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月亮与六便士》的主题模式

2023-01-02周淑茹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斯特里克兰六便士

周淑茹

(鄂州职业大学教育与管理学院,湖北鄂州 436099)

毛姆写了大量的剧本和小说,拥趸了众多的粉丝和读者,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他可说是月亮与六便士兼得者。毛姆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二流作家中最前列的那一个”,并且他也预见到时代是瞬息万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少有人会读他所描写的讲述旧秩序、丛林殖民地区官员时代那些压抑的婚姻生活中太太们勾心斗角的小说。毛姆确实有先见之明,他的许多作品都已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他肯定没有预料到,《月亮与六便士》这篇小说,历经百年之后,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陆上竟然仍旧拥有大量的读者,并且被当当、京东、亚马逊、豆瓣等网站分别在2017、2018、2019 连续三年被评为年度桂冠图书第一名,荣获5项大奖。笔者私下认为,《月亮与六便士》的中国现象,是因为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的形象符合21 世纪时代的精神特征,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意义,而小说中所蕴含的两大古老主题,也是历来作家们讨论不休的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话题。

一、困惑:灵魂与肉体的斗争与统一

关于灵魂与肉体的由来早在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造人故事中就有了。传说普罗米修斯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捏出了人,然后他把狮子、狼、兔子、狐狸、狗等动物的秉性赋予了人类。但是,他发现这些人如同行尸走肉,他就求雅典娜女神帮忙,雅典娜朝人类呼出了一口气,于是人类就拥有了灵性。古希腊人用非凡的想象力形象地阐释了人类的肉体和灵魂之间的关系。普罗米修斯造的人只具备动物性(兽性),雅典娜的一口气赋予了人类灵魂(人性),没有灵魂的人类就如同行尸走肉。

肉体和灵魂,哪个才是存在的意义?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反复探索的命题。《月亮与六便士》全文有20多处谈到灵魂和肉体,重在分析斯特里克兰在两者之间的痛苦挣扎。

苏格拉底在和自己的弟子西米的谈话中谈到,“世界上多数人准以为活一辈子不享受肉体的快乐,就活得冤枉了。谁要是对肉体的享乐毫不在意,他就和死人差不多了。”但是他认为“灵魂有肉体陪伴,肉体就扰乱了灵魂,阻碍灵魂去寻求真实的智慧。”[2]

我们无从得知毛姆是否看过《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但从《月亮与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的困惑,以及“我”对他人性的剖析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苏格拉底模糊的身影。

斯特里克兰的经历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时期是他40 岁以前。这个时期斯特里克兰过着普通人正常的生活。读书,工作,结婚,生儿育女……做一名证券经纪人,赚一份不菲的收入,家里常常高朋满座。妻子对他的评价是“他没有一点文学素养”“他完全是个门外汉”。[3]23此时的斯特里克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会脱离人生的常轨,摆脱现世的享受,转而去追求灵魂的自由。这时的他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世界上多数人”中的一员。

第二时期是40 岁到47 岁。依循他灵魂深处的呐喊声,斯特里克兰抛弃曾经拥有的一切,离开伦敦来到巴黎,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3]59此时的他处于激烈的灵肉交战之中。他无法摆脱肉欲的影响,他有一张“尽显粗鄙,肉欲的脸”,但他又对男女之事深表厌恶。作为一名画者,他应该是一个沉迷于感官享受的人,但是他对这些东西又无动于衷,挨冻受饿,衣衫褴褛,居无定所,他并不觉苦,他过着一种完全的精神生活。

