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主题式微课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2-12-31王琦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例教研组学校

王琦 _ 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

“双减”的核心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学校管理角度来看,要落实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构建一支学术型的教师队伍。对此,学校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引领;以需求为导向,促进成果生成;以实践为导向,修己达人,着力优化教研组生态,构建学术型教师队伍,涵养教师文化。

1.一叶知秋——主题式微课例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主题式微课例是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归宿,以构建学术型教师队伍、树立教师“思·研·行”合一的学术思维为追求的教研组共同体建设的形式。由于其聚焦微小问题,研究历程耗时短、见效快,目前在“双减”工作推进中,更易于操作,可行性较强。

主题式微课例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主题小。每个微课例主题都是大主题下的一个微小的核心问题,聚焦的问题更关注教育教学细节,问题解决具有实践性和时效性,化繁为简,利于展开深入研究。

二是时间短。经过反复实践,我们调整确定为每位教师的课堂时间为8分钟。

三是问题聚焦。主题式微课例的问题主要来源于课程改革过程中符合现阶段形势的问题、教研组在教研过程中商讨并聚焦的问题、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等。

四是实操性强。在有限时间内,教师利用有针对性、有效果的教学策略,直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在生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共同参与,解决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实际问题,突破学习难点,增强课堂时效。

五是辐射面广。同一主题下,全学科范围参与。所有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在教学之“行”与交流之“思”中,突破难点,实现对学科教育教学细节的精准把握和教师思维品质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双提升。

2.一步一驱——主题式微课例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第一步,确定主题引方向。学校依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热点难点等确定大主题,引领学校整体的研究方向,以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同时,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大主题转化为一个个“微型”的任务主题,并形成任务群,逐个“击破”,最终达到“破冰”的效果。

例如,我们将“合作学习”大主题细化为“合作学习中的建组策略”“合作学习中的任务设计”“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中思维工具的开发”“合作学习中的评价”等几个微型任务主题的微课例研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步,制度清晰督实践。一是固化时间:每月两次,每次每人8分钟。二是固化流程:轮班听课,思考记录,组内研讨,反思提升。三是进阶发展:利用微型任务群层层推进,完成大主题研究。如此循环往复,主题式微课例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教研组的活动新样态。

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两次的微课例校本研修中,每位教师有8分钟的呈现时间,以轮班的形式依次展示,其他教师旁听、记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此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待全组教师展示完毕后,再进行组内教研。对于教研过程,教师们围绕“两个一”进行:我认为的“一节好微课”和我的“一个小建议”。教师们推选出一节好微课,回放录像,再次共同观看,思考并讨论:这节微课好在哪儿?哪里需要进一步提升?随后,教师们对微课提一条小建议。

第三步,“头脑风暴”促提升。每一次微课例展示后的教研组研讨是组内层级反思的重要环节,及时反馈、迅速反应。听课后,回放每位教师的录像,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价。学校会基于各组的情况,开展校级分享和汇报。教师们各抒己见,在研讨过程中达成共识,梳理和归纳共性的规律与策略,形成理性认识。

例如,学校针对“在小组进行汇报时,教师应该站在哪儿,关注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经过反思提升,教师们发现,在小组汇报中,为了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将目光关注到全班聆听的学生。基于上述思考,学校进一步开发了小组倾听评价表。另外,我们通过研究还发现,在小组汇报时,教师的“进”与“退”十分关键,既要秉持“适时地退”,也要“勇敢地进”,将交流对话、质疑讨论的机会充分留给学生,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盲点”,引发其深入思考。

第四步,智慧共享导变革。在主题式微课例的实践与研究推动下,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明显提升。我们逐步建立了“思·研·行”一体化的教研组共同体文化,树立了教师学术研究的意识,形成了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研究的基本范式。

通过研究,学校形成共计百余节课程的微课库。其中,基于微课例主题下呈现的市、区级公开研究课20余节。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基于本学科的研究视角,申报并成功立项的市、区级课题共计10余项。主题式微课例的实践与研究,有效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水平。

3.以小见大——主题式微课例涵养学校学术文化

问题导向、主题带动、教研支撑、行动研究、评价助力的教研组文化在京源学校小学部悄然生成。教师在践行知行合一与个人专业成长的同时,带动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课程与课堂俨然成为孕育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沃土。

在不同主题的微课例研究中,教师们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在同样的愿景、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合作氛围中,共同讨论教学实践问题。学校逐渐形成“眼中有问题,心中有思考,身边有同伴,手中有事做,脸上有笑容”的和谐的教师学术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间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主题式微课例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个体的隐性教育智慧变成了教师的群体智力。

见微知著,以微见长,以研促教,减负增效,我们在路上。

猜你喜欢

课例教研组学校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课例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学校推介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