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酒精依赖综合征的探讨
2023-01-02张雪丽陈萌唐瑞石文娟
张雪丽 陈萌 唐瑞 石文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统计显示,每年约有250万人死于与酒精相关的原因[1]。酒精是导致各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包括神经系统疾病[2]、心血管疾病[3-5]、肝硬化[6]和各种癌症等。1956年,美国医学协会将酒精中毒定义为医疗实践范围内的疾病,并鼓励医院接纳酒精中毒患者。此外,美国医学协会提供了一个适当的定义,将酒精中毒描述为:“一种具有遗传、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影响其发展和表现的原发性慢性疾病。”[7]酒精依赖综合征隶属于酒精中毒的范畴,和酒瘾不同,它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其治疗也是医学界一个关注的焦点。目前,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的药物、疗法都十分局限[8-9],本文根据对酒精依赖综合征相关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分析,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了从脾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可行性和优势。
1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病机辨析
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提出了酒精依赖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长期饮酒史;(2)不可克制的饮酒冲动(3)有每天定时的饮酒模式;(4)对饮酒的需求超过其他一切活动;(5)对酒精的耐受性增高;(6)反复出现戒断症状;(7)只有继续饮酒才能消除戒断症状;(8)戒酒后可旧瘾重犯[10]。戒断症状表现为四肢震颤、抑郁、失眠、焦虑、恐慌、幻觉等精神症状,以及大汗、心慌、呼吸困难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11-12]。中医古籍中虽没有“酒精依赖综合征”病名的记载,但中医几千年来关于酒病的治疗经验是极其丰富的。早在《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仲景说的“酒客”,指长期嗜酒之人[13-14],嗜酒之人“湿热在中”,故“得甘而呕”。后世医家也多认为,酒邪致病,总体病位以脾胃为中心[15-16]。
1.1 酒精依赖综合征属本虚标实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饮酒过度,内因则是禀赋不足,禀赋不足又以脾胃虚弱为主。酒性湿热酷烈、有毒,多饮会损伤多个器官,引发多种酒病。尽管人们了解过度饮酒对身体百害无利,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部分人为了社交需要或者减轻压力、逃避负面情绪等等原因开始饮酒,长时间饮酒身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增高,直到形成酒精依赖综合征。除外因——饮酒过度外,机体本身的虚弱也是形成酒精依赖综合征的重要因素,《诸病源候论》云:“夫虚劳之人,若饮酒多进谷少者,则胃内生热,因大醉当风入水,则身目发黄”,指出了禀赋不足是酒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酒精依赖综合征病机的演变
中国第一部酒论专著《万氏家传点点经》提出“脏腑染毒始脾胃”的观点,将本病的病机归为酒伤脾胃,次及肝胆,后期累肾。现代学者李志斌、田德禄教授等[17-18]也认为酒依赖综合症的病机是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盛为标,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机也从脾胃累及肝胆,末期及肾。《本草衍义补遗》中言酒“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可谓“湿热之最”,饮酒无度,加重脾的运化负担,可致脾虚不运,湿邪困脾;脾胃运化失常,外湿继续加之于内湿,湿热内盛,阻滞中焦;土壅木郁,脾病及肝,肝失调达,而见肝郁气滞;气滞日久,影响血脉运行,久病入络,气滞血瘀;肝脾相传、肝肾同源,肝脾久病,必累于肾[19]。
2 酒精依赖综合征从脾论治的病理机制
《素问·经脉别论篇》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负责饮入于内的水谷和水液通过散精功能布散至五脏六腑,化生气血濡养机体,维持身体各个功能的正常运行。“阳明主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而阳明为太阴之表,二者构成中气,中气左升右降,运转不停,才使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故脾胃功能的盛衰往往决定着发病与否[20]。
2.1 气机失和致酒精依赖综合征
