系统,靠人工识别判断,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手术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3 小结
该文通过重点分析手术室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常见问题,从中得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核心部门,也应顺应信息化技术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想尽办法逐一解决所面临的挑战,并注重建立多学科联合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现手术室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这也是打造智慧医院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