他的肉体,有时好象是对他的灵魂进行可怕的报复。他背叛了“朋友”斯特洛夫,屈从于斯特洛夫的妻子布兰奇的感情,是因为肉体的软弱影响了灵魂。斯特里克兰痛苦地说:“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它囚禁我的精神。”[3]183斯特洛夫在看到斯特里克兰画的布兰奇的裸体画后,他由愤恨变成震惊,因为从这幅画中,他仿佛看到“一颗备受折磨的灵魂,在奋力追求自由的表达。”[3]189斯特里克兰就像一名朝圣者,不停地寻找心中的圣地,寻找真理和自由,而他到底寻找的是什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在灵与肉的斗争中,他疲惫的灵魂想在女人的怀抱中得到休息,但是他失望了,灵魂依然没有得到解脱。布兰奇之死对斯特里克兰没有丝毫的震撼,他把布兰奇诉诸于画笔之后,就对布兰奇失去了兴趣。

Rest bout length: the average length of rest bouts;

毛姆对斯特里克兰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把斯特里克兰描绘成了一个野蛮、残忍、自私、好色的人,另一方面又把他写成了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性格矛盾,黑暗与光明,贪婪与寡欲,卑鄙与高尚共存一体,肉体仿佛成为他灵魂的绊脚石。

第三时期是47 岁到50 岁(死亡)。斯特里克兰的精神仿佛脱离了躯壳,四处游荡,寻找寄托,终于在遥远的塔希提岛,他的灵魂进入到肉体,灵肉合二为一。他和当地的一位女孩阿塔生活在一个远离人声的世外桃源,专心绘画,周边美丽的环境和无人打扰的生活,让他的灵魂仿佛脱离了肉体的桎梏,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追求的乌托邦,他的天堂。他所追求的美,等同于真理,他把自己领悟到的真理都画了出来,一幅可令世人震惊的壁画在他临死前画了出来。随着作品的完成,他那远离凡俗的、饱受折磨的灵魂,终于脱离被麻风病折磨得双眼失明,残破不堪的肉体,得到了安息。在他死后,阿塔遵照他的遗愿,烧毁了画有壁画的木屋,“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然后又毁了这个世界。

斯特里克兰的画画生涯堪称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绘画状态。他绘画,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个人体验。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更加真实地面对个体遭遇的处境,画出人最本真的状态,才能通过灵魂的煎熬,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美。

这种在灵与肉中反复挣扎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家笔下反复出现,比如说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雨果的克洛德·弗罗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拉斯柯尔尼科夫、托尔斯泰的列文与安娜、米兰·昆德拉的特蕾莎……灵魂与肉体的问题,成为困惑人类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

二、追寻: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去?

追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原型母题。神话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类型就是追求圣物,比如说金羊毛、生命之水、圣杯等,像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追寻模式中最经典的作品。[4]26细品《月亮与六便士》,它也应类属于这一主题模式。

众所周知,《月亮与六便士》是以画家保罗·高更的生活为蓝本。年轻时候的毛姆,就为高更和他塔希提时期的画作而着迷。早在1913 年,他准备去塔希提岛旅行,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直到1917 年2 月,他终于来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塔希提岛。他四处调研,追寻高更的足迹,并意外地得到了高更在一扇玻璃门上的画作,门上画着一个性感的、黑发、半裸、手拿一枚很沉的绿色面包果塔希提女人,这幅门画被安置在毛姆的写作间,被他视作最珍贵的遗产。从对写作的执着而言,毛姆其实也是一个狂热的“追寻者”。

斯特里克兰与高更,两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和高更一样,斯特里克兰也是一个证券经纪人,有妻子孩子,他们都在人过中年之后,为了追求艺术而抛家弃业,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不同之处是,高更深受梅毒和毒瘾之苦,最后死于心脏病发作,而斯特里克兰则死于麻风病。高更临死前的画作《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去?》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斯特里克兰的作品则被阿塔付之一炬,因而更具有文学意义上的震撼力。

文中库特拉斯医生评价这幅巨作是对人体美的颂扬,是对大自然的赞美;看起来既是尘世的,又远离尘世;是赤裸裸的人类原始本性,又好象是自己。充满了矛盾性的对立统一。斯特里克兰完成了这幅画,意味着他达到了“最高的精神涅槃”,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

