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2022-12-31李文平王又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李文平 王又一 _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很多认识误区,需要促进“教”“研”相长,让科研成为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支点。
1.以理念为触发点,让教师在日常中正视科“研”
瞄定科研定位。科研是学校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与学校的管理、课程、教学等内容共同构成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应当引导教师将“工作思维”“学习思维”转变为“科研思维”“探究思维”,从而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状态下生成研究,最终以科研为支点,建设一支具有崇高道德品质、拥有专业能力素养、具有主动自觉发展的师生队伍,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与学生成长的自育。
擘画顶层设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高精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与精心规划。学校始终把科研作为整体发展的风向标和探路灯,围绕课程建设、学科教学、学生发展、教育管理、“双减”政策等展开持续研究与梯度探索,既引领探究方向,又给予自主空间。比如,学校围绕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列化的研究,力求实现科研主题结构化、内容序列化和研究系统化。学校教育的每个不同发展阶段,校长和干部率先开展课题研究,带领不同学科教师共同攻克课程改革的难题;教师将日常工作变为教育科研的试验田、发源地,变工作为科研,以科研促工作。“十三五”期间,学校立项市、区级课题44个。
2.以举措为着力点,让教师在推进中“严”谨科研
第一,项目研究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高效发生。
作为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学校依托课题开展了多学科、多领域的项目研究,以活动保驾、任务驱动、研训结合和分层推进的形式,发挥其独具的实践性、研究性和自主性特点,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并形成了学校研究工作的一般规范流程。同时,学校还梳理提炼了一套教师深度参与教研的流程,即“问题诊断—课例带动—形成范式—策略积累—模型提炼—理论提升”。这样的路径和流程,切实、高效地指导学校教师深度参与教育科研,为教师“科研思维”“探究思维”的落地提供有形、有力、有效的抓手。
第二,建立科研工作三大支撑体系。
一是外脑系统定向赋能。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平台和智力资源,聘请专家进校,就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前沿、科研课题成果等开展讲座,进行“会诊”“把脉”、跟进、指导。学校为各教研组配备学科专家,每个学期定期面向相关学科教师开展系列化、针对性培训,开阔教师的科研视野,加强教师的课题意识,提升研究型学校建设的信心。
二是保障机制御驾护行。成立专门的科研指导部,建立起“一点·两线·三位·四度”的科研机制。“一点”即校长身先士卒、申报并承担课题;“两线”即以年级组、教备组为单位跟进,开展学科组、年级组的“组本化研究”;“三位”即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位一体”,纷纷参与,凝心聚力,全员同频共振,全校形成一盘活棋;“四度”即从研究深度、理论高度、学科跨度、现实温度四个维度进行过程性与成果性考核与评价。同时,建立并完善科研奖励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学校以“组本研究、三位一体、四维评价”打造了学校“组组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科研氛围,描绘出学校科研工作最美同心圆。
三是评价体系增效提质。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激励。学校本着“尊重师生个性,达成专业评价”的原则,从教师专业评价、校本课程建设评价、项目组课题组评价、学生反馈评价、定量与定性评价、过程性与成果性评价等角度,制定了整体化、多维度、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因探究而触动评价,以评价修正研究。
3.以文化为落脚点,让师生在浸润中“言”述科研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YAN”文化。
“研”,即研读、研讨、研究,具体是指师生聚焦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针对课堂上生成、生活中衍生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探究与寻求,并通过合作学习将工作思维、学习思维转变为科研思维、研究思维,开展深入研究。以2021年为例,“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教师依据学校教育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申报了26个区级课题,并带动学生开展了7个项目式课题。学校的研究文化从教师延伸到了学生,做到“研”味十足。
“严”,即严格、严谨、严明,具体是指科研课题的开展严格、规范、有序。要求在学校建构的项目研究模式、基本范式的指导下,学校各级各类课题,以严谨的科研态度、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明的课题要求,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严”味弥漫。
“言”,即语言、明言、嘉言,具体是指有了探究的意识和科研的实践之后,学校如何输出这些理论与实践。首先,鼓励师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说的方式表达出来,此为“语言”;其次,能够将研究过程中的启发、收获、感悟撰写成文,写出来,此为“明言”;最后,广大师生在能表达、表达清的基础上,实现高效、高层次输出,即为“嘉言”。在此过程中,既落实了学科核心知识,又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还提振了师生的探究信心,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无“言”不在。
在“三YAN”文化的影响下,学习科研以学科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为支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通过敢言、能言、善言,将课题和项目研究中的所思所获宣传出去、辐射出去,旨在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总而言之,学校以独具特色的“三YAN”文化,把科研工作作为助力学校发展、助力教师专业提升和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和特色途径,不断将科研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拓展科研的意义和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