酒精依赖综合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社会、心理、环境)、多环节(饮酒、体虚、外感邪气)的综合过程。其中,气机失和是关键发病因素,脾胃居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运化失常是导致气机失和的重要环节。脾在志为思,气机失和影响精神情志变化,病理上表现为“思则气结”,易出现抑郁、失眠、焦虑、信念不足等等精神症状。有研究表明具有心理情感障碍的人患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几率是普通人的6~7倍[21],他们对酒有着强烈的精神依赖,日久使饮酒行为从自主控制的饮酒体验发展至不受自主控制的强迫饮酒。酒具有辛散走窜之性,饮酒虽可短暂地调节气机,缓解气滞,使人自觉身心舒畅,然只是治标不治本,气机失调的本质依然存在,通过饮酒而带来的短暂、迅速的快感促使人们留恋这种感觉,与吸烟、吸毒类似,后果就是会进一步加重脾的运化负担,气机失调更甚,可致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影响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的调节[22-24]。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形成与发展和脾胃气机失和密切关联,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贯通脾胃的气机。
2.2 湿阻脾胃致酒精依赖综合征
元代王好古提出“按酒之为物,气热而质湿“,一切饮入于胃的水谷和水液都要依赖脾的运化、散精功能才得以在体内运行,酒作为一种液态饮品,过饮必然会加重脾的负担、累及脾的功能。笔者认为酒湿对脾胃的损害大体上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病机转化,其一,对于素体脾虚有寒有湿之人,饮酒过多,必然加重脾的运化负担,若不戒酒消除病因,又会进一步加重脾胃损伤,呈恶性循环[25],久之累及它脏,百病由生;其二,对于平素体健阳盛之人,酒入于胃,熏蒸胃腑,易酿湿生热,致胃不和;因此,无论是素体脾虚有寒,还是平素体健阳盛,一旦饮酒过多,日久则会演化成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盛为标之本虚标实之证。
2.3 气血不足致酒精依赖综合征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人身气血的生成主要依赖脾的消化吸收来提供物质基础,通过脾的升清的功能将吸收后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心、肺、头目,然后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来营养全身。若脾脏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脾所主肌肉四肢失于濡养,酒精依赖综合征戒断时见四肢震颤;气血不能上荣头面,思不能出,可见抑郁、失眠、焦虑,甚至恐慌、产生幻觉等临床症状。酒乃大热剽悍之品,后谷而入,先谷而出,易于入血,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血液运行加快,使人犹如运动后气血流通顺畅的快感,暂时掩盖了郁闷,短时间看饮酒既可行气活血,缓解疲劳,又可燥湿运脾,有一定益处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人们容易饮酒上瘾,形成酒精依赖,但“生病起于过用”,适量饮酒行气和血,长期过量饮酒则耗血动血[26-28]。
综上,为何同一个物质——酒精,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受损的脏器是肝脏,而中医却格外强调脾的重要性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差异性来阐释。首先,西医解剖学脏器和中医脏象不能相提并论,一一对应;其次,中医脾的实质至今仍是备受争议的话题[29-31],近来有不少学者提出西医解剖学肝应属于宏观上的中医脾[29,32],其依据有三:第一,西医解剖学肝脏主代谢、分泌胆汁、排毒的功能与中医脾主运化、升清的功能相一致;第二,西医解剖学肝的造血功能与中医脾主生血的功能相一致;第三,西医解剖学肝的产热现象与中医“脾裹血,温五脏”功能一致;理清西医解剖学肝和中医脾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何中、西对酒病的病机区别如此不同了,实则在治法上二者是殊途同归,均是加快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保护脏腑。
3 从脾胃辨证论治酒精依赖综合征的临床思路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形成以脾胃虚弱为根本,湿热内盛为标,气机失和为关键。随着病程的发展,病位由脾胃累及肝胆,甚至弥漫三焦,引起脏腑、神志异常,兼有阴虚、血瘀、阳虚等变证。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脾胃之根本入手,兼顾它脏,运用健脾清热利湿、调理气机升降,补益脾胃气血等治疗方法,使脾胃功能纳运如常,酒精依赖综合征则无所复传、逐步向愈。除药物治疗外,还应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树立戒酒信念,清淡饮食。
3.1 健脾清热利湿
