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移动学习困境及应对
2022-12-31李璟董雁
○李璟 董雁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这种非正式学习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成人学习者的青睐。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于老一代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与移动学习的便捷性、全纳性和个性化显示出了更高的适配性,但由于工作性质等因素的阻碍,想要普及移动学习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人学习者这一群体,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将移动学习应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对于将移动学习直接应用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讨论较少。有鉴于此,本文在探讨移动学习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适切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这一群体开展移动学习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如何走出这些困境展开了一定思考与讨论。
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与移动学习概述
信息化社会到来,知识技能的更替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作为职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之一,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加之这一群体信息素养相对低下,职业培训无法满足个人需求,越来越需要尝试其他学习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已基本能够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要求,由于其方便快捷、门槛低、资源丰富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工学矛盾。
(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特点
1.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急需提升知识水平与职业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先进的、自动化的技术不断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于低端制造业、基本服务业以及部分技术产业,这些人员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城市中的那些高技术、高成长和高附加值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相比于进城务工人员来说,各类高校毕业生显然更具有竞争力。据统计,202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将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惊人的1020万。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半衰期由 5年缩短到 2—3年[1],更新周期缩短近一倍,原有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下职业社会的发展。可见,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城市站稳脚跟,获得持续发展。
2.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与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主要的区别之一就是他们已不再眷恋土地,渴望融入大城市,改变目前低收入、高强度的工作现状,逐渐摒弃之前“有活就干、有工就打”的就业观,理想就业取向也从之前的低技术纯体力活转向新技术新产业。因此,他们渴望新兴技术的学习,渴望利用全新的、与自身情况相符的学习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2]。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目前已基本处于初高中水平以上,只有极少部分是小学文化[1]。他们已具备基本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思考判断能力,拥有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此,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与兴趣,独立自主地开展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融入大城市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去。
3.职业培训有效性低,无法满足个人学习需求。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队伍庞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市场上很多培训项目主要以盈利为主,跟风化、形式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差异化、多元化的提升需求。同时,各项目之间缺乏联系,教育的持续性欠佳。与此同时,由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自身工作稳定性差,人员流动性强,工作转换快,导致用人单位在员工培训上缺乏较高的积极性,不愿意投入较多的财力和精力。因此企业的员工培训也多以师傅的口头传授为主要形式,内容过于简单零散,缺乏系统性,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实际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可见,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自身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和目前市场上职业培训的单一化、形式化存在较大的矛盾,[3]急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尝试类似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来满足自身多元化的需求。
4.信息化社会来临,人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在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体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和利用者,信息化素养已然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条件。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环境较为闭塞,生活圈子相对固化和边缘化,接触的社会人群和信息有限,在移动学习的选择上存在偶然性和低频性。因此,信息化素养亟待提高,急需尝试类似移动学习等现代信息化学习方式,在他们对移动学习工具和方式日渐熟悉的过程中,树立信息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识别、搜索、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提高自身综合使用信息的能力。
(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与移动学习
1.移动技术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随着移动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遍布人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再加上各种移动设备的价格逐渐趋于平民化,各种微型移动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学习机、电子书、电子词典等学习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与便捷。这就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拥有智能学习设备的同时,还可以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等车时间、换班间隙等任何零散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移动学习。另外,随着移动设备功能的逐渐完善,操作系统的日趋智能化,人们的追求已从简单的拥有变成了更高的用户体验感。越来越大的存储容量为海量学习资源的提取、下载提供可能;宽屏、高分辨率等技术的成熟让学习者在进行长时间移动学习时也不会感到不适;触控屏技术的应用让移动学习更加方便、快捷、易于控制;智能语音识别功能的产生,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即使基础薄弱甚至不识字,也可以依靠语音输入查找信息进行阅读学习[4];交叉编译技术支持的跨平台移动学习系统可以实现增强现实的效果,让移动学习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使用体验[5]。由此可见,由移动学习终端技术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移动学习所带来的障碍已经越来越小,并且将会逐渐消失,完全满足学习者开展各种移动学习所需要的条件。
2.移动学习方便快捷,其碎片化特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学矛盾。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再加上来自社会活动、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这一群体很难抽出较为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传统的班级集中授课显然是不现实的。移动学习凭借其碎片化的特点打破了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其碎片化的学习资源多以具体的问题为导向,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各种等地铁、排队等间隙见缝插针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碎片化,进而导致学习行为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不仅时间更加灵活可控,而且更容易维持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吸收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因工学矛盾无法学习的问题。与此同时,常态化的碎片化学习还会引起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思维和认知的碎片化,这种碎片化的思维拥有对信息再加工的无限可能,促使学习者打破了传统系统化知识的束缚,以自身兴趣和问题导向为中心,建立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创新[6]。
