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对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效果研究进展

2023-01-03何萌天津市职工医院超声科天津3000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性溃疡血流下肢

何萌 天津市职工医院超声科 (天津 300050)

内容提要: 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十分常见,常常累及穿支静脉、深静脉、浅静脉等三个系统,尤其是在人体下肢穿支静脉发生功能不全情况时,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进行逆流,导致患者皮肤营养供给障碍,若患者症状较轻,容易发生疼痛、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静脉性溃疡或者静脉曲张,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早期实施诊断十分重要,目前彩超在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当人体下肢深、浅静脉或者穿行支静脉的瓣膜功能缺失,会造成下肢静脉血液出现反流,进而出现下肢的肿胀、疼痛,严重者会累及脚踝运动,这种病变被称为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它是人体血管发生连接性功能障碍的疾病,通俗来讲,当血管穿透深筋膜后,会与浅静脉和深静脉连接,当这个过程出现异常,即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目前临床对于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进行治疗过程中,一般根据医学的技术进行开展治疗,通过对内镜筋膜下交通静脉实施结扎处理,能够作为该疾病的治疗首选方式。有研究显示,术前明确手术部位可以使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同时能够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得到改善,提升整个治疗效果[1]。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临床常见的诊断方式,该种方式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且几乎无临床禁忌症,不仅可重复性高,而且安全性高,能够对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和解剖结构进行清晰显示。在现阶段中,对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十分显著,现已成为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的首选的诊断方式[2]。因此,本次研究对彩超对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效果研究进展进行分析,见下文。

1.解剖结构特点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临床对穿支静脉解剖时发现,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间接穿支静脉、直接穿刺静脉。其中后者主要是指深、浅静脉连接,而前者是指静脉窦(穿支静脉汇入小腿肌肉处)。根据节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组,比如足部组、踝部组、膝关节组等,还包括是小腿组、大腿组,后者主要位于大腿,并连接大隐静脉或者股静脉。而前者在患者小腿,从浅后室穿过直接穿支静脉。

在人体的下肢静脉系统中,各个血管是相互连接的,其中深静脉系统和浅静脉系统在穿支静脉系统中具有显著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为了保障人体血液从浅静脉流向深静脉,各个穿支静脉血管血流方向均为单向。若人体伴有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时,容易导致人体的深静脉系统压力增加,导致人体穿支静脉血流发生双向血流情况[3]。

穿支静脉多数存在人体瓣膜,穿支静脉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血流方向均为单项,能利于血流正常流动,若受到深静脉功能不全或者浅静脉不全等因素干扰,容易导致患者深静脉整个系统血液上升,导致发生穿支静脉功能不全[4]。

2.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当下肢穿支静脉发生功能不全或者功能组障碍时,通常人体会表示出静脉性溃疡、浅静脉曲张、皮肤色泽改变、下肢水肿、疼痛等情况,该疾病的发生和人体皮肤溃疡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国内外学者不断地在分析和探究下肢静脉性溃疡,结果显示,患者有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伴随慢性静脉性溃疡疾病时,下肢穿支静脉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也就是说,对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进行治疗和控制,是有利于溃疡愈合的,并且能够最大可能性地预防复发。因此对于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实施早期定位和诊断,能对慢性溃疡性疾病有效预防[5]。

通过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虽然患者临床类型不同,但是患者临床症状是相同的,例如浅静脉曲张、疼痛、溃疡等,部分学者对静脉性溃疡患者实施彩超检查,多项研究显示,单一浅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不多,多数患者是由于深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功能不全、穿支静脉不全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人体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十分重要。虽然现阶段,对于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但是部分研究显示,通过对患者实施外科干预,能促进患者溃疡愈合,避免复发情况[6]。

3.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超声表现

通过在穿支静脉检查过程中,实施彩超诊断,取得显著效果,通过采用彩超,能对穿支静脉、深静脉、浅静脉清晰显示,能鉴别上述静脉系统,并通过体表进行定位,从而为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和价值[7]。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地考量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此外,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穿支静脉大小,从而采取不同的体位进行检查,根据“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的各项要求,实施静脉瓣膜功能的彩超检查,在实施检查过程中采取头高足低卧位或者站立位、坐位,实施超声检查过程中,需要常规对患者大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域、小腿穿支静脉、穿支静脉功能不全、浅表静脉迂曲扩张处实施横切面扫描,通过对穿支静脉位置进行确定后,实施纵切面扫描,对血流方向、位置、内径实施观察[8]。通过实施超声检查能对内径直接实施测量,可见患者管腔内的血流信号是从浅静脉到深静脉的,对其加压后可以观察到血流信号反流,通过采用经脉冲多普勒超声显示患者伴有双向血流[9]。而目前临床彩超诊断患者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的下肢穿支静脉和相连的浅静脉内径<2mm时,一旦被切除,就极其容易形成血栓,虽然之后会溶解,但是依旧会对患者产生威胁。因此临床认为,对于穿支静脉内径在2~4mm的患者,临床需要具有血液逆流证明,从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10]。临床认为,如果患者的血液反流时间>0.35s,那么临床可将其诊断成为功能不全穿支静脉,如果患者的内径>4mm穿支静脉,那么在不将患者的血液反流时间作为考虑指标时,即可以确诊为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对于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来说,连接深静脉、浅静脉之间的迂回扩展表现一般是无回声,通过采用彩超测量能获得内径,而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预防患者管腔压迫,对于该类患者需要对远端实施挤压后,显示伴有反向血流信号[11]。