人生意义的追寻,是西方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母题,它虽然寻找的不是有形的实物,但它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叩问。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让无数的学者竟折腰。毛姆借高更的名作《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去?》,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进行了同样的叩问。

斯特里克兰为他的“离经背道”坦言:“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样。大多数人,平平淡淡,知足常乐。”[3]66康德也有句名言,“凡人一举一动,必是社会准则”。[3]66这两句话都很经典。小说描写了众多人物,作者把他们明显地分成两类:一类是为理想倾其所有的人,他们有斯特里克兰、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类是社会准则意义上的“凡人”:斯特里克兰夫人、斯特洛夫、卡迈克尔医生、尼克尔斯船长……

毛姆为了说明斯特里克兰不是一个异类,有意穿插了他的几个同类作为旁证。一个是亚伯拉罕医生,才华横溢,进入医学院后,五年时间,任何一种可以申请的奖学金他都拿到了。最后他被选进医院的管理层,就世俗地成功推断,他一定能平步青云,名利双收。但是,在他一次度假的过程中,他一到希腊的亚历山大港,他“如同天启”,有“一种美妙的自由感”。于是,他抛弃了曾经的一切,在亚历山大港生活,当一个普通的医生,娶一个当地的女子,生五六个有病的孩子。他曾经的同事卡迈克尔医生认为他一定是智障了,认为他没有个性,自己作践自己。但是亚伯拉罕说他从没有后悔过,他心满意足,一无所求,就希望这样活下去,一直到老。

还有一个是布吕诺船长,他抛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南太平洋买下了一个小岛,和妻子一起,凭借两只手,辛苦劳作,把小岛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小岛远离文明世界,生活简单而淳朴。他认为劳动很幸福,他是个幸福的人,他认为他和斯特里克兰追寻的是同一种东西,那就是——美。

站在“凡人”的角度,无论是斯特里克兰也好,还是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也好,他们都偏离了人生正常的航道,在他人看来,他们好象都是失败者。毛姆虽没有做出正面的评价,但在文中有一段话,值得人深思,成功“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3]231这句话不免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也颇为当下的“思想者们”所受用。从笔者的阅读感受出发,仍忍不住会发问:“如果斯特里克兰(高更)到死,他的画作仍旧不被世人接受,那么他所追寻的人生会被世人理解吗?”毛姆调侃道,斯特里克兰(高更)在死后被公认为是天才,“他的缺点,被当做他的优点的必要补充而被接受。”[3]3世人就是如此,人性亦然。但很明显的是,斯特里克兰们并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他们在意的只是自己追寻的过程及人生的体验,他人的眼光与我何干?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说,“重要的不是活的最好,而是活的最多。”[4]15“多”即丰富性。确实,一个人怎样活的最好很难评价,但丰富性是衡量生活的一种可行性标准。

《月亮与六便士》还描绘了系列人物群像,通过众多的人物,展现了人类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多种可能,如果我们愿意对号入座的话,肯定可以找到和自己相似的“那一个”。比如说对丈夫毫不了解,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热心实诚、缺乏绘画天赋却有超高品鉴能力的斯特洛夫;以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个漂亮的妻子而自豪的卡迈克尔医生;贪图小利但又讲义气,还极度怕老婆的尼克尔斯船长;背叛丈夫、冷静而又疯狂的布兰奇;羞涩内敛、喜欢观察人性,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成长的作家“我”……

毛姆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只是把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一一列举出来,并不做出评论,他认为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那么,哪种生活方式才是你认为最好的呢?在平静的叙述中,读者不由会陷入深思,我们是选择月亮呢,还是六便士?我们来到这个世上的意义何在?我们从哪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去?

猜你喜欢

斯特里克兰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邻居闹矛盾,老树锯一半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原创音乐剧《月亮和六便士》
男人的较量
苏神之外,还有他!
急白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