3.移动学习具有全纳性,减轻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受到的教育歧视。传统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企业的职业培训一般具有较高的门槛,常常需要通过一定的入学考核和具备企业员工资格才可以参加学习,使得一些渴望参与学习提升自己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被拒之门外。以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学习体现出非正式学习的包容性和全纳性,不会因为学习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而对其进行差异化对待,学习者只要拥有移动学习终端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他想学习的任何内容,实现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移动学习还打破了传统集中教育的拘束感和压迫感,使得一些内向或因受到歧视而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的进城务工人员放下内心的芥蒂,自主利用手中的移动学习终端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和授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降低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教育上的受歧视程度,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
4.移动学习资源丰富,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自我提升上有着不同的需求,传统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将知识不加分类地传授给所有学习者,无法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移动学习存在着海量的学习资源,不同的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搜索学习资源、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老师、获取个性化的课程培训,在特定的领域发掘自身的兴趣与潜能,实现自助式的学习,既满足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避免了无谓的知识灌输和师资浪费。
二、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移动学习面临的困境
移动学习凭借其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低廉的学习门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由于工作强度较大,闲暇时间较少,再加上经济压力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开展移动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移动学习在我国发展仍处于初期,相关技术仍欠完善,存在资源缺乏系统性、干扰因素众多等问题,同样给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造成了阻碍。
(一)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特点导致的困境
1.突出的工学矛盾导致没有足够时间进行移动学习。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劳动技能也相对低下,大部分从事的仍然是重复性高、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其休息时间较少,甚至经常加班,或者很难抽出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去学习。据统计,有59.5%的进城务工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其中19.5%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而72.26%的进城务工人员平均一个月只有一天休息。月平均休息时间在3天及3天以上的不足9.7%[7]。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还承担着来自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带来的责任和压力,即使有心学习有时也力不从心,甚至即使鼓足勇气开始学习,也很容易被迫中断和放弃。可见,严重的工学矛盾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无法或者很难开展移动学习的原因之一。
2.较大的经济压力阻碍移动学习的发生与进行。低知识水平、低劳动技能所匹配的高重复性、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仅会带来高强度的加班,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较低的劳动所得。据统计,2018年,某市进城务工人员中仅有一半的人月薪超过3000元,甚至有10%的人月薪在2000元以下[1]。可见,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微薄的收入也只能勉强实现温饱。加之在知识付费的今天,许多职业进修和优质网络学习资源需要付费才可以进行学习。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生活的重压下,在满足日常的生活开销的基础上很难有多余的积蓄投资在教育学习和职业培训上,是否付费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是否开展学习和选择学习方式的重要考量因素。可见经济压力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的重要绊脚石。
3.获取与移动学习相关信息的渠道不流畅。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素养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和核心竞争力,而信息素养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获取与搜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居住在建筑区和工业区,环境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相对困难,信息的获取也就难上加难。再加上缺乏专门针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提升的相关信息服务,有关信息网络仍不健全,信息发布不及时和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类似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贯彻与普及也相对滞后,很多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即使有想参与移动学习晋升的想法,也不知道该在哪学、怎么学、和谁学,信息的获取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相关监管机制的缺失也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搜集信息方面面临着更大的考验。他们既要懂得如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又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欺骗的现象发生。可见,信息获取渠道的不流畅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有效获取移动学习信息进而参与移动学习的障碍之一。
(二)移动学习自身带来的困境
1.移动学习娱乐属性干扰性强,易分散注意力。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是移动学习的一大特点,超市、地铁、公交车、车间等地方都有可能是学习发生的场所。但显而易见,相比于传统的教育场所(教室),这些地方相对嘈杂混乱,干扰学习的因素比比皆是,很容易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学习效果不佳。另外,由于移动学习终端上除了可以安装学习软件以外,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通讯新闻娱乐软件,这些软件在学习过程中所弹出的信息很容易让学习者受到干扰,逐渐偏离学习目标甚至中断当前学习,沉溺于满足即时快感的消遣娱乐中虚度光阴。与此同时,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铺天盖地、飞速传播,在受到信息本身干扰的同时还会受到周围人的思维影响,产生从众心理,这同样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抗干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移动学习自身的娱乐属性和学习属性之间的矛盾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专心开展移动学习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2.资源庞杂分散,碎片化信息缺乏系统性,有效提取难度大。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移动学习资源数不胜数、数量庞大,在给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带来更多可选择内容的同时,也对学习者有效选择学习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搜集学习资料的这一过程耗时耗力,再加上碎片化的资源质量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甚至抄袭的内容,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碎片化学习资源所具有的无序性、关联度低、分散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使得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这就必然导致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注意力分散、思维跳跃和缺乏深度思考,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让人产生“好像学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会”的感觉[8]。可见,由学习资源所导致的学习过程碎片化同样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的另一大考验。
