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案例教学内容

陈 琪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思想指导工作深入推进江苏省高校教育厅课程建设,通过在全省高校各专业学科建设的普遍覆盖,丰富类型和层次的渐进式课程教育体系,相互支持,广泛共识,使课程教育的理念形成,坚持以教学为主体,培养教师的思想意识和能力建设的发展历程,课程中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效果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各有所好、各有所好、各有所好、各有所好”的良好局面。而且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很重视“育人”。当前,高校正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想政治”的改革,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1-3]

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研究物质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和基础化学信息的组成、含量、结构、形态等分析方法和理论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分析化学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了解分析化学在专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沿。这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育人功能的优秀载体。本课程在传授分析化学相关概念、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础上,一直致力于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本学科在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中的融合发展,在科学家们的真实故事情境中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增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致力于将分析化学课程打造成“立德树人”的思政精品课程。本文选取分析化学课程中的“绪论”教学作为教学设计案例,探讨如何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融入课程思政[4-5]。

1 绪论教学内容简介

绪论教学是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首节课,是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形成整体认识的关键开局,对激发学生学好分析化学课程的兴趣和动力具有重要作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地方性医药院校,位于江苏省“药都”连云港市)分析化学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胡琴主编的《分析化学-案例版》,绪论包括:(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析化学在医学中的价;(2)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形态分析、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常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主成分分析、微量成分分析和微量成分分析;(3)样品分析的基本程序:分析任务和计划、抽样、分析测试溶液的配制、分析来确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评价;(4)分析化学的发展与展望:分析化学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化学展望;(5)分析化学学习方法。绪论部分计划教学时数为2学时。

2 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绪论内容较宏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要素,非常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实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具体的实施要点如下: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式分析。

2.1 学情分析

高等学校药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一般设置在大二年级,学生已经完成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为分析化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其中,化学分析部分内容与无机化学联系紧密,学生接受度较高。但是,仪器分析部分的内容涉及较多仪器原理部分内容,总体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大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高,学习能力较强,但是还处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尚未接触专业课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对课堂学习的内容没有自我消化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这是一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打下良好的知识和习惯基础。

2.2 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我院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分析化学课程目标,结合绪论教学内容,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了绪论章节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思政目标。

知识目标:①分析化学是什么及作用;②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③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能力目标:①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并选择最合适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专业课及行业中的重要应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③学会文献查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政目标:①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坚定专业理想信念;②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担当感和使命感;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④教育学生养成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2.3 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材中绪论章节内容多而杂,涉及面较广,主要知识点涵括如下:①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②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③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2.4 教学方式的选择

根据绪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以超星学习平台为辅助,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原则,这部分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教学全过程为:①教师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上传教学资料(课件、文献、音视频、案例等)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该线上学习任务并参与问题讨论;②教师根据学习通后台显示的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调整线下教学内容及进度;③线下教学通过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提问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环节,达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的育人效果[6]。

3 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3.1 案例一: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4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议的主题为“化学——21世纪的中心学科”,来自全球的4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化学工作者对化学在衣、食、住、行、材料、能源、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应做了报告。以该会议主题及内容展开绪论教学,确立分析化学在药学专业领域内的重要作用,坚定学生学好分析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决心。

在教学内容①分析化学的定义和作用的教学设计中,以第34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议为情境引入,对该会议的主题“化学——21世纪的中心学科”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分析化学在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能源、医药、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进行探讨,并通过PPT展示具体的事例。然后对学生提问,在分析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我国的学者作了哪些贡献?顺势将教学案例内容升华,引申到思政案例,“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背后离不开分析化学家们对核燃料的质量控制分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伟大成就也离不开分析化学家们对新牛胰岛素的结构分析等等。而且,现代工业已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人工智能化如各种可穿戴装备、诊疗一体化、虹膜芯片等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而化学生物传感器目前已是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然后将我国目前的研究水平国际水平进行对比,告诉学生国内外的差距。通过这些思政案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奋斗的使命感。

3.2 案例二:以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生平事迹报道为案例,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精神

高鸿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分析化学家,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特质进行逐一分析,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特质分别是(1)爱国、报国情怀:1948年高鸿院士放弃美国大学抛出的橄榄枝,回到国内,他知道当前国内硝烟弥漫,人民生活艰苦,科研工作条件恶劣,但是他宁愿回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愿有国不回。回国后,他在仪器分析领域潜心研究,1956年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仪器分析》教科书,并汇编出版了《分析化学前沿》,开创了我国仪器分析研究领域的先河。(2)严谨,实事求是:在《仪器分析》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每一个实验都要亲自做实验取数据,反复验证,确保做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和实验数据的真实性。(3)敢于挑战新领域,开拓创新:极谱理论研究,比如“球形电极扩散电流公式”,一度被该领域的权威学者断言无法进行公式验证,但是高鸿院士并没有盲目相信权威,经过自己长时间的深入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19个电化学理论公式,更是通过实验验证了被断言无法经公式验证的“球形电极扩散电流公式”理论,首次提出电滴定分析新技术——示波滴定分析。

3.3 案例三:以“二噁英污染肉类”等国际公共食品安全事件为切入点,提出利用分析化学可以解决的研究任务,培养思辨思维,加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化学主要用于对分析对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但是分析化学工作者不仅仅是数据的提供者,更应该是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者和解决者。2008年12月,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被宰杀的生猪遭到二噁英污染,所含二噁英成分是欧盟安全标准上限的80到200倍,一些猪肉可能已出口到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25个国家。首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检测肉类中的二噁英,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发表观点,然后教师进行总结。由定量分析知识点直接推导出初步研究方案:(1)从饲料厂处直接取样分析;(2)对肉制品制品进行取样分析;(3)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二噁英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到数据结果后,作为分析化学工作者,我们还能做什么?教师总结:提出可以对二噁英既可以定性分析又可以定量分析方法,切实杜绝二噁英超标肉制品流入市场。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效果与学生反馈

以立德树人教育为目标,将课程思政与绪论课程的备课及教学活动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分析化学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使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使分析化学课堂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表现为:(1)在平时生活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和分析实例与分析化学的关系,学习积极性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2)通过学习分析化学相关的科普知识,学生的专业视野更加开阔,在提高分析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专业认同感;(3)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学生对教师有更强的认同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5 结语

上述的绪论内容是分析化学课程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扎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相融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复兴、科技强国使命担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专业理想,从而实现教育的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案例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