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2022-12-31谢红芳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慎思引擎成员

谢红芳 _ 江苏省南通市新区学校

读、教、思、写,是广大教师熟知的专业发展四要素。其中,哪个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擎”?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师父华应龙老师把写作视作建设工作室之“砖”,他以写作为“引擎”,以写促读、以写促教、以写促思,带领工作室成员驶上了“读、教、思、写”的专业发展快车道。

博学之——以写促读

写作,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写什么?华应龙老师说:好文章都是读出来的。

以写促广泛阅读。华老师倡导工作室成员“有心地读无用的书,无心地读有用的书”。他博览群书,尤其偏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吸其精华、革故鼎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皆为数学所用,正是印证了“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以写促经典阅读。经典阅读,是在向古往今来的高人求教。华老师精选经典书目,带着成员们开展“好书共读”,享受知识的甘霖、视野的打开、思想的洗礼、心灵的丰盈。

以写促深度研读。深度研读,简而言之就是反复读。华老师与我们分享: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语)。华老师还推崇: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有个习惯:每读一次,就写一次,即时批注。我特别喜欢细品华老师的批注,领悟他把书先读厚,再读薄的深度研读过程。

这样的读书,不仅读到了作者,也读到了自己,读到了“问题”,读到了“发现”。写和做的灵感,都有可能突然来敲门。

笃行之——以写促教

写作,必须面对的第二个问题是:为何写?这个问题,比“写什么”和“怎么写”更重要。

华应龙老师说:好文章都是做出来的。写,是为了做得更好;写,指向于儿童的发展。

以写促深耕。华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他带着工作室成员用农人对土地的虔诚在教育园地里深耕,为学生提供适宜成长的沃土,让学生的成长之根向下扎得更深。

以写促细作。华老师引领工作室成员把大脑分成两部分,一半是“数学”,另一半是“为了数学”,更用一生去寻找数学;心中有大爱,欣赏质疑的学生、鼓励出错的学生、呵护困难的学生,用农人对庄稼的那份深情,用心陪伴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以写促创新。很多老师追着华老师听同一教学内容的课,为什么?因为他次次有创新,一课一高度。华老师常常一课多文,甚至创下了一课七文的纪录!他发表的每篇教学案例,都分成“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三部分,而“课后明辨”正是他在反思中再出发的新起点。创新与超越,是华老师的精神标识,也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精神标识。

教师写作不是文学创作,来不得半点虚构。要想写得好,必须做得好。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漂亮!

慎思之——以写促思

写作,必须面对的第三个问题是:怎么写?华应龙老师说:好文章都是思出来的。

以写促审问。写作是一种自我对话,把教育生活作为思维省察的对象,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可能对已有经验加以怀疑,华老师总喜欢自问自省:“从来如此,便对么?”

以写促慎思。写作是一次思想淬炼,不以偏概全,不轻下定论,慎重思索、反复求证,促使教师从“经验主义”中走出来。

以写促明辨。写作是一种自我建构,需要在纷繁复杂中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领悟到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华老师说:写文章就像酿酒,思考的时间越久,文章就越“香”。他用“思”精心酿就的文章,自然文品甘醇绵长,不但数学老师爱读,其他学科老师也都爱读。

华老师与我们约定“妆未梳成不许看”,推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他亲自改文示范,曾八易其稿邀请我们比较共读。每每我写了新的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向他请教,华老师也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我指导,有些字句他用醒目的红色直接修改,有的段落旁边附上批注,文末总评被我视为“彩蛋”:既有对我的鼓励与欣赏,更有一针见血的修改意见,令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当我向他表达感谢时,华老师却这样说:“红芳,我愿意,我在享受!”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在华老师的耳提面命下,曾经读书坐不住、文章写不出的我,居然写着写上了瘾,写出了我理想的教育生活,写出了我心中的梦想神光!

猜你喜欢

慎思引擎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慎思·慎言·慎行
华淮
慎思
蓝谷: “涉蓝”新引擎
无形的引擎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