湿邪困脾是酒精依赖综合征初期阶段最常见的病机,以健脾利湿为最主要的治疗原则,代表方剂是金代李东垣创立的解酒名方——葛花解酲汤,此方为后世医家广为借鉴、引用以治疗各种酒病,全方以健脾利湿为出发点,发汗、利小便上下分消其湿。方中以葛花行脾和胃,善解酒毒;砂仁、白蔻仁化湿和中,辛散醒酒,三药为君;干姜、生姜发散和胃降逆,泽泻、猪苓、茯苓健脾泄热利水,使湿热从小便而出,上药共行上下分消湿毒之功;青皮、陈皮、木香调中理气,人参、白术补脾扶正,神曲消食醒酒,诸药相合,共奏化酒健脾祛湿之功[33]。此外,中医史上第一首治疗酒病对泽术糜衔散亦是以健脾利湿为立足点所组成,《素问·病能论篇》:“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从组成方剂的三味药物分析,泽泻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麋衔——《本草纲目》引《神农本草经》谓其祛风除湿,“主治风湿”[34],并饭前服用减少对脾胃对刺激,增强药力。本方与葛花解酲汤立意相似,均以健脾利湿解酒为主,亦可作为酒精依赖综合征对代表方。除上述方剂外,一些具有芳香化湿、清热利湿作用的单味药也可加以应用,如草豆蔻、肉豆蔻、草果、莱菔子、赤小豆等。并且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者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充分认识到酗酒对严重危害,帮助患者树立戒酒对信心,既病防变。
3.2 调理气机升降
酒湿之邪蕴结中焦,易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机的出入有序,主要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和肝气的疏泻,肝、脾二脏在气机的调节方面相辅相成,病理方面也相互影响,酒精依赖综合征中期,病位由脾胃累及肝胆,土壅木郁,如《金匮要略》中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床上常用的疏肝健脾、行气降气的药物有陈皮、砂仁、白蔻仁、木香、丁香、青皮、厚朴、槟榔、薄荷等[35]。
3.3 补益脾胃气血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基本物质,“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有源,则血气和,生命活动得以健康运行;脾胃虚弱,无力为气血的生成提供原材料,则血气不和,百病变化而生。酒精依赖综合证末期,肝脾肾皆损,常常气血不足,治疗应以补虚为主,清湿热为辅。临床治疗时常用的药物有人参、白术、肉桂、当归、甘草等[35]。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记载一病案[36],患者周氏大饮后头痛、面热、口渴,缘酒气行于阳明肌肉之分,多渴知酒热伤胃气,张氏予四君子汤加减,补气健脾益胃而愈。李东垣也设枳术丸健脾强胃,并在《脾胃论·论饮酒过伤篇》中注释到:“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37]脾胃功能强盛,气血得以濡养机体,能安神,抚平焦虑、悲伤的不良情绪,增加疾病恢复到原动力。
3.4 兼顾它脏
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中焦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日久必然累及它脏。治疗上必不可免的要兼顾它脏,在顾护脾胃的同时,也要针对性的对症治疗,本质上是运轮复轴之法。如出现心神不宁的神志方面症状,可以考虑甘麦大枣汤、桂枝龙骨牡蛎汤等方剂治疗,同时,兼治心也是体现了火土同治的特点。如眩晕、头痛症状显著,可考虑用柴胡,香附、白芍、乌梅等疏肝、养肝之味,并且木能疏土。如病情累及下焦肾,可选用附子、肉桂、黄柏、苦参一类入下焦之药,一方面是启动真火,以推动中土;另外一方面,发挥肾主水的作用,把多余的废水排出去。需要明确的是,这些都是建立在顾护中焦的基础上,是为更好的帮助脾胃运化复常,中气善运,则清浊复位,使疾病却。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从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主证、治疗方面阐释了该病从脾论治的方法和可行性。酒精依赖综合症属于慢性疾病,多因长期饮酒不节、情志失和、气机失调所致,脾胃虚弱是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随着病程的发展,或初期治疗不当,会累及肝胆,甚则弥漫三焦,并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痰、湿、瘀等病理产物,从气分发展到血分,临床治疗时,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病情轻重,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酌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此外,酒精依赖综合症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医者应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建设,疏导其不良的情绪,树立戒酒的信念。此外,目前对于酒精依赖综合征的辨证分型还缺乏客观、公认的标准,因此,尽快的建立、完善酒精依赖综合征的中医诊疗指南,为中医治疗酒精依赖综合征提供依据,是一项迫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