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电影赏析在高职学生心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2023-01-02夏谦
夏 谦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电影代表着一种近乎终极的呈现方式和探索方式,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鉴赏人性的宽广与深邃[1]。所有的电影都有心理活动的呈现,从而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和内心世界。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成熟,一些能够反映某种心理学原理或心理问题,或者心理情节占很大比重的电影日渐增加。心理电影赏析从心理角度走进角色,感受体会其心理语言与行为,推动参与者通过别人的故事,解读个体体验,进行深度再认识的自我探索与自我完善,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 探索内心,抓牢心理元素,提升高职学生心理素养
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传播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2]。高校心理课程应具有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三大方面,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群己与得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心理课堂采用影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创新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探索内心世界,提高课程育人成效。但在实操过程中,每部电影有很多重点片段,有些学生只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有些学生不能发现与心理有关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抓住影片中的心理元素,是心理电影赏析的关键。
以影片《美丽心灵》为例,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外实践看完整部影片,思考如下问题:这部电影给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片段有哪些?电影主人公纳什的个性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男主角纳什会出现室友、黑衣人、小女孩这三个幻觉人物?他们分别代表的什么含义等等。课堂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应对心理疾病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辨别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如幻视、妄想等,增强分析理解电影中人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学意义;课堂教学重点是启发学生思考,以宽容的眼光看待心理问题,做到“去污名化”;课堂教学难点是理解非理性与理性情感的均衡发展对于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再以电影《头脑特工队》为例,影片讲述了11岁小女孩莱莉因搬家而导致她的生活被情绪所掌控。导演把情绪做了拟人化处理,五个小人分别对应五种基本情绪。这部电影可赏析的心理元素有三:一是明白情绪会影响生活,要学会倾听不断出现的情绪,分析自己产生情绪的过程,给它足够的时间,找到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二是知晓人类的情绪会成长,从单一到复杂多样,且没有好坏之分,接纳并拥抱每一种情绪,所有情绪只要在正确的场景下使用,都有重要的意义;三是通过所学能够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每种情绪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课堂教学重点环节是情绪小人乐乐最终认识到了忧忧的重要性,主人公莱莉在爸爸妈妈面前哭泣,表露自己真实情绪,表达自己的忧伤。父母拥抱她接纳她,合理的情绪宣泄获得他人支持。
2 感悟初心,紧扣心理主题,提升心理课程教学质量
心理健康课程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主要围绕常见心理问题、自我意识、人格发展、人际交往、情绪调控、恋爱调适、压力管理等主题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心理课上常见的电影赏析主题多集中在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生命意义等内容。比如人际交往主题,目前正处于青春末期的高职学生们,谈到与父母的亲子关系的时候,感慨颇多,诸如父母不理解我,管得太多太细等等……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紧张的亲子关系也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电影片段《囧妈》赏析与人际交往主题教学结合,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紧密贴合性。让学生学会更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反思自我的心理状态,思考、体会、感悟父母的初心。
电影片段里的妈妈喜欢唠叨、碎碎念,喂儿子吃各种养生食品,插手夫妻关系。儿子中年肥头发早白,对母亲不耐烦,和母亲的相处模式与儿时无异,正遭遇夫妻关系危机。一场起于偶然的旅行,母子关系矛盾积累、激化,之后又因为一个契机而缓解、化解。两个片段带给学生思索如下问题:哪些场景唤起你对于过去的一些记忆?儿子与母亲之间的哪些状态你似曾相识?父母之于子女的爱和子女之于父母的爱,到底应该如何表达?讨论时教师可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一是每个人都是独立而自由的个体,可在妈妈眼里,你只是她的孩子,她爱你,所以她唠叨,她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道理给你听,她把果子塞进你嘴里,一遍又一遍地问你要不要吃这要不要吃那,不在乎你说了什么只是希望你听她的,甚至规划你的人生,按照她的想法“改造”你;二是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需要付出和理解包容,母亲的控制忽略了儿子的感觉,儿子已经长大了,需要空间,需要独立,需要自己的生活。每段感情都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亲人,我们应该更多的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最后,教师还可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观后感或课堂感悟写下来,结合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进行再次深入思考,达到电影赏析的最好效果。
3 观影疗心,产生心灵共鸣,在赏析中达到自我疗愈
2021年热播影视剧《女心理师》,杨紫饰演的女心理师贺顿通过心理咨询,解析多位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在相应的心理治疗中帮助他们走出过往的心理阴霾,重新拥抱生活。女心理师也在一系列笑与泪交织的经历中收获了自愈。这部影视剧将相对专业、难懂的心理学及心理咨询知识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带到了大众中间。如果说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一些人解除痛苦,而电影,可以帮助整个人类疗愈伤痛。有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心理电影能促进大学生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心理素质和包容性的发展[3]。
心理老师在课前要充分熟悉影片内容,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分析和体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地持续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的内心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课中进行提问与讨论,讨论的问题:当时主角在思考什么?他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还有什么方式等等。比如在《头脑特工队》里,搬家带给莱利什么情绪体验?这种变化正常吗?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观察到主角情绪的变化和努力适应新家的行为,从而学会自己适应新环境、寻找社会资源;又比如当幻想朋友冰棒和莱莉的火箭车被推入垃圾谷时,莱利很伤心,情绪小人乐乐和忧忧分别是怎么安慰他的?谁的方法更有效果?教学重点是一场很棒的心理辅导需要做到真正的共情,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学会换位思考[4]。
又如电影片段《一念无明》赏析,男主角阿东患有躁郁症,在一次帮失禁的妈妈冲洗时,意外结束妈妈的生命,被判进入精神病医院。阿东在接治疗后出院,被爸爸接回到独居的小室一起住。阿东想要重新进入社会,却遭到身边各种人的排斥。通过电影片段赏析,一个家庭悲剧描绘社会大众对精神病患的漠视与不友善。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我们身边有无“污名化”现象?污名化产生的原因?从“污名化”到“去污名化”要怎样去实现?并在组内进行分享。教师可进行如下总结:首先,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关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疾病的症状和病因就会理解他人的痛苦和无力,了解是改变的开始;其次,从排斥到接纳是一个过程,抛开顾忌,开始去谈论心理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在论坛上、微博上、朋友圈中、向家人朋友倾诉;最后,如果你自己感觉到不舒服或者无能为力,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教师着重引导培学生以宽容的眼光看待自身及他人的心理问题,达到自我疗愈。
综上,在心理课教学中要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利用影视资料来丰富教学手段[5]。从文化传播学来看,心理电影赏析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比较喜欢的独特教学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心理电影赏析教学方式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影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推进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