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越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研究
2023-01-02李蓉
李 蓉
(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南宁 530028)
引 言
中越陆地边界线全长约1450公里,我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与越南的高平、谅山、奠边、莱州、老街、河江多省毗邻,广西与越南的陆地边境线为1020公里,海岸线1595公里。中越陆地边境地区因无天然屏障、通道众多、界河河窄水浅,成为偷渡、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地,一直以来不法份子企图浑水摸鱼进行跨国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的不断推进,中越交往日益频繁,双方人员往来数量、各领域合作规模大幅增长,边境警务执法合作日益紧密。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越边境地区疫情输入风险大,特别是2022年初越南放松疫情防控政策后,我国中越边境“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任务更加繁重,因疫情而产生的边境安全问题增多,新冠疫情输入风险与常规边境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中越警务执法合作面临新挑战。开展强有力的警务执法合作,是维护中越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良策之一。
一、中越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的必要性
(一)提升边境地区公安机关政治站位的必然要求
加强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事关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十九大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出版,P12.。边境地区公安机关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境内境外两条战线,中央地方两个资源,不断深化拓展区域性务实执法合作,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将公安工作进一步延伸到境外,更有效地化解影响边境安全稳定的境外源头因素。
(二)边境地区公安机关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全球面临的安全威胁更加复杂多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问题持续蔓延,给人类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能力独自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牢牢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执法安全领域的合作,建立更加安全稳固的国际新秩序。开展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边境地区公安机关要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在执法安全合作中积极倡导可持续的安全观,以打击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和疫情防控等边境地区间共同关切的安全利益为抓手,积极开展边境区域性务实警务执法合作能力建设,携手构建合作共赢的新伙伴关系,努力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执法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基础。
(三)打击跨国犯罪,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边境地区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跨境交流日益频繁,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从而导致边境地区跨国犯罪迅速蔓延。其中恐怖主义犯罪、毒品犯罪、网络犯罪等更是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大肆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呈愈演愈烈之势;受地理位置、国家关系、法律制度、语言风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跨国犯罪的打击难度较大。因此,面对边境地区跨国犯罪带来的新挑战,任何一国都不可能独立在本国范围内解决问题,加强边境区域国家间执法安全合作成为打击跨国犯罪、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必由之路。通过加强区域内相邻国家地市(区)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空间、法律、语言等方面的制约,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四)提升边境地区公安机关国际执法水平,培育边境地区公正合理的执法安全合作环境
通过执法安全合作,边境地区执法人员不仅可以在办理案件时实现警务技术、经验的交流,更可以通过专门的警务友好交流活动,如警察理论研讨、警察执法经验交流、人员培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彼此整体执法水平的提高。另外,长期的警务交流活动有利于区域之间执法人员加深了解,扩大共识,从而在案件办理的许多方面达成一致,对进一步推动警务执法合作大有裨益。
二、当前中越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警察体制与文化差异性
由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越两国警察体制和边境管理相关制度有较大差别,警察的职责、执法的方式、出入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对警务执法合作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双方扩大共识,放眼未来,在更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缩小分歧。
(二)国际力量角逐的影响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历来反对霸权主义,倡导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但依然会在人权、反恐、对外贸易政策等方面受到遏制和随意抹黑,国际警务合作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与传统强国的矛盾和摩擦日益凸显,“中国威胁论”盛行。美国担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影响到其在东亚的现实利益,所以一直不倡导和支持建立东亚区域安全组织。(2)秦跃文.中国参与周边区域警务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P48.越方对我国的防范心理加强,直接影响到中越地区的警务执法合作。
(三)共同体意识薄弱
中越两国虽然地理位置接近,但缺乏共同进取、荣辱与共精神,这方面与欧洲和北美国家有很大不同,所以想学习借鉴欧洲国家,形成类似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恐怕比较难。越方往往忽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共同利益,在两国警务合作中更加注重自身利益、短期利益,忽视了共同利益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警务合作的向前发展。(3)黄德凯、裴耘.新冠疫情下“一带一路”国际警务合作进展、问题及对策[J].公安教育,2021(6),P74.
