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洎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对策

2023-01-02魏晓慧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2年2期
关键词:河道流域水体

魏晓慧

(河南省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密分局,河南 新密 452370)

1 双洎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及现状

1.1 双洎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状况

双洎河发源于嵩山山麓新密市西北五指岭东侧,自西向东贯穿新密,后经新郑、长葛、尉氏、鄢陵,于扶沟县汇入贾鲁河,全长171 km,流域面积1 758 km2,属淮河上游沙颍河水系。双洎河在新密境内河道干流长57 km2,包含绥水、洧水、泽水、溱水等大小支流近20 条,流域面积达868 km2,占新密市域总面积的87%。

双洎河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雨雪较少,季风转换明显,年平均气温14.30 ℃,年平均蒸发量1 662 mm,年均降水量656 mm。区域年降雨量不足,且年内分布极不均衡,6-9 月降水量占全年66.10 %。因新密属低山丘陵地区,汛期雨水下泄迅速,难以蓄留,加之境内无过境径流补充,所以双洎河干流流域除汛期行洪,枯水期基本无天然径流,地表水资源并不丰富。

1.2 双洎河流域的历史生态

双洎河作为新密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因拥有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自上古时代,就孕育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期人类文明,黄帝古都轩辕丘、夏启建都遗址也证明了双洎河是华夏文明发源地。《诗经》中的《溱洧》用诗歌的形式向人们描绘了2000多年前双洎河水草丰美、吸引青年男女春游踏青的场景,展示了河流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天然联系。

1.3 近20年双洎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变化

20 世纪80 年代初至90 年代末,新密依靠资源优势,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煤炭、造纸、耐材、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当时,沿双洎河建起的大小造纸厂有400 余家,由于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简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水体严重污染,双洎河成为没有新鲜自然水源补充的污水河。到了20世纪90年代,双洎河COD浓度曾高达1 000 mg/L,不仅鱼虾绝迹,周边浅层地下水也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群众的身体健康。

片面发展经济带来的环境恶化,使富裕起来的新密人意识到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要改变。近年来,一系列围绕双洎河治理的重拳治污行动陆续展开,取缔关停一大批重污染企业,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双洎河人工湿地等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开展工业企业、农村环境、河道防洪、生态绿化综合整治,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 双洎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

2.1.1 水资源短缺,河流天然流量不足

地表自然径流流量不足,河道水流以污水为主。境内双洎河位于上游,除自然降水外,无其他补给水源,水体主要是由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煤矿排水等构成,其中天然径流不足5%,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占95%以上,年均流量不足1 m3/s。

水量季节性明显,丰水期和枯水期涝旱两重天。由于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多短小急促,水量季节性明显。丰水期河道内有少量基流,暴雨后河道内易形成洪峰,防汛压力较大。而枯水期洪水退去后,又会很快恢复到缺水状态,不少河道近乎断流,仅在部分低洼处积水形成一定水面。

调蓄水量供给不足,挖潜难度增大。南水北调引水入密工程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全市水资源紧张的窘境,但无法完全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在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紧张的情况下,现有蓄水工程建设基本已无潜力可挖,无调蓄水库和引水工程的干支流,季节性断流明显,不少河道非汛期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2.1.2 水环境不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

水质标准逐年提高,达标能力与考核目标有差距。新密投巨资先后建成11 座生活、工业、综合污水处理设施,入河废水水质达到《贾鲁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因河道无天然径流,外排废水即为河流水体,而上级考核河流水质使用地表水水质考核目标,且2018、2019、2020年考核目标逐年提升为V类水体、Ⅳ类水体、Ⅲ类水体,因此入河水质和上级考核目标相比,仍不能稳定达标。

污水管网不完善,仍有污水超标排放现象。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完善、整治不到位,导致一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沿河部分乡镇没有达到排污口整治任务要求,也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现象。另外,个别造纸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能稳定运行,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河流自身功能不足,河道自净能力差。由于双洎河天然径流少,加之区域水资源整体匮乏,生态补水严重不足,河道生态流量得不到保障,河流几乎没有自净能力,不能有效削减所纳废水的污染物水平,使水质达标困难加大。