超声检查的方法和要求:①选择超声仪器:选择彩超进行穿支静脉的检查,不仅能够准确判断穿支静脉、深静脉和浅静脉,同时能够结合检查结果对穿支静脉的后期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12]。故此需做好相关准备措施,从而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在临床中,评估人体穿支静脉功能时彩色超声检查一般选择4~7MHz的线阵探头频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肢体明显肿胀患者来说,应选择2~5MHz的凸阵探头,若患者十分消瘦,则选择5~12MHz的线阵探头频率。②选择体征位置:根据临床研究表示,穿支静脉的血管流向和患者选择的体位存在密切关联性,能够随着患者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改变,血管的选择位置不同,体位也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国外研究显示,血管超声检查一般选择电动超声检查床进行,而根据我国血管超声检查指南中显示,在实施超声波检查时,一般选择站立位或坐位,从而使头部能够高出足部位置,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13-16]。当患者选择站立位时,应保证面对面站立,指导患者将肢体放松,对侧下肢进行负重;而患者在选择坐位时,应坐在检查床的边缘位置。

4.局限性和应用前景

局限性分析:①若操作者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或操作不合理,易导致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的误诊和漏诊风险增加。②对于部分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主要是经过肌肉内静脉对于深静脉和深静脉进行连接,从而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提示静脉迂曲走形的难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临床误诊和漏诊风险[17]。③穿支静脉的位置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检查时间延长,若患者无法配合或配合度较低时,则无法准确定位;此外,若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体位一旦出现改变时,穿支静脉的管腔内径以及管腔位置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在进行术前定位过程中,需协助患者选择适宜的操作体位。④由于人体穿支静脉均较短,并且血液速度缓慢,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易导致操作难度增加,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从而将不真实的状况进行反映,而超声检查则能够评价患者静脉中的反流情况[18,19]。

彩超是一种无创检查方式,该种方式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操作简单,不会对患者产生创伤,且几乎无临床禁忌症,不仅可重复性高,而且安全性高,但同时对操作者具有较高的要求,若操作者的经验不足或者不按照规范实施操作,常常容易导致超声图像不清晰,造成漏诊或者误诊,影响判断结果。另外,部分穿支静脉连接深静脉、浅静脉,通过超声诊断过程中,难以对交通静脉迂曲走行进行显示,容易导致误诊情况,同时部分患者血流速度缓慢,从而给穿支静脉血流方向检查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术前实施定位,能显著提高诊断价值。

5.小结

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在临床十分常见,常常累及穿支静脉、深静脉、浅静脉等三个系统,尤其是在人体下肢穿支静脉发生功能不全情况时,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逆流,导致患者皮肤营养供给障碍,若患者症状较轻,容易发生疼痛、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等情况,严重时容易导致静脉性溃疡或者静脉曲张,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早期实施诊断十分重要,目前彩超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选择超声仪器、选择体征位置。超声局限性:①临床经验少或操作不合理,易误诊和漏诊;②对于部分下肢穿静脉功能不全患者静脉迂曲走形的难度增加,从而增加临床误诊和漏诊风险;③检查时间延长,患者配合度较低;④血管内血液速度缓慢,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无法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方式,优势很多:操作简单,对患者影响小,无手术禁忌症,安全性高,缺点就是由于操作手法问题,容易因不同操作者造成误诊。超声诊断过程中,难以对交通静脉迂曲走行进行显示,容易导致误诊情况,同时部分患者血流速度缓慢,从而给穿支静脉血流方向检查带来影响,术前实施定位,能显著提高诊断价值。超声检查技术发展已经很成熟,各方面均获得较高水平,尤其在腹部脏器和表面器官方面,其优势更为突出,能够将患者真实的身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从而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下肢静脉造影作为静脉病变诊断的金标准,此外,通过实施彩超检查能够准确观察人体瓣膜结构以及瓣膜功能。总而言之,在我国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彩超在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通过彩超诊断下肢穿支静脉功能不全,其诊断准确性和定位精确度均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性溃疡血流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1例脑瘫幼儿口腔黏膜严重创伤性溃疡的诊治体会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MODS评分与应激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