三、中越边境地区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一)走私活动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越南违反中越贸易政策,实行“暂进再出”的贸易形式(4)又称“中转贸易”,指的是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生意,不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易手进行的买卖。,且于2021年1月正式实施此政策。越方在边境向我国单方面开设不对等口岸,涉私分子利用该政策向我境内走私烟、酒、冻品以及一些我国明令禁止的货物。受此影响,广西边境地区走私活动呈上升趋势,仅广西百色市那坡县2020年查获涉私案件173起,案值约1338万元。从查获情况看,边境地区走私活动的物品主要以生猪、活牛、冻品为主,夹杂少量洋烟洋酒,参与运送走私人员以边境地区当地群众为主,且走私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已出现小规模车队运输走私生猪的现象,若干条走私的线路已比较成熟,部分走私分子为了逃避打击,使用遮挡号牌或不挂车牌等方式运送走私货物,或者采取“分散赶进、迂回走私、伺机外运”等方式,雇佣边民牵引活牛,经山路零星分散走私进境,使用面包车迂回绕行避开边境一线执法卡点,再伺机外运销售。且活体牲畜极其容易将疫情传播入境。2015年以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打私办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在广西东兴市试点推行大锁链多协同(段长负责制:海关、公安、边境管理)的综合治理,规模性走私得到遏制。但受高额利润刺激,部分走私分子采取“蚂蚁搬家式”从事走私活动,短期内仍无法从根本上完全杜绝,给当前的疫情防控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
(二)“三非”活动及边民参与“偷引带”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越两国差距日益明显,受国内物质文化、用工需求、薪酬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大量的越南人通过边境地区非法入境、非法就业、非法居留的“三非”问题屡禁不绝,在协助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巨额利润和较低的违法成本的刺激下,边境的“蛇头”(协助他人偷越国边境并从中获利的人)往往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对我国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边境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压力。仅广西防城港市2016年以来共查获“三非”人员接近13000人。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越边境非法出入境活动增加。从查获的案件来看,一是边境地区“蛇头”在高额走私利润的刺激下,利用于边境地区地形熟悉的优势,非法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二是中越边境地区数量不少的“越南媳妇”(5)指越南女性进入中国境内与中国男子同居,据调查,中越边境地区大部分“越南媳妇”为非法入境后长期滞留,与中国男性同居、生育,因证件不全,无法办理合法结婚手续。参与“偷运带”活动,成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在2021年越南疫情大爆发的情况下,广西边境地区乡镇的“越南媳妇”非法出入境的情况时常发生,部分“越南媳妇”由于长期滞留边境地区,利用熟悉边境地形的优势,从事引带“三非”越南人非法入境的勾当,在境内外蛇头相互勾结中起中间人作用;三是中国人非法出境到越南或缅甸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呈增长态势。近年来国内人员出境参赌、电诈情况突出,广西边境防城港市2021年1到9月查获非法出入境中国公民195人,接收越方遣返人员73人,内地人员非法出入境通道逐步向沿海地区发展,熟悉环境的边民成为组织偷渡的重要群体。
(三)越南疫情致边境“渗透、回流”风险显著增大
据越南卫生部2021年12月4日公布的消息,截止当天,越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129万,且近两个月来单日新增有14天超1万例以上,累计新冠死亡病例2.6万例。受越南国内日益严峻疫情影响,越南失业人员增加,而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砍甘蔗等一些季节性用工高潮的到来,我国用工需求增大,非法潜入我国寻求务工或者躲避疫情人员增多,中越边境山水相连,便道众多,绝大部分无阻拦设施,进出容易,管控难度大。这些非法入境人员成分复杂,甄别难度很大,不排除境外敌对势力、“法轮功”邪教组织、“三股势力”暴恐分子等借疫情之机布局,潜入境内搞渗透或从事暴恐活动的可能性。
(四)海上偷渡日趋严重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妨害国(边)境管理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日益频繁,2021年7月开始,广西边境地区各市县(区)分别出台打击疫情防控期间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十个一律”惩戒措施,严厉打击疫情期间边境地区的“偷运带”行为。(6)筑牢边境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靖西那坡联合发布“十个一律”惩戒措施[N].右江日报,2021年8月4日,http://www.gxzf.gov.cn/zt/jd/qlkjxxgzbdgrfyyq/bmxd/t9702949.shtml2021年11月,广西公安厅开展旨在打击偷越国(边)境犯罪的“亮剑·靖边”专项行动,组建援边工作队支援各边境市县(区)开展针对偷越国(边)境犯罪的集中打击。到2022年8月,专项行动逐步成为常态化,2022年6月底开始的全国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使中越陆地边境管控措施不断加强,为逃避打击,部分偷渡人员选择从水路偷渡入境。在“亮剑·靖边”行动中,广西沿海某市仅一周内共抓获海上偷渡入境人员6名,海上偷渡成为非法入境的一个新趋势。