3.移动终端设计欠完善,操作障碍导致学习意愿降低。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虽然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在种类、性能、功能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来说,使用现状仍不理想。首先,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水平和信息素养等因素的限制,在开展移动学习时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较为基础单一,各种设备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很难实现学习资源在多种设备之间的传输共享,给移动学习带来一定的不便。其次,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大部分群居在工业区和建筑区,网络建设相对落后低效,很难满足开展移动学习所需要的网络带宽质量,导致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资源呈现质量差,网页加载速度缓慢、视频播放不流畅甚至无法播放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体验,大大降低了开展移动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目前还没有开发出专门针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软件或系统,由于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和学习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页面设计复杂,难以操作,在软件的操作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样给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制造了一定的麻烦。可见,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要想顺利开展移动学习,各种移动终端的设计仍需继续完善。
4.移动学习缺乏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学习持久性无法保证。目前,移动学习在国内仍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政策机制仍不健全,虽然在理论、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后期的评价激励仍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评价机制的欠缺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加上移动学习的内容较为分散、碎片化、缺乏体系,移动学习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学习很容易被迫中断,所学的内容也很容易被学习者抛诸脑后,导致已经掌握的知识重复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草草了事,学习缺乏持久性,严重影响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评价机制的欠缺同样使得用人单位无法根据移动学习的成果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升职加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移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因为兴趣开始,学习也很难坚持下去,同样无法保证学习的持久性。可见,移动学习急需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来保证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持续性地开展移动学习。
三、改进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就移动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制定明确的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政策。世界各国为解决移动技术或相关的移动学习新现象带来的问题,正在努力修改或制订新的政策[9]。为应对移动学习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使移动学习在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应重点针对其所面临的困境,从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资源系统等方面做出改变与调整,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更好地开展移动学习提供保障。
(一)积极保障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主动开展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
1.加大对移动学习的宣传力度,提高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随着各种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移动学习成为可能,但由于缺乏对移动学习相关理论、方法及优势的了解,使得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往往是在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状态下开展移动学习的,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具体规划,学习经常无缘无故地开始,又不可避免地不了了之,学习的持续性难以保证。因此政府及社会应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对移动学习相关内容的宣传,深入到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社区,利用居委会、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微信推文、网络等对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普及。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了解移动学习优势及方法的同时,树立起终身学习和教育投资的意识,积极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开展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2.努力保障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为开展移动学习提供相应的支持。进城务工人员属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恶意加班、拖欠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难上加难。因此,政府首先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保证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规范劳动力市场上的雇佣关系,为进城务工人员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杜绝克扣工资、无休止加班现象的发生,保障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最基础的要求[10]。与此同时,要想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经济允许范围内开展高质量的移动学习,就必须制定相应的优惠条件和政策倾斜,根据不同层级务工人员的消费水平和经济条件,设立不同等级的资源,保证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可以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二)加快建设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主动开展移动学习的内部条件
1.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学反馈机制是检验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评价机制的缺乏使得移动学习无法持续性开展。因此,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应该各尽所能、统筹发力,积极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适合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自测的平台,平台测评结果可作为单位聘用晋升的依据。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可以依据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及时掌握自身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学习安排,稳步推进学习计划,提高移动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移动学习成绩为进城务工人员颁发相应的奖金,并与职业晋升挂钩,从而激发进城务工人员参与移动学习的积极性,持续不断地通过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2.积极构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移动学习共同体。移动学习干扰因素众多,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终止学习。而现如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每个人既是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创造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可以依托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形成各具特色、种类鲜明的学习共同体。在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内,一方面,学员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和督促,避免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被外界各种娱乐信息干扰而终止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共享学习资源,交换不同的观点心得,互相交流答疑解惑,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移动学习的质量[11]。
