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化模式 打造全域精致河湖
2023-01-02山东省威海市总河长张海波闫剑波
山东省威海市总河长 张海波 闫剑波
近年,威海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殷切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将精致理念贯穿河湖管护全过程,构建“三个一体化”工作模式,着力打造全域精致河湖。
一、坚持河湖海湾一体,深化水系综合治理模式
威海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985.6 km2,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境内拥有河流504 条、水库湖泊376 个,河海相连,相融共生。 威海市坚持“河海共治、陆海统筹”,积极探索河湖海湾协同治理模式。
一是整合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总河长牵头抓总,重点协调解决跨区域河湖问题。 河长办各职能部门严格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汇报,建立联动机制。 市级层面,在水利行政、事务、执法单位分别设立河湖管理机构,全链条强化管理职能;县级层面,把河、湖、湾涉水职能整合,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中心,由市河长办集中调度,破解了各成员单位职责边界不清、协作联动不紧密等问题。二是整合建立流域岸线协同管护机制。 调整理顺县级河、湖、湾长,原则上同一水系的县级“三长”由一人承担,管理范围不仅包括水系涉及的河湖湾,还涵盖沿岸150 m 范围内的陆地,形成陆海统筹、协同联动的良好格局。 整合河管员、湖管员、湾管员以及环境网格员4 支队伍,确保日常巡查既看水面也看地面、既找问题也查源头。三是整合建立双向负责督查落实机制。 制定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评价以及市县镇村四级河湖湾长履职细则、巡查工作机制等30 多项工作制度,实行双向负责制考核,强化跟踪问效,打通河湖长制履职“最后一公里”。2021 年,水利部2 次暗访,威海没有发现较大以上问题,被省委省政府推荐争取国务院河长制湖长制督查激励。
二、坚持水利水务一体,实现“蓄、供、排、节”全链条融合
强化系统理念,坚持“广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节约水”六水共治,围绕“蓄、供、排、节”四个治水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各类水问题。
一是补齐短板,变“缺水”为“有水”。实施11 项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3.1 亿m3,水资源拦蓄利用率提高13 个百分点。 高标准完成31 条重点河流(段)和268 条穿村过镇小河道修复保护,最大限度保障生态流量,让河流常年有水。 2022 年威海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极大减轻了河湖防洪压力。二是综合施策,变“有水”为“美水”。坚持清违整治与环境优化两手抓,扎实开展河湖“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理,打造“无违”河湖。 超额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 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道绿化达标率超过90%。成功创建1 个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1 个省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三是提质增效,变“美水”为“优水”。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实现“黑臭”问题动态清零。 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动市区污水厂提标改造,镇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全覆盖。 整合生态环境、水文、水务及卫生部门的水质监测系统,建立从源头到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链条水质监测体系,保障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2021 年,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都稳定保持在100%。
三、坚持城市乡村一体,提升全域精致河湖建设水平
将河湖工作融入“精致城市”建设体系,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全域精致的幸福美丽示范河湖。
一是城乡河湖协同管护、扫除盲点。探索建立“大数据+河湖长制”管理模式,将市域河、库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现城乡水系管理范围全覆盖。 坚持市县镇三级联动,以2 576 名河长、932 名湖长构建的“河长湖长+N”的全方位护水管水工作体系为基础,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清违清障等工作。 2021 年全年共巡河13 万余次,重点关注位置偏远的农村以及河湖末梢点位, 累计排查整治问题1 777 处。二是城乡水系协同治理、分类打造。将全市河湖治理系统整合,对于规模以上河流,纳入省、市范畴集中谋划;对于城郊18 条河流,重点实现景观专项提升;对于穿村过镇河流,统筹水利、农业、住建、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资源,集中进行生态改造,提升幸福精致河湖建设的科学性、精准化。 累计打造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5 条、市级精致河湖17 条,引领全市河湖建设管理提档升级。三是城乡水环境协同优化、同步提升。 组织开展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入河排污口、打击非法采砂、整治黑臭水体等七大专项行动,自查整改问题1 427 项,促进全市河湖面貌、水质、生态、景观全面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