四、中越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已取得的成就
(一)中越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机制从无到有,初具规模
自1950年中越建交至今,两国关系走过了冷热交替的70年。近年来,中越两国两党高层互访频繁,达成广泛共识,两国间的政治、经贸、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边境地区政府和民间交流日益活跃,警务执法合作关系随两国关系从断断续续到逐步稳定、形成机制,并向各执法领域完善,逐步构建了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全面合作格局。
1.两国政府注重加强警务执法合作,签订警务合作协定,拓宽合作领域,顺通合作渠道,奠定稳定合作基础。2008年,中越两国公安部建立合作打击犯罪会议机制,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为中越警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8年至今,每隔两年举行一次中越公安部合作打击犯罪会议,至今已成功举行七次合作打击犯罪会议,引领中越执法安全合作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成为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越两国警务执法合作逐步拓宽至打拐、缉毒、追逃、反恐、打击电信诈骗等领域,并逐步建立、完善合作机制。2010年9月15日,中越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预防和打击拐卖人口犯罪的协定》,建立了打拐工作定期会晤机制。同年,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广西、云南先后在东兴、凭祥、靖西、河口边境县市与越南边境省份建立4个打击跨国拐卖犯罪执法合作联络官办公室,建立了定期会晤制度和重大案件、特殊案件随时通报会晤制度。中越两国公安部门依托边境联络官办公室平台,不断加强情报信息交流、案件侦查协作,定期组织开展中越联合打拐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跨国拐卖犯罪。
2.中越两国合作机制落地见效,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不断深入、丰富和发展,建立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机制。随着两国政府层面警务交流合作的推进,打击跨国违法犯罪卓有成效。中越边境省、市(县)警务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推进至反恐、禁毒、打拐、打击电信诈骗、边境管控、缉私等各领域,并形成相应的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机制和具体实行机制。广西东兴市公安局自1997年建局后逐步与越南广宁省芒街市公安局在打击边境跨境违法犯罪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指定联络人,并逐步形成每月警务会晤机制、案件侦破协作机制、禁毒合作机制、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机制、情报信息交流和共享制度,同时与海关、边检、检验检疫等口岸联检部门联动开通了警务合作“绿色通道”,实现情报互通共同打击跨国犯罪。1997年中越(东兴-芒街)警务合作机制建立,2000年东兴市打击跨国拐卖妇女儿童执法合作联络办公室成立,2001年东兴市打击跨边境禁毒执法合作联络官办公室成立。2008年1月东兴市公安局与芒街市公安局签订《中国东兴市公安局与越南芒街市公安局刑事警务合作协议》,双方执法合作迈上新台阶。2012年6月22日,中越两国边境地区首个禁毒联络官办公室—中越东兴边境禁毒联络官办公室在东兴市公安局揭牌成立。2019年4月26日,东兴市公安局与芒街市公安局再次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公安局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广宁省芒街市公安局警务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2021年2月19日,中越公安部公安部在河内举办第七次合作打击犯罪会议,签署了合作打击犯罪会议纪要及移民和出入境等领域的合作文件。(7)中越两国公安部第七次合作打击犯罪会议在河内举行.中国警察网.2021-02-20.http://news.cpd.com.cn/n18151/202102/t20210220_956017.html.2021年5月18日,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会晤以视频形式举行。本次会议的举办,标志着“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会晤机制”正式启动,会议签署了《2021年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会晤纪要》。(8)把会晤机制打造成中越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21年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会晤举行.云南网.2021-5-19.http://news.yninfo.com/yn/74220.jhtml.通过定期会晤、情报信息交流、遣返合作,犯罪嫌疑人递交等方式,双方形成合力,提高合作办案效率,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缉毒等跨国犯罪方面战果显著。
