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3-01-02孙家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旅游教学模式

孙家能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0 前言

随着“互联网+”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逐步加深,教育模式也更加多元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有效运用,能够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1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机遇

第一,教学模式多样化,利于现代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旅游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互联网+教育”也创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极大了提升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强化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对互联网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具有指导作用。

第二,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大学生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速度快,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多种媒体平台搜集、查找自身所需的资料。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信息全面覆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上网学习。智能手机、电脑等的应用也让学生从传统“书本”媒介的束缚中走出来。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也能够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1]。

2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问题

2.1 教学观念滞后、陈旧

受传统教学思维观念的影响,现在有许多高校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并未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专业教学的积极影响,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不足,同时,也缺少对学生的高效互动交流,更不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从而造成在实际专业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2]。

2.2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模式单一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有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少创新精神,并未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互联网+”思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科学运用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但是缺少有效的运用方法,使得互联网教学技术运用水平不高[3]。

缺少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高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会更倾向于对各类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视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缺少对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阻碍了学生旅游管理有关知识的实践应用[4]。另一方面,有些高校面临着教学设备滞后的问题,并未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管理专业网络教学系统或者是校内外实践基地,使得互联网技术不能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体现出来。

2.3 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质量不高

随之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升级。现如今的旅游企业基本已实现了旅游业务的线上运作及各种旅游线路的信息化管理。在该背景下,旅游企业对有关从业人员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很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也并没有依据旅游行业发展情况开展关于在线旅游、智慧景区等内容的教学,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5]。

3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分析

3.1 更新教学思维理念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理念。首先,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全新定位,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尊重每名学生,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其次,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践情况,为他们设置科学的学习目标和方案,并加以有效指导,多和学生互动、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最后,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紧跟时代脚步,自觉学习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3.2 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

第一,要更新教学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要全面做好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就要更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这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实现从以往单向知识传授到双向互动的转变,科学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教师在平常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关于旅游景区、线路方面的PPT,并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对旅游景区、线路等情况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更有兴趣和热情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微课视频,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利用QQ群、微信群等分享视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性地预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让学生将自身在预习中的问题提出来,师生一起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同样也可以借助微课的回放功能,让学生进一步去巩固所学知识,建构更加系统的知识结构。此外,教师还可创建教学平台,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当然,不只是让学生加入学习交流过程中来,还要加入新课设计、问题设计等活动中。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技术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6]。

第二,丰富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能够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高校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重视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时,还需要综合实际教学内容,把控教学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比如,教师在对《导游基础知识》有关内容加以讲述时,就要根据该门课程的理论性特点,系统去挖掘网络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制作完善的课件,讲述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还可播放有关各地区风土人情的视频或影视作品,让学生观看,直观感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此外,信息化教学模式,还能够优化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3.3 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评价

第一,更新课程体系。更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促使“互联网+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高校有关管理人员、教师要意识到旅游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将“互联网+”教学思维运用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旅游行业岗位要求的人才,促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就业。比如说,高校可依据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及目前旅游行业发展实际,合理进行旅游信息化管理、智慧景区等课程建设,更新课程体系,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更具针对性。

第二,优化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很重要的内容。首先,教师要对教学评价内容进行更新。在互联网环境下,可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评价中。教师可利用在线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检测,包括学生课堂提问、毕业实习等等内容;其次,教师要对教学评价过程加以更新。包含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等,通过多方主体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让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去改正。最后,教师要优化教学评价形式。要科学运用激励评价、鼓励评价等,促使学生更高效进行知识的学习。

4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紧跟时代趋势做好教学改革,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此,高校要牢牢把握机遇,科学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更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评价,促使每名学生多能够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旅游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旅游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旅游的最后一天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