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淋巴管造影与磁共振结合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显像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2022-12-31车睿贞杜森

黑龙江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美兰前哨淋巴管

车睿贞,杜森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河南开封 475000

乳腺癌为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乳腺终末导管,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前哨淋巴结(SLNB)是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引流的第一站,通过确定前哨淋巴结以及淋巴结是否发生癌细胞浸润可以决定手术的方式[2]。因此,临床中寻找前哨淋巴结以及是否发生癌细胞浸润成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当前临床中主要通过美兰示踪法和核素示踪法两种手段寻找前哨淋巴结,但是两者各有不足之处。其中美兰示踪法为术中的操作,会延长手术时间,并且燃料容易泄漏,造成假阳性[3]。核素示踪法对患者及术者均有辐射损伤,且普及难度较大,临床操作不方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检验水平随之提高,淋巴管造影及磁共振寻找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在临床中逐渐应用。本文就淋巴管造影与磁共振结合显影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女性,年龄在18~65岁之间。(2)符合乳腺癌诊断且无转移;(3)患侧乳腺及腋窝无手术史。(4)无严重疾病史。(5)初次诊断乳腺癌。(6)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乳腺癌晚期。(2)发生转移。(3)不能耐受MR检查。(4)对碘剂过敏。(5)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肝肾功能障碍。(6)孕妇。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造影剂配制

研究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注射液15 mL(0.5 mmol/L)与2%利多卡因注射液,按照15∶2的配方进行配比,混合成造影剂。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患侧乳房外侧乳晕下注射,注射后进行约1 min的局部按摩,以促进淋巴液流动。待磁共振检测完毕后,应在注射处涂用外用抗生素,避免发生局部感染。

1.3 磁共振检查

医院采用GE MR750 3.0T型扫描仪,并采用8通道乳腺专用线圈,患者在检查床取仰卧位。首先,获取T1加权3D快速梯度回波取的轴像,设定参数为TR4.2 ms,TE1.6 ms,反转角10°,FOV340 mm×340 mm,矩阵296×448,层厚为0.7 mm。并于患侧乳房注射造影剂后6 min、9 min、12 min、15 min、18 min及21 min进行连续扫描,每次扫描后所得图像,均进行3D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成像。在MIP图像上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定位,命名为M-SLN。

1.4 M-SLN的诊断

M-SLN的诊断由两位具有放射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诊断。磁共振淋巴管造影阳性的诊断标准为[4]:(1)淋巴管走行迂曲、中断。(2)淋巴结异常增大,有仅轻度强化或充盈缺损。(3)淋巴管出现异常扩张。阴性诊断标准:(1)淋巴管管径走行流畅。(2)管径粗细均匀。(3)淋巴结大小正常,形态规整。

1.5 临床手术

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美兰示踪法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首先依据MR定位的M-SLN切开,取出M-SLN并与MR图像进行对比。再取出蓝染的SLN,定义为D-SLN。将术中所有的SLN进行病理分析,并依据病理分析结果,SLN阳性的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SLN阴性的患者仅行患侧乳腺切除术。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哨淋巴结显示时间及副反应

200例患者中最短显影时间为10 min,最长为17 min,平均显影时间为(11.8±2.9)min。所有患者检查后无明显不适。仅4例患者的注射点周围出现红肿情况,未给予特殊处置后月1.5 h恢复正常。

2.2 MR与美兰示踪法发现前哨淋巴结数目情况

两名放射医师的独立诊断结果有高度一致性。MR定位的M-SLN共228枚,平均(1.23±0.56)枚。美兰示踪剂定位256枚,平均(1.67±0.64)枚。两者在寻找前哨淋巴结数目上存在差异(t=-7.317,P<0.05)。

2.3 核磁共振发现前哨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磁共振淋巴造影诊断M-SLN阳性228枚,病理结果除3枚阴性外,剩余全为阳性。诊断M-SLN阴性135枚,病理结果除5枚为阳性外,其余全为阴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98.68%、96.30%、92.29%。

3 讨论

当前临床获取前哨淋巴结的方式有多种,包括有创活检、染色法及影像学技术。有创活检在临床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可产生诸多的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本人有较大创伤。美兰示踪法有淋巴管漏的风险,易出现假阳性,并且操作难度大。影像学技术包括核素放射、超声、CT、MRI等手段。其中,核素放射法对患者及术者均有较大放射损伤,费用高,故临床应用较困难[5]。另有学者研究发现超声造影对于发现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但是限于超声本身的技术问题,在前哨淋巴结探索方面很难有更深的研究。王秋虎等[6]研究CT在前哨淋巴结中的应用,证实CT对前哨淋巴结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是敏感度欠佳。

核磁共振具有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MR结合淋巴管造影可使MR成像序列显示淋巴结及淋巴管情况。本研究发现,应用核磁共振与淋巴管造影显影前哨淋巴结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淋巴管造影结合MR显示SLN的特异性及准确度均较高。毛细淋巴管仅有单层的内皮细胞,富有孔,对比剂可通过淋巴管直接吸收入淋巴系统[7]。结合MR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分别在造影剂注入的不同时间进行扫描,大幅提高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且乳晕皮下是淋巴管网汇集处,本研究选取乳晕下注射,亦提高造影剂吸收效果。

综上所述,淋巴管造影结合MR对前哨淋巴结显影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且该方式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费用较低,在临床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美兰前哨淋巴管
淋巴管栓的研究进展*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有用的关节“下水道”
——淋巴管系统
足部淋巴管分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乳房活检方式对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
胡盛海
沈美兰落户上海
刘美兰:写出自己的诗行
第二次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