(二)中越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日益密切,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1.双边警务执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近年来,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日益密切,警务合作拓宽至政治安全保卫、刑事侦查、禁毒、边境管控、境外追逃、缉枪治爆、打击假币、网络犯罪、跨国赌博、走私贩卖野生动物、食品医药、农资、环境污染等各领域,双边警务执法合作机制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逐步实现动态信息实时互通和执法共商协作、协查,形成常态化的情报信息交流和互通,解决了跨境犯罪调查取证难、抓捕难的问题,有效挤压了跨境犯罪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打击实效,为“一带一路”建设与“两廊一圈”规划对接营造良好安全环境。2012年至2020年6月广西东兴市公安局与越南芒街市公安局互发协查函1403份,警务会晤52次,双方相互协作办理案件1335起,抓获和移交犯罪嫌疑人共计585人,解救人员610人。2019年仅广西东兴市公安局充分利用中越警务合作机制,先后打掉10个从国内转移到越南的电信诈骗团伙,联合芒街警方在越南成功摧毁3个跨国电信诈骗窝点,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串并涉及全国15省市案件30起,获得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办贺电;协助越南警方解救并移交被拐越南妇女儿童32人,抓获移交嫌疑人5人;越南警方协助东兴警方抓获移交嫌疑人123人,其中网逃23人,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安全与稳定。
2.两国边境地区警务合作机制搭建了辐射两国内地的警务合作平台
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合作机制,不仅是边境地区的警务活动,更是在边境搭建了辐射中越两国内地的警务合作平台,中越双边警方坚持“合作、互惠、常态、高效”的原则,互相尊重,通过情报互通、分别立案、联合侦控、同时收网、共享证据模式,多次合作抓获在逃通缉犯,破获重大跨国案件多起,摧毁跨国犯罪网络。
3.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机制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机制除了在日常打击违法犯罪方面成效显著,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也有突出表现。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中越两国边境地区公安部门、边防检查部门及时启动警务合作机制,并迅速达成一致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开展边境地区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打击非法出入境,限制非必要人员往来,保持货物正常通关,携手共同阻击疫情。自2019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5日,云南河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启动与口岸对应的越南边防屯警务合作机制,累计协调为1100吨防疫物资提供通关便利。根据合作机制,双方还建立了口岸出入境实时动态互通机制,帮助对方提前做好勤务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联检大厅短时间内大规模人员聚集的隐患,在确保顺畅通关的同时,有效做好了口岸疫情防控工作。
五、中越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越警务部门在边境地区积极构建合作机制,不断推进拓宽警务合作领域,开展了多次以禁毒、缉私、反恐、打拐等为主题的警务合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满足新时期边境地区维稳形势升级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警务合作长效机制
对比国际上成熟的警务合作机制,中越边境地区警务合作在沟通程度和执法手段上还存在不小差距。因为有共同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准则,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边境地区的警务合作范围延伸至整个边境,全面有效地打击了跨境犯罪。而中越警务部门存在利益诉求不同与沟通不够密切的问题,阻碍了联合执法的高效和规范度。在权责、职能、引渡等方面存在的法律缺失也是造成目前中越边境地区警务合作困局的重要因素。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恐怖主义形势,中国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文件,对警务合作提供了执法指导和保障。但相对来说,越南方面相关的法律较少,更不用说建立开展警务合作的相关机制了。(9)曾贞.国际安全视角下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机制研究[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1):72.目前两国开展警务合作大多依据近年来签署的一系列宣言、备忘录、联合声明、协议等,深度的、稳定的警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也没有有效的法律支持。以引渡为例,中国与越南还未签订引渡条约,追缴追逃工作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侦查取证相关的合作机制主要局限于协商机制,以探讨、交流为主要方式,侦查合作发展的促进机制尚未建立。(10)谢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的中国—东盟警务执法合作[J].理论界,2017(5):121.
