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解决大学生生涯发展迷茫问题的教育策略

2023-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生涯考研职业

刘 芬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1 案例背景

J同学,女,本省生源。该生学习成绩良好,无不及格课程,升入大四年级,家里人支持考研,但是自身又感觉复习得不好,担心考研失败;同时计划找工作,但又不清楚如何规划行动,存在迷茫,引发焦虑。

2 案例分析

通过深入谈心,以及周围社会支持体系的了解,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我评价不准确,前三年对于未来发展的关注度并不高,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及就业方向,基本就是随波逐流;

(2)学生对于其生涯发展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网络搜寻得知的,对就业市场了解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存在逃避心理;

(3)学生缺乏决策自主性,在选择升学或者就业时尤为注重他人的意见,很少能够主动下定决心。

3 解决方法与过程

3.1 应对学生自我认知缺乏的情况,注重引导

一方面,因人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会本能地倾向选择逃避,通过多次深入的谈心谈话,将其被忽视的生涯意识从“潜意识”层面重新引入到“意识”层面,引导学生正视问题,一步步制定行动计划。同时,该生性格较为内敛,在谈话中点明其身上的闪光点,如待人真诚、性格沉稳等,并给予肯定和赞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另一方面,利用测评软件以及生涯工具(SWOT分析、决策平衡单等),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进行测评,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的自我能力进行整体的挖掘,从而帮助其完成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引导学生做好决策,从而获得自身期望的生涯发展结果。学生通过评估决策,以及家庭实际情况,决定放弃考研先就业。同时,总结经历、成绩,依照目标企业的岗位需求,准备个人求职简历。

3.2 为学生提供有效数据及应用途径,加强指导

提供专业升学情况数据,包括人数比例、考研院校、录取分数等,并帮助其联系专业老师对于考研本校的相关情况进行咨询。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考研类型:理想型,此类学生有长远规划,即坚定从事科研技术行业;资源型,此类学生有清晰认知,未来目标定位明确;执念型,此类学生或因身份认同执念,或因家长执念等,无明确定位;逃避型,此类学生则只为逃避就业,逃避走向社会,盲目跟随环境。指导学生对标自身实际情况,计算成本与风险,做出决策,最终放弃考研。

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学院近几年的就业数据库,指导学生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指导学生求职中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地域因素,即跨域问题,大跨南北、小跨经济圈带,应充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因素;②薪酬因素,要忌攀比,应看到隐形福利、地域差别等;③岗位因素,关注招聘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型,应注重是单一岗位,还是综合岗位;④行业因素,即和专业相关的车企、重工等;⑤成长发展因素,了解个人进入企业后的上升通道及天花板、培养机制等;⑥可调整性因素,即企业内部有无岗位轮换,企业外部的行业地位、行业联系度等;⑦资源因素,即有无家庭成员、校友、同学在目标单位;⑧企业文化因素,即对企业的经营方式,人文关怀等,是否有认同感。

该生经过综合权衡,最终选择竞聘和专业相关的企业。

3.3 联系家长,形成合力

家庭的支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和家长的联系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对于该生未来选择的态度,是相对宽容的,以学生自身意愿为主。随后告知家长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并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4 工作效果

通过教育引导、多方联动和为期近一年的跟踪,该生逐渐明确目标。在经过简历准备、面试等环节,成功签约心仪企业,随后还随单位参与了2022届的校园招聘,将自身经验转达到更多的学弟学妹。

5 经验启示

通过该案例,明确大学生生涯辅导是思政工作中较常见的问题,具有良好生涯适应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生涯心理学家舒伯(Super)在修订他的生涯成熟度理论时提出的)的大学生,能够主动探寻职业方面的信息,积极运用自身和外界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做出职业决策。但目前研究资料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都缺乏长远的考虑,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及就业方向,在生涯决策时不具备主动性[1-2]。因此,要以“生涯适应力提升”为中心,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5.1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开发提升体系

5.1.1 以机构队伍建设为契机,加强教育指导的专业化

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科学的生涯理念、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是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要以成长理论教育、成长素质培训、成长困惑指导为基本操作模式,推动学校相关机构队伍建设。为保证对学生教育和指导的有效性,由高校专职辅导员和教师兼职班主任组成学生教育指导的中坚力量,同时,高校应加大对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学生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能力,保证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5.1.2 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依托,推动教育指导的系统化

高校设置完善的生涯辅导课程体系,涵盖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在就业指导中,纵向上,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从多方面推进学生就业。每学年在新生入学之初要进行专业教育,介绍专业方向优势,专业课的开设、本专业的就业形势等,并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形势角度指明各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使学生大致了解未来的职业选择。大四学年,学院根据就业形势,充实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保证就业指导课的到课率,除就业政策、手续办理等内容外,注重和毕业生开展思想交流,为毕业生分析形势,让他们明确目标,准确定位。

5.1.3 以“专家导师团”教育指导活动为支撑,形成育人环境的全员化

高校生涯发展教育要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效运转的整体。专业教师是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优秀的专业教师具有个人业务突出、人生阅历丰富、思想品质过硬等特点,建立优秀专业教师从事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工作体系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高校可成立“专家导师团”,吸收责任心强、阅历丰富、口才良好的优质专业教师作为成员,充实到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的队伍中,面向本科生开展有关生涯教育、职业指导的专业前沿讲座,内容涵盖成长励志、学科发展、大学学习、自我管理、职业发展等类别。

5.2 从四个维度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着力点

5.2.1 重视生涯关注,稳定专业思想

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初要进行专业教育,认真组织筹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相关赛事,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要求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并各班组织宣讲交流。激发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并积极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5.2.2 强化生涯控制,发挥朋辈影响

高校应依托院级、班级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其生涯控制意识及能力。在活动中注重发挥朋辈影响,触动和凝聚身边同学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生涯发展教育活动中,逐渐提升学生个体的生涯控制意识及能力。

5.2.3 引导生涯好奇,探索职业环境

高校应通过有设计的活动,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外部世界。将“职业访谈调研”列为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的一项内容,推动大学生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全面认识自我,并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和任务等。

5.2.4 培养生涯自信,确立阶段性教育主题

高校要通过不同年级的主题教育活动,逐步树立学生的生涯自信[3]。引导大学生逐步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同时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从而提升生涯自信。

猜你喜欢

生涯考研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吐槽退役生涯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