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
2023-01-02张卫利
张卫利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90)
1 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新的时代要求
经研究分析,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阶段,1995年国家第一次在政策上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1997年提出了每个专业应配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双师型”教师的具体数量,1998年提出要重视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第二个阶段是“双师型”教师内涵深化阶段。1999年提出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有具有教师资格,还要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即教师必须具备“双重身份”,2000年首次对“双师型”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做出了解释,2004年则从“双重证书”的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给予进一步深化。第三个阶段是“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完善阶段,是自201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至今。国家和政府相继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可以看出,一系列的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双师型”教师从培养评价标准、体系上得到进一步完善。
新时代下,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从机制和制度层面入手,建立学校、行企业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机制,建立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与学校骨干教师互兼互聘制度[1],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上指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2019年“职教20条”明确了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教师比例要超过50%,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上赋予新的要求。2021年10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要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等要求[2]。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2.1 铸就优良的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职业的第一要求[3]。根据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旨在创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打造师德教育工作的“新常态”。活动以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先后开展了“我为学生办实事”“老带青”等“领航人生”系列主题教育与实践。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老带青”的“传帮带”工作常年有条不紊地展开,年度“师德师风标兵”和“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评选,更加激发了广大教师敬业爱岗、关爱学生的热情。
2.2 练就高强的专业技能
2014年,学校开始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按照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将典型工作任务、实际生产过程引入教学,重构课程的整体设计,建构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和完善。学校制定了《教师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并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对4个批次专兼职教师进行了职教能力培训与测评,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职教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学校深入实施专业教师“六个一”工程,组织开展教师常态化下企业顶岗锻炼和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术水平和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学校鼓励教师获取1+X等职业资格证书,专门制定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制度,教师实践技术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2.3 造就合理的队伍结构
学校先后出台了《教职工培训管理暂行办法》《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管理及考核办法》等20余项制度,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依据。学校持续深化岗位设置管理与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出台了《岗位聘用管理规定》《员工岗位业绩考核管理指导意见》,不断完善了中层干部、教师、行政管理以及工勤人员四类人员的岗位说明书,并在年度考核中分类制定考核标准细则,严格按岗位进行年度岗位业绩考核。《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办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定岗、明责、统筹、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建立以岗位为基础,目标业绩考核为手段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绩效工资分配的杠杆和调节作用。通过不断开展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高端人才引进、内培外送方式培养等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引进有编制、高学历,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在职进修、攻读学位,在职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实施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理流动,形成质、量匹配及专、兼结合,整体结构要素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
2.4 培育领军型创新团队
学校高度重视领军型创新团队建设,依托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示范,加大了对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等5个校级技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力度,制定创新团队的相关制度和办法,明确创新团队建设的条件、建设标准、基本任务和保障及待遇。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职称学历结构合理、职教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的领军型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聘请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技能训练和实习指导,同时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商定专业定位、发展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和专业课程体系等。目前,学校从合作的企事业单位中,遴选并建立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兼职教师专家库”,同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其中7名专业技术人员已获批为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
2.5 引领新教师成长成才
2019年以来在新教师培养机制上锐意求变、大胆创新,持续实施新教师培养“导师制”“老带青”制度。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专门负责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建立并完善了《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了“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成熟、十年成才”的新教师成长规划及考核标准。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新教师入职第一年在教师发展中心实行坐班制,“全脱产”式接受培养,并要求“过三关”,即:基本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深入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学生班级班主任或班级导师工作。针对新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二级学院(部)选配业务精湛、品行优良的指导老师,同时从教学理论、职教理念、规章制度、教学平台、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每月开展培训、试讲、听课、评课、考核,实行全过程的“老带新”结对指导,实施为期一年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式培养。一年的培养期结束后,从师德师风、培训学习、学生管理、教学能力、专业实践、科研能力等方面表现对新教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才能到二级学院(部)。到目前已完成上百名新教师一年入门培养工作,原来的新教师,有的现已成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有的在全国、省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有的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3 结语
新时代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与之相应的教师培养已经成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4]。笔者通过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评审标准。三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四是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