由于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世界上较大的恐怖组织的主力已基本被消灭,我国境内已连续七年没有发生暴恐事件,但恐怖分子化整为零,潜伏在世界各地,网络化趋势明显,习惯以“独狼式”开展暴恐活动,网络恐怖主义和“独狼”恐怖主义更难以防范,中越边境地区长期以来是涉恐犯罪案件频发、暴恐袭击事件多发的地带。由于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原因,中越边境地区“圣战”暴恐分子“偷渡”“回流”等问题不断增多。2014年4月18日,在越南广宁省海河县北风生口岸(中国防城港市里火口岸)的边界入口处,当越方准备将查获的16名中国公民遣送回中国边境过程中,部分中国公民突然抢夺越方人员手中的AK-47步枪进行射击,最后该事件造成5名中国人和两名越南边防警察丧生。该事件中16名中国公民携带有刀具,且其中有4名女子和2名儿童。这类跨国暴恐事件暴露出中越两国警务部门在处理突发性涉恐活动中沟通与联合处置机制存在的问题。(11)冶志敏.新时期中越边防警务合作途径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4):14.面对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中越边境地区应对突发事件的合作机制急需完善,开展警务合作联合打击跨国犯罪的力度亟待加强。特别是在近年来内地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恐怖分子转而利用中越边境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势特点和沿海沿边之便,企图在边境地区建立据点,组织团伙人员偷越国边境,与境外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达到扩散恐怖活动的目的。这样无疑增加了中越边境警务部门管控工作的难度,使得反恐维稳形势更加复杂化。
(二)警务执法合作认同存在差异,政治互信程度不高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利益,对外警务合作是实现本国的利益的重要外交行为,同样要受到国家利益的影响。(12)许燕.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犯罪与国际警务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4月:77.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陆晶副教授认为:认同是开展执法合作的前提和基础。(13)陆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执法安全合作新型价值范式建构[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3):147.中越两国虽为邻邦,但在安全威胁的认知、国家安全维护的方式、国家安全威胁治理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中越警务部门在开展执法合作时,存在难以避免的矛盾。一是中越边境省份之间的经济、科技实力相比较而言存在不小的差距。双方边境省份的财政实力,势必影响到中越警务部门对打击犯罪活动人力物力的投入,从而直接影响了执法合作的效果。二是中越两国国情不同,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力、执法人员素质等方面也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影响警务合作的执行力和效率。比如对于“三非”人员的管理,我国边境地区公安将非法入境我国的越南“三非”人员遣返后,越南国内往往不会进行任何处罚,也没有相关制度防止这些被遣返的“三非”人员再次入境,导致被遣返后的“三非”人员再次入境的事件多发,给我国“三非”人员管控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三是越方偏信西方大国的“中国威胁论”,在处理中越边境安全威胁相关事务时只考虑越方本国的利益,这种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合作使两国的政治互信程度变低,执法安全合作很难向纵深推进。
(三)合作内容与形式单一,合作层次低
近年来,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合作正常开展,在加深共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地维护地区安全。但合作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合作的层次也偏低。一是现有的合作内容主要局限于反恐、拐卖妇女儿童、打击电信诈骗等方面,对于“三非”人员的管控、毒品贸易、武器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领域的合作由于受到国家利益的影响尚有待加强;二是常态、稳定的合作较少,大部分合作以论坛、签订协议、宣言、备忘录等形式开展;(14)曾贞.国际安全视角下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机制研究[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1):72.三是现有合作主要集中于事中和事后处置,事前预警和防范方面的交流合作非常欠缺,情报共享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在政治因素支配下,中越国家间的情报交流与分享非常有限,两国情报信息相对独立,警务信息不同步、不对等问题在侦破案件过程中经常出现,影响了案件的侦破进程。(15)谭诗涯.中国—东盟国际警务执法合作问题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7):70.在边境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形势下,不注重警务合作的事前预警防范及情报交流共享无疑会极大地影响到合作的效果。
六、深化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的途径
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部门需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顺应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的新趋势,找准问题,求同存异,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警务执法合作的经验,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高度寻找利益共同点,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执法合作机制、加强中越双方经贸人文交流,通过培育区域共识促进警务合作、多渠道多层次拓宽警务合作范围,深化情报研判与信息交流共享,不断探索新的合作途径,丰富合作的内涵,更好地承担联合执法打击边境地区犯罪活动的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边境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机制
1.完善警务联络机制,强化边境地区互派警务联络官制度
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警务联络官是具有特定的权力与义务的外交官,有助于推动国家间方便快捷和务实有效的警务工作联系与沟通,是开展长期、深入、稳定的国家间警务执法合作机制上的保障。(16)黄丽娜.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与东盟的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10):127.加强对警务联络官的培训,提高警务联络官的执法能力。通过联络官制度、边境会晤会谈制度和联合执法等卓有成效的方式,提高侦查破案的实效性,有力打击边境地区的犯罪活动。
2.加强区域性警务执法合作规范化建设
中越两国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制度化,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一次。部长级会议旨在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与边境安全形势,建立和调整两国的警务债务合作机制,制定具体的合作政策和措施,明确各自的任务、主管机关及负责人等事项,开通24小时畅通的热线电话。中国作为大国,应积极推动两国间相关领域的合作,建立完善的警务执法合作机制。(17)黄丽娜.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与东盟的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10):126-127.