2.1.3 水生态不优,河流生态功能受损

水量约束明显,生态流量严重不足。因区域资源性缺水,天然径流量小的双洎河无充足的生态补水,生态流量严重不足,维持河道基本自净能力的目标生态需水量满足率和维持土著鱼类、植被需水的敏感区生态需水满足程度,均达不到优良级别。

河道滩涂湿地面积受限,生物栖息地遭侵占破坏。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影响,部分河道滩涂湿地被侵占为建设用地或农业用地,河道滩涂面积被限制,加上生态需水季节性分配不均,导致河流栖息地功能无法充分发挥。

水体生物多样性不足,物种不丰富。双洎河水体受水量和水质影响,水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生物多样性低。鱼类等水生生态系统敏感性指示物种种类单一、数量稀少,滨水植被带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大型兽类基本绝迹。

2.2 原因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高,水资源严重短缺。新密三面环山,属闭合流域,无外来过境水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均靠本地有限的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8 m3,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的1/4,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18,属极度缺水地区。目前地表水开发利用已达到高开发利用程度,且不具备新增大中型开发利用工程条件,极度依赖跨流域调水,水体生态环境受水资源约束严重。

城镇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村污染治理尚存短板。城镇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管网建设滞后,导致污水处理厂运行“旱涝不均”,有的超负荷运行,有的运行负荷率不足一半。部分乡镇整体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厨改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尚未通过验收,尚有不少河段存在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大。

生态系统超载,河流生态功能降低。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双洎河生态基流严重匮乏,河道自净能力下降,工业、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使水体呈现高污径比,大大超出河流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排入的污染物得不到稀释降解,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减少,水生物种多样性降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同时,上下游之间修建的部分拦蓄闸坝,人为破坏了河流的天然连通性与水流连续性,破坏了河流自然生态空间和生物栖息地,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对策建议

3.1 部门联动,加大水生态规划力度

统筹规划。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针对流域突出的问题和症结,系统筹划目标指标和治理对策,科学谋划工程项目,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细化指标。结合新密实际情况,注重达到生态流量底线要求的河流数量、恢复有水的河流数量、湿地建设面积等指标,试点谋划水生态生物完整性指数、河流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重现土著鱼类或水生生物植物的水体数量指标设置。

部门联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灾害“四水”统筹治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涉及不同的规划指标,各部门应统筹考虑,提前谋划,做好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充分考虑规划项目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3.2 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治污减排

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改造。加强城区、镇区雨污分流改造,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进一步提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治理,提高排放标准,缩小与地表水考核目标间的差距。

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结合乡村振兴,农村厕所革命,改水改厕,强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验收、运行,早日实现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消减河流污染负荷,促进河流水质进一步稳步提升。

用好总量控制措施,确保入河污染物满足水体达标要求。对入河排污企业实行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控的基础上,按照水体考核目标值,进行总量测算,实施总量控制,严惩超标排放行为。

3.3 开源节流,努力实现有河有水

节水。大力宣传节水观念和日常规范,加大节水基础设施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业和生活阶梯水价制度。适时出台“中水”鼓励政策,尝试在冲刷灌溉、保洁洗车、绿化景观等方面推广使用,节约新鲜水、养护地下水,涵养立体水生态。

截水。进一步提升双洎河流域留水调蓄能力,截留自然降水,充分利用汛期水量,适时多引多蓄,实现丰蓄枯用、有河有水。

引水。以保障河流生态流量为出发点,开源节流、远近结合,实施西水东引、区域内生态调度、完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等一系列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工程,加大生态补水力度。

3.4 积极试点,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

积极试点。选取双洎河部分典型河段为示范样本,试点开展河流水生态环境修复性治理。在此基础上,加快水系连通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水系建设。

修复生态。开展河流、湿地、水库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序实施双洎河上游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

涵养湿地。推进生态湿地建设,在具备条件的河流汇合口、入河排污口、尾水排放口等局部河段和季节性河道上,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提升河流生态健康水平。

3.5 强化管理,提升水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联防联控。进一步排查优化沿河排污口布局,科学规划设置考核断面和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切实做到水污染实时监控和联防联控,及时有效解决主要水环境问题。

完善制度。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有关考核评价、生态补偿、有奖举报等制度,调动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积极性。

防范风险。优化水闸防污调度,预防突发性水环境风险,完善环境风险较高的企业预防设施建设,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河流水环境安全。

猜你喜欢

河道流域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河道里的垃圾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