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小说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以SRTP项目《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探析〈觉醒〉中男女主人公的伦理困境》为例

2023-01-02罗姝仪周启灵邹秋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短篇小说伦理文学

卢 敏,罗姝仪,周启灵,邹秋雨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44)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为传统英语专业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培养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外,更需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开阔问题意识跨学科英语复合型人才[1]。因此任何一门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内容尤为重要。传统的英语短篇小说课的教学一般是基于老师讲解,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虽现已有学校基于一流课程建设而制作了相关慕课和建设校内 SPOC平台而对英语短篇小说或英语小说相关课程进行改革,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英语短篇小说》、郑州大学的《小说艺术研究》等慕课,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短篇小说阅读》SPOC平台等,但整体上,仍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短视频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只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时间更加灵活,学习视频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数据了解学生观看视频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仍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新文科理念下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课程思政的融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英语短篇小说阅读》率先从文学基础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角度出发,采用课前-课堂-第二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三个维度课堂教学如何将专业知识学习和课程思政融合,培养学生文本分析能力、科研意识和态度和正确的三观。

1 教学方法的改变

《英语短篇小说阅读》是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大二上学期开设的文学类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任课教师团队发现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诸多不足:(1)学生课堂上的被动;(2)学生个体学习存有困难;(3)学生思辨能力不足;(4)学生语言和思辨能力结合性差;(5)学生科研探究能力差等。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克服个体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研探究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成为该教学团队的思考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如何改变原有一维模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去阅读小说,享受阅读,并积极思考小说带给读者的意义,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以内容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该团队教师首先将教学过程立体化,形成课前-课堂-第二课堂三维结合的教学模式。

1.1 课前

学生个体:(1)观看SPOC平台上有关小说作者、小说元素(相关小说知识)、小说基本框架等每个5-10分钟的视频,对小说有一个初步了解。如在讲授凯特·肖邦的《暴风雨》前,学生在SPOC平台观看的视频为V1-KateChopin and her works;V2-Women’s awareness and local color fiction;V3-The Storm.(2)小说文本阅读,提出问题(不少于5个与小说文本相关的问题)。

学生小组探讨:学生自主组组(一个学期固定)解决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将未解决的或觉得值得探讨的问题汇总并在老师规定时间前提交给老师。

教师:将班上所有分组问题汇总,将问题分类,如有关人物的问题、有关情节或细节的问题、有关主题的问题等;之后,教师抽离每组问题中共性的问题,将在课堂讨论。

1.2 课堂

教师将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通过PPT形式呈现给所有学生,学生按照小组针对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讨论(5-8分钟),并随机抽出一位组员做3分钟的观点陈述。之后,由教师对学生观点中的闪光点和不足进行综合评述,并提出课后讨论问题:在小说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何表现为与一般的伦理价值观相背离?

1.3 第二课堂

(1)班级辩论赛:精神独立不能与经济独立分离,支持或反对?

(2)国创市创SRTP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在讲授完课堂教学的《暴风雨》之后,推荐学生阅读聂珍钊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并建议对凯特·肖邦小说感兴趣的同学阅读其长篇小说《觉醒》,并结合两者进行小说文本研究。

以下是一组学生SRTP的阶段性成果:

立项课题名称: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探析《觉醒》中男女主人公的伦理困境。

主要研究内容:《觉醒》是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发布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以19世纪末新奥尔良克里奥尔文化的特殊伦理环境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彼此相爱,却因为个人欲望与当时的社会伦理环境产生冲突最终以悲剧结尾的故事。本课题将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2],从伦理环境、伦理线、伦理结、伦理身份、伦理混乱、伦理选择、斯芬克斯因子等方面出发,对小说《觉醒》进行文本分析,探究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男女主人公悲剧背后的伦理根源。

学生项目结题总结:项目研究使小组成员了解了科研的范式,培养了科研意识和态度,提高了小组成员深入分析小说的能力,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文献梳理和文本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科研能力。我们了解并学习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并对小说《觉醒》以及相关的文学历史背景有了新的认识。

2 教学中的思政

《英语短篇小说阅读》作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二年级上学期的专业必修课,承担着专业知识的传递、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结合课堂教学的短篇小说《暴风雨》和学生SRTP项目所涉及的长篇小说《觉醒》[3],既要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的婚外情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家、特定文化环境(19世纪末美国新奥尔良克里奥尔文化)中,女性无法摆脱社会赋予她们的身份: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想拥有属于自我身份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要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主人公对麻木婚姻生活的无奈,追求属于自我身份的不得,并思考当代女性如何协调几重身份。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4]娜拉的出走、鲁迅小说《伤逝》[5]中涓生和子君中一“伤”一“逝”的爱情。思考爱情和婚姻中责任和自我身份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和价值观。

3 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由于该课程采用了三维教学模式,涉及看或听(视频)、说(小组讨论、辩论等)、读(小说文本阅读)、写(课后简答题、小说评论以及项目申报等),因此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复杂。学习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估(60%)和终结性评估(40%)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估包括SPOC平台学习,直接由任课教师设置成绩占比;线下如小组讨论等以录音形式呈现,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度、合作情况以及贡献大小给分;小说评论撰写由老师评分。参加校级以上辩论赛获奖和申报国创市创 SRTP项目立项并结题的学生可以获得综合技能加分。终结性评估主要以期末考试呈现。

4 结语

作为文学基础课的《英语短篇小说阅读》既承担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学素养的同时,也承担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态度和方法。借助文学的伦理教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小说中的现象以及观照现实社会中的类似问题。本文以课前-课堂-第二课堂三维模式,尤其是以学生的SRTP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结题整个过程,探讨了文学基础课新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短篇小说伦理文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我们需要文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我与文学三十年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