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3-01-02时云峰张志彬何佳峻
时云峰,孙 熠,张志彬,何佳峻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13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日趋成熟完善,但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弱、创造能力差的问题,面对高速发展而竞争激烈的职场,职业院校学生从职业起点到职业生涯均处在竞争劣势。
通过对近十年信息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学生培养总结,职业院校学生应立足职业应用技术领域和专业技术结合,突出专业技术特色,紧抓社会主流脉络,以互联网+竞赛等平台,系统性构建培养体系和培养方法,在技术创新领域使学生获得长足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素养综合提高,为未来从事职业技术工作、自主创业建立良好基础。
1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弱
目前高职大学生生源,近50%来源于中职院校,50%来源于高考未进入本科的高中生。生源群体存在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行为养成不足的普遍问题,从择学动机来看,选择职业院校求学,被动选择占据一定比例。职业院校培养定位偏技术能力,也使学生在高深知识领域创造性学习受到一定限制。
另外,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和社会人文影响,学生家长对创新创业等打破常规的活动呈谨慎态度,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尝试的胆量和外部资源不足。
综上,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创新意识薄弱的突出问题,学生缺乏方向、主动性不强,导致具备创新精神、良好专业素养的创新苗子较难选拔,创新项目的技术和创新性水平也普遍水平偏低。
1.2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动机不足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动机不足,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工作是应付各种比赛,创新创业只是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未系统了解创新创业内涵,掌握相关知识,不足以有效开展创新创业。
1.3 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不足
高校整体师资擅长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能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教师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不足,虽然专业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技能不足,有效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师数量较少。
1.4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不多
创新教学和现行课程教学未有效融合,创新的能力培养模型尚未有效建立,尤其是工科技术类院校,创新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本身就是一个研究课题,所以,创新能力培养所能目标并不明确。另外,学生在校时间短,项目来源少,技术资源储备不足,但创新项目培育到出成果往往需要3~5年,学生的毕业以及人员更替,致使有价值的项目无法持续,创新团队发展持续性较弱,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不多。
2 高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2.1 实施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深化推进教法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教育。应按照人才培养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开展“行业精英人才、卓越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选拔和特殊化培养。探索开设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小班课程,强化学生的主动性、教学的针对性和集成化。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对创新创业的特殊教育将起到较大帮助。
2.2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缺少平台支撑,是影响创新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应依托各类院校的研究基地,引导学生参与高水平科技项目。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创新创业项目依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创新基地、桥隧检测创新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创新基地等3个高校创新基地,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机电研究所、交通心理研究所、交通运输研究所等5个院级研究所,构建四川交通科技创新平台,搭建起“产学研训用创”的综合创新创业平台,教师带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较好支撑了学生开展专业创新和科技创新。
2.3 以“互联网+”竞赛为平台,产教融合,赛创结合开展创新教育
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全国性竞赛平台,根据企业以及当前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形成培养梯队,通过竞赛准备与实践,在真实项目中训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将“互联网+”竞赛与产教融合项目资源有效结合,设计全程企业参与的创造性企业项目开发运行流程,鼓励学生创新技能对应工作需要,创业技能对应产业需要,拓宽学生就业价值观和路径,养成正确的创业意识。
2.4 发挥职教改革任务引领作用,创新服务行业
职业院校应将创新创业工作与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双高建设等一批职教改革任务高度融合,设计考核指标与具体实施任务,使创新创业不再孤立。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示范建设期间,双高院校建设期间,均将创新创业设置相应的任务板块,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促进双创教育落地。2021年该培养模式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
创新创业应注重行业发展一线技术,充分利用好创新人才培养对接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创新课程对接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创新课堂对接生产一线解决问题,关注创新育人实效,形成创新人才培养输送的经验和模式,凸现职教示范与引领作用。
3 创新创业培养探索与成效
在近10年的创新创业融入专业的教育改革过程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新人才训练体系,有力支撑了创新人才培养。
在创新保障方面,建立CMMI项目管理体系,2016年至今,新制定完善双创文件5个,启动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将创新创业作为专业设置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实践、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创新、质量监控成效等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了教学与创新的互动。
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持续开展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工作,2008年成立ATOB大学生创新工作室,2016年申请成都市大学生创新团队,2017年申请成功四川省教育厅创新团队,2018年开展专业创新社团的建设,探索出一条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路径与方法,形成了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创新社团三级创新团队。
在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研发“面向未来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取得中国互联网+竞赛国赛铜奖。
4 结语
新的发展阶段带来新的机遇,也来了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坚持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组建优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打造科教研创新平台,通过“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