3.稳步推进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信息素养教育。现阶段,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不仅是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的必备技能,也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立足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低下,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因此要想不被社会发展淘汰,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一方面,可以针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开设相应的课程,让进城务工人员结合自身水平、职业和需求,选择类似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科学基础知识、移动平台的使用方法、信息检索与利用、在线交互技能等相关课程,提高自身对移动学习设备、软件的应用能力,逐步培养对网络信息的搜索、处理、分析能力[12]。另一方面,移动学习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移动技术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将移动学习教师的信息素养纳入平时的考核体系中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信息素养。
(三)努力构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主动开展移动学习的资源系统
1.制定相应的资源标准,保证移动学习资源的质量。移动学习资源由于缺乏相关标准监控,各种资源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这就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资源检索上浪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建立相关标准来规范移动学习资源质量势在必行。目前,移动学习资源相关平台建设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向资源传输,这种模式只能由平台管理者单方面的上传学习资源,学习者只能被动学习所提供的资源,因此不可避免地由于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而逐渐被淘汰;另一种是双向资源传输,这种模式下,平台管理者和学习者都可以上传学习资源,部分学习者可获得报酬,同时也保证了资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但由于学习者的水平不一,上传的资源质量也就很难保证[4]。因此,应该着重为第二种模式的移动学习资源建立标准,为资源的上传和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有效的管理移动资源学习库,通过对移动学习资源质量的把控和考核,提高移动学习资源整体的质量,保证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及时获得有效的移动学习资源。
2.努力推进碎片化学习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资源使得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学习过程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很难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设计学习资源时应该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介绍与阐述,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对所学知识系统有一定了解之后,再以此为基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具体内容的学习。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将新建构主义提出的重构作为应对信息碎片化挑战的解决方法之一,鼓励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跳脱出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以个人兴趣和实际问题为导向,采用零存整取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将碎片化的学习资源重组为新的、蛛网式的知识系统,这种知识系统不再是一种单一学科或专业内部的线性或树状结构,而是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网状结构,它由个人的信仰、喜好、知识、技能、经验等构成,有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与思维逻辑[13]。这个过程不仅培养了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碎片化思维,也有利于知识的创新。
3.开发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移动学习平台。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由于信息素养的缺失,在信息检索和移动学习终端的操作上存在一定障碍,纷繁复杂的页面和繁琐的操作不仅不会让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学习,还会让其产生“该知识点好难”的错觉,潜意识地将该内容剔除。因此,开发一个专门适合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的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在平台上实时同步最新、最热和最前沿的行业资讯,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结合自身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设计该平台应该选择清晰合理的布局和简洁明了的排版,这不仅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在开展移动学习时更加容易上手,也大大节省了其搜索学习资源的时间。与此同时,在资源的编排上也应该注意图文并茂、减少跨页,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避免因视觉疲劳而产生厌学情绪,提高移动学习的愉悦感。
(四)持续发展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主动开展移动学习的技术支持
1.进一步完善各种移动学习终端技术设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已基本可以满足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随时随地学习的相关需求,但想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技术。因此首先要加强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保障网络的通畅,降低网络资费。例如,目前使用的WLAN技术要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在增加热点区域的同时尽量避免干扰,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学习提供基础保障[9]。又比如,在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使用设备相对落后单一的情况下,要着重提高各种移动设备的兼容性,使得相同的学习内容可以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相互传播使用,抑或不同学习形式的内容可以随着移动终端的变化而转化各种形式,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让视频、音频或者文本内容在不同的移动终端上呈现不同的形式[12],提高其使用体验感和开展移动学习的主动性。
2.加快建设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移动学习信息网络。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生活环境的相对闭塞和信息素养的缺失,常常出现即使想学也不知道该在哪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应该重点加强劳动力培训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整合相关学习信息资源,拓宽学习信息发布渠道,建立覆盖城乡的学习信息网络,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例如: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可以在微信上申请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发布公众号,在公众号或相关平台上每天更新本地区的学习培训信息,再通过电视、网络或短信等方式加以宣传,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可以及时获得相关学习培训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公众号和平台上更新岗位空缺信息,让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参与相关学习和培训,提高移动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这一新型非正式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为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群体参与终身教育提供了机遇。但由于这一群体的局限性和移动学习发展的不成熟性,使其在顺利开展移动学习时仍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从二者的契合点着手,重点关注其所面临的挑战,让越来越多的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通过移动学习参与到终身教育的浪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