3.建立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合作机制
要建立应对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性事件的应对、处置合作机制,分别制定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对预案可行性的论证和演练,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性事件,避免、减少和缓解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4.建立统一的出入境管理等涉外警务工作规范
由于政治、历史、文化等原因,中越两国警察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国警务执法工作中存在诸多障碍。边境地区警务执法合作应重视两国区域内出入境管理、警察职能、侦查权方面的统一,建立高效、统一、规格相同的警务工作规范。
(二)以经贸人文往来助推政治合作,培育区域安全共同体意识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多民族跨境而居,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边贸往来频繁,经贸合作成果显著。虽然中越两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对立,在领土、主权等领域甚至还存在冲突,但在经济全球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合作共赢是中越两国的共同追求。(18)陈华、李芳.论中国—东盟区域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的建构—以欧洲经验为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4(1):41.新形势下,中越两国须从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摒弃偏见、求同存异,培育区域安全的共同体意识。加强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以此作为警务执法合作的经济基础;加强人文之间的沟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减少警务合作中存在的文化、价值的冲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又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必须担负起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的责任,要以实际行动破除某些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企图,消弭冲突,在互惠互利框架下加强合作,在中越警务合作中争取越方的信任与支持,在思想层面上达成区域安全共识,为区域警务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19)陈华、李芳.论中国—东盟区域警务执法合作机制的建构—以欧洲经验为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4(1):42.
(三)多渠道多层次拓宽警务合作范围,深化情报信息交流与技术共享
一是中越两国边境地区警务部门要持续开展打拐、禁毒、反恐、追逃、缉枪治暴、三非、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疫情防控等领域的联合行动,通过协助查询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协助调查取证、扣押物品、冻结资产、遣返等措施打击边境地区跨国违法犯罪活动。
二是加强警务技术方面的合作。当前国际犯罪日益智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威胁是无国界的,中越双方应打破国界的限制,通过培训和技术援助,加强照相录像技术、痕迹检验技术等方面警务技术成果的交流,共享科技成果,共同提高警务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应对跨境犯罪和治安防控等突出问题,达到打击共同犯罪,维持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实现建设“共建共享共治”普遍安全的目的。
三是加强情报信息的交流共享,尤其是技术情报的搜集利用能力的交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现代警务工作对情报的依赖越来越强,情报对警务工作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只有具备获取和分析情报的技术能力,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获得主动权,快速有效地打击违法犯罪。中越两国应建立双边反恐警务情报共享平台,实现情报的共建、共享和共用。加强技术情报的共享与利用,经常性开展技术情报的培训交流活动,加强技术情报的搜集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和最新信息技术侦查手段(20)于龙.公安大数据的特征优势与实践应用[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21(05):48-55.,对边境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实施情报侦查,对边境敏感地区进行情报评估,(21)曾贞.国际安全视角下中越边境反恐警务合作机制研究[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1):73.推动警务工作现代化,共同应对中越边境地区的各类安全风险和挑战。
七、结 语
中越边境地区长期受到“三非”人员、不法分子内潜外逃、偷渡、贩毒、走私、电信诈骗等跨国犯罪活动的干扰,新形势下,越南疫情失控,边境地区疫情相关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加,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加强中越边境区域性执法安全合作成为打击跨国犯罪、维护边境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中越警务执法合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硕的成果,是边境区域警务执法合作的一个典范。在边境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形势下,中越双方需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合作机制,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拓宽执法合作领域和范围,深化数据交流共享合作,共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和挑战(22)马凯,于龙.基于风险防控视角下高铁反恐路径研究[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20,40(0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