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探析
2022-12-31樊洋
■樊洋
重大疫情的社会环境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蕴含新的机遇。因此,如何开展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疫情防控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探索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现路径,对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秩序、组织形式,受教育者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海量信息挑战,但同时抗疫进程中涌现的丰富教育素材、生动教育情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基础,与时俱进、科学合理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代大学生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确且坚定的理想信念决定大学生的行为实践,同时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如其来的疫情,猛烈冲击着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考验着国家治理能力,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勠力同心,携手共进,全国上下一盘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此重大疫情为基点,系统梳理和挖掘党中央的宏观决策部署、各级政府结合实际的具体政策安排,建立丰富完善的素材库,在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使其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具体政策理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理想,在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力量源泉,面对疫情大考,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我国以雷霆速度与疫情赛跑,以昼夜不息的努力遏制疫情传播的速度,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上至百岁老人,下至襁褓婴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展现国家的价值标准;灾难面前,举国同心,守望相助,346 支国家医疗队、4 万多名医务人员,冒着危险,驰援武汉,19 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湖北16 个市州[1],彰显社会的价值追求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460 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 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无数志愿者舍小家为大家,充分诠释人生的价值追求。丰富温暖的事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道理与情感想融合,开展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是一场全人类的“大考”,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初心和使命,更考验着各国的政治制度。纵观全球,对比中国战疫和西方战疫的现状与成果,鲜明地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战胜疫情中的强大作用。中国精准防控,动态清零,复工复产,经济稳步增速,持续回暖;反观西方,倡导群体免疫,“躺平”应对疫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通胀飙升,经济几乎一度陷入“停摆”状态。对比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显现的淋漓尽致,事实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提升。这疫情下的中国速度,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彰显人民利益至上,整体利益至上的制度优势;彰显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的制度优势;纵观本次疫情防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无可置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结合中西方疫情现状对比,剖析背后的制度原因,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为全人类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使全人类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中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全国上下一盘棋,迅速构建群防群治的基层防治体系,在最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在中国全民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中国也收到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援助,带有各国美好祝愿的疫情防控物资源源不断运抵中国,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 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对中国表示慰问支持,并积极评价中国为抗击新冠疫情所作的努力。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新增确诊人数屡创新高,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此时,中国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倾举国之力,展现大国担当。到2021 年底,我国已累计向1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0 亿剂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大道不孤,天下一家,面对疫情的肆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同时,世界各国应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形成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全球抗疫的大局着眼,挖掘各国政府和人民休戚与共的精彩事例,使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入脑入心。
二、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此次疫情为高校提供了一种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方式,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性地选择教育方式,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通过网络云端共上一堂思政课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正是将疫情防控中涌现的丰富鲜活的事例融合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之网络聚焦性,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能动性和互动性,用好“互联网+”,更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将伟大的抗疫精神通过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好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塑造作用。
(二)通过短视频平台讲好抗疫故事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传播渠道与平台,使全民进入“人人皆自媒体”的时代。随着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各类音视频作品凭借其快速直观、形态丰富、互动性强的特点,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与共鸣。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短视频平台,基于平台用户基数大、跨度广的特点,最大范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在疫情防控中,鼓励大学生回归现实,寻找自己身边的抗疫榜样,通过短视频平台讲好身边抗疫故事,让大学生在鲜活生动的事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洗礼,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三)通过网络直播深化理念认知
网络直播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兴起的。在极短时间里风靡网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网络直播文化”,深受青年大学生的喜爱。在疫情背景下,由于受到时空地域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直观性、交互性、娱乐性、快速性等显著优势,不定期或有计划地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大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设计完整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认知。
(四)通过VR 技术开展情景教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VR 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VR 技术赋予了教学方式更多实用手段。VR 的交互性和沉浸性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互动性,让教育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为“自主探索式”。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伟大的抗疫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可运用VR 技术,把“教学”变成“实践”,让课堂变得更有感染力。使学生能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疫精神,先进的科技手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活力。
面对疫情常态化,提高网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路径,有效应对新时代、新变化、新挑战,以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同时,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