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怡精神融入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职教育人思政

龙 雯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课程思政旨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而楚怡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职教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1 楚怡精神的内涵

“楚怡”是指“惟楚有才。怡然乐育”。一个世纪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他坚持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教育仿真和实干作为,以“爱国、求知、创业、兴工”为理念,开启了职教救国之先河,培养了一批有巨大贡献的人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楚怡工业学校一直遵循着“严谨、求实、怡然、乐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从楚怡工业学校的校训中演化而来,楚怡工业学校在新化坚持办学8年,一直主张“教育救国、工业救国”。1946年,该校迁回长沙,并入中南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该校两次被毁,经历了3次建校,新化楚怡旧址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校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楚怡工业学校所形成的“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等职业精神被称为楚怡精神。由此可见,楚怡精神的诞生以发展,与湖湘文化密不可分。在中国文化史上,湖湘文化是独具特色地域文化类型,主要表现为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经世致用的求真务实精神,以及博采众长的包容开放精神、敢为先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等。

2 楚怡精神融入职教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 是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法

楚怡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精神、丰富的“严谨、求实、怡然、乐育”精神,对于优化职教课程思政教训改革的案例和素材,禅师课程思政教学学理特点和价值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丰富职教课程思政价值内涵的素材需要。楚怡精神是当前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内涵。“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核心内涵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历经百年传承与沉淀。这为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目前,随着国际社会趋势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加紧迫,国家和社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技术人才,还需要高素质、“修德、修技”全卖你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而将楚怡精神融入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能够极大地丰富课程思政价值内涵,促进高素质、“修德、修技”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是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方法。

2.2 是提升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楚怡精神对于指导和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价值,从目标来看,楚怡精神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教各课程改革中。在职教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来进行。将楚怡精神融入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接受职教教育中充分感受到新时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能够从职教课程教学改中感受到楚怡的爱国、求知、创业和兴工精神,并不断从中吸取营养,增强职业能力,从而当他们走入社会之后,懂得应该从哪些方面不断提升和弥补自己,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参与竞争,怎样为社会做出贡献。

2.3 是增强学生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精神的有效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处于多事之秋,尤其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受西方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极易受到侵蚀、动摇。而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旨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觉悟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通过掌握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将楚怡精神融入到职教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职业发展规划,促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和基本要求,同时增强学生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精神,培育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求知精神,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增强学生职业能力,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储备力量,为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工匠氛围。

3 楚怡精神融入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3.1 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确立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首先,职教院校应构成一支思政育人结构化教学团队,由如有专业教授、专业教师、工程师、思政教师、企业大师等组成,这支教学团队思政育人特色鲜明、专业水平精湛、技术能力过硬。其次,应建设一批蕴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深挖楚怡精神内涵与楚怡职教理念,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具有亲和力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通过开展一系列贴近学生的课程思政时间教学活动,打造一门课程思政示范金课,培养一批德技双修的楚怡工匠。楚怡精神历经百年传承与沉淀,“爱国、求知、创业、兴工”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将楚怡精神融入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秉承职教办学定位,遵照各课程专业特色建设要求,从学校办学定位和各专业特色出发,确立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从而实现塑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传承楚怡精神。同时,各职业教育轩辕应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教育论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落实本校教育理念,践行立德树人新时代内涵发展需求,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计划等工作。并且还应遵循“以史为鉴、传承创新”的原则,将“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深挖楚怡精神精髓,重温楚怡百年历程,将楚怡精神蕴含的新时代思政育人要素与课程固有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起来,如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等,打造“思政有高度、知识有深度、技能有热度”的课堂。

3.2 增强课程内容的开发,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将楚怡精神融入到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以各课程专业岗位工作认为为载体,将思政之“道”与专业之“术”融合在一起。并且应对标“1+X”证书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要求的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主线,通过深挖楚怡精神内涵,将证书标准融入道职业技能中;在课程设计中,应将楚怡精神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以楚怡精神为引导,通过树立整合“中国心”“中国梦”等系列思政教育素材,对接课程内容,构建思政育人主线,增强课程内容的开发。同时,为了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还应双向强化职业素养塑造与职业技能锤炼,通过“双线”引领,开发重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践行“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3.3 改变教学模式,实现证书与楚怡精神相融通

将楚怡精神融入道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价值塑造融入道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创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并且应积极践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学情,制定课程思政“双递进、三融通”的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多元协同合作。其中,“双递进”是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培育技能的规律,在思政育人主线上,制定“结构认知-原理分析-方法领悟-典型案例操作-综合运用”的教学实施过程,将“中国心”等思政元素与各专业技能点结合在一起,在层层递进中,传承楚怡精神,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三融通”是将楚怡精神与课程内容相融合、课程内容与各技能证书相融合、各技能证书与楚怡精神相融合。通过课程思政、匠心传承、标准对接、内容重构、培训、考核等措施,促使学生更爱专业、祖国,深化职业技能培育,实现证书与楚怡精神相融通,促进职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职教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本”转为职教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