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23-01-02王莉利高新成刘金月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基础计算机

王莉利,高新成,刘金月

(1.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东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318)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不但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高校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方向[1]。如何制定出大数据环境下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指把信息最大化的进行收集统计并分析,从各种各样的大量数据中,快速分析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目前,大数据已经存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角落,如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平台、互联网等等。大数据教学平台向全球数千万名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取他们的学习数据,学校通过这些真实学习数据,向学生提供相应服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重点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技能[2]。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严重影响了基础课程的地位和发展。

2.1 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与高数和外语等基础课性质不同,计算机知识更新频率较高,新软件、软件新版本和新技术出现较快。而计算机教材组织人员编写,到出版校对,到最后交付课程进行应用,至少需要将近2年左右的时间。等教材在课堂上使用时,其内容已经不能和时代同步。导致已经出现了office2021版本,而课本还在讲授2013,学习的内容落后,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2.2 实验设备与新技术环境之间的矛盾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跟上计算机发展的实验环境。由于上课的学生很多,涉及实验机器千台左右,每次机器的升级更换都需要大笔的经费,因此实验环境更新慢。导致出现了新技术和新软件,只能听老师的简单介绍,进行大概了解,学生实际操作不了。

2.3 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之间的矛盾

信息时代网络无处不在,学生都有智能手机和平板,已经习惯于随时从网络获取所需信息。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3],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课后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复习。虽然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学生收获甚微。

2.4 统一培养计划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

由于高校招生地域性差异,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地域从小学就开始设置计算机相关课程,学生普遍操作技能较高;有的地域学生从没上过计算机课程,简单的文件操作都感觉困难。使用统一教材和培养计划,不能进行个体兼顾,让一部分学生感觉课程内容简单,失去学习兴动力;一部分学生感觉内容较难,产生厌学思想。

3 大数据环境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将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所具有的特征,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全面改革,形成创新教学模式。

3.1 创建动态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教材的滞后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已与计算机最新技术脱节[4]。因此,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教学平台,平台资源包括以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课、电子章节教材、教学动画素材、实验案例库、竞赛作品和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等。教师团队定期进行平台资源更新,形成实时更新的动态教学内容;同时,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也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根据学习数据分析整理出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感兴趣,对哪些内容关注较少,为教师后期课程准备提供一定数据支撑。

3.2 构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平台,扩大学生实验平台

由于实验环境的升级周期慢,学生不能对最新软件和技术进行实际操作。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搭建网络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对新技术进行学习,不再受到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虚拟实验环境可以节省下对机器的改造费用,将资金投入到其他教学资源的改进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虚拟环境的改进中,将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和发现的虚拟环境,融入平台中。

3.3 实行分层次针对性教学,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

引入分层次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具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计划的个性差异化培养,满足不同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对入学新生进行统一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测试,测试程度偏难,测试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知识、常用软件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复杂操作。测试结束后,进行班级重组制,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平行班和提高班,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计划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平行班按正常内容进行教授,基础班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主,提高班以计算机高级操作和新技术掌握为主。同时增加激励制度,鼓励基础班同学通过测试进入平行班、提高班,激发学生自身学习潜能。

3.4 引进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构建的动态教学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内容、知识点视频、习题和课上思考题,同学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灵活的自主学习。由于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反而可以用最高的效率完成任务。习题由易到难分为5个等级,只有完成前一个等级才能开始新的等级,全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积分,积分会成为最终成绩测评的一部分,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对布置的思考题抛出论点,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最后老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种自主学习和研讨式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5 实施过程化监控的考核制度,全方面考核学生

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学生会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可能整个学期都不重视这门课,只用最后几天进行突击,只靠大脑对复习内容的一个记忆期,考试过后知识点全部忘掉。因此,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内容进行实质上的掌握,需要在整个学期对学生进行过程化知识掌握考核。考核分为对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的学习情况、虚拟实验环境的使用情况、实验作业的完成情况、预习作业的作答情况、课堂小组作业的贡献情况和期末的考试情况等,让学生真正的从课程开始学到课程结束。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改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对计算机课程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预期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