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服务”视角践行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
2022-12-31赵德利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庄中学
赵德利 _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庄中学
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提质增效,学校开发和利用教师群体的行动智慧开展校本研修,在研究中改进。学校始终树立一个目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学生走出农村、反哺农村、振兴乡村。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思路,全面开展好为教师教学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为时代发展服务的校本研修活动。
1.以“集体‘智’造、温暖和谐”为底色,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采取“2+2+1”课例集体研究,促进教师深度反思。“校本研修”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是在行动中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实现行为改善的过程。经过探索与实践发现,“2+2+1”课例研究模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所谓“2+2+1”,即两次上课、两次议课、一次反思。开学初,每个教研组确定本学期的教师重点培养对象。该教师自己先备课,上午选一个班上课,同组教师听课,听课后马上进行评课,指出亮点与不足;教师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在同一天下午再选一个班上这节课,本组教师再次听课、评课;最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反思。这样,不仅授课教师能够进行更加深度的反思,提升整体教学设计的能力,而且其他教师还能够在分享别人经验、积累反思素材的同时研究自己,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行为,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校本教研将原来分散的研究形式变为有计划、有主题、有选择、有反思、有转变的校本教研方式。
学科联动,开展“大教研”案例研究。“大教研”即开展全校的大教研。大教研的问题(主题)应该是全校教师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以“生动课堂”课题带活整个校园为例,2017年学校提出落实“生动课堂”理念,并申报了相关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走进”活动,即教学干部和同学科教师按计划走进教研组、年级组。在“走进”活动中,上课教师要展示集体备课成果,落实“生动课堂”理念,每次都有相应的活动主题,如凸显学生自主活动,凸显合作交流,凸显课堂检测,凸显总结提升等。一人上课,全组齐上阵,教学文化氛围浓厚。
温暖和谐,守住山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山区教师虽然清贫,条件艰苦,但也可以努力让生活更好些,让自己有一种舒展的生命状态。学校关注教师的生活品质,让教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喝点咖啡、参加文体活动、欣赏些山间的风景,进而爱上山区学校生活,留住他们的心。针对青年教师,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联盟”,有方向地培养、有计划地指导、有规模地展示,多派骨干“师带徒”,多给舞台展示,使他们一年入轨、两年优秀、三年骨干,真正实现专业成长。
2.以“技术赋能教学,提质增效”为本色,为新时代教学服务
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学校实施“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与‘学’新模式”的校本研修,为新时代教学服务。
广泛调研,深入培训,项目式推进2.0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学校建立了领导小组,进行了全面调研,随后开展了教研组长、骨干核心团队、青年教师参与的研讨会等,购买了学科网账号、码上游二维码、“双减”平台,实现了硬件环境、资源的提升整合。
以骨干为点,以专任教师为线,促信息化教学新局面。研修活动以骨干核心团队为点,带动全体专任教师开展文理科展示课、“卓越杯”信息化课堂评比活动、复习展示课活动、跨省市连片线上教研、讲座、全校信息化微课评优、信息化说课展示活动、信息化教学案例评优活动等,以线助教、深研。完善学校信息化深度融合教学机制,反思创新,形成经验,开新局。研修活动硕果累累,学校共收集了70份优质信息化教学设计、70份优质信息化教学案例、27节优质展示课、101份微课,这些教学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3.以“造福家乡的活动研修”为特色,为乡土文明建设服务
乡村地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值得发掘。针对当下乡村学校教学形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综合实践课程匮乏的现状,学校立足从活动研修着手改善,帮助山区孩子树立文化自信和生存自信,培养“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乡村建设人才。
基于山区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薄弱、不善表达、羞于实践的现实,学校成立了“Joy卓越团队”, 由区级学科带头人高光辉老师领衔,全体英语教师和72名学生组成师生研修共同体。此模式后来推广为:每学期开展一次英语组“英语风采秀”大型展示活动,道德与法治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最美家风”展示活动,物理组“发现、探究、创新”科技节,语文组“冬之韵”诗词大会等。这让我们领略了学生的意气风发、欣赏了个性的才艺展示,让学生在体验中找到了快乐,而且实现了跨学科教学,密切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太师庄中学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课题为抓手,各个学科开展拓展类研修活动:生物的“探寻白天鹅”——自然生态校本实践活动;历史的“探寻瑰宝 传承非遗”——太师屯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文生态校本实践活动;地理的“天鹅驿站—清水河”——探寻天鹅栖息地;英语的“沐浴碧水蓝天的英语课堂”——自然生态校本实践活动。学校的实践课程涵盖了周边的水库资源、鸟类资源、红色基地、极兴农业科技园等,让师生深入了解家乡资源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坚定了学生们建设家乡的信念。
总之,校本研修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太师庄中学将不断研究和深化校本研修的本质内涵,引导实践深化,提高质量,服务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办好太师屯地区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