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理念在自主餐点中的有效渗透
2022-12-31张利芳
文 张利芳
在课程改革中,幼儿园要将游戏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餐点环节,我园改传统餐点为自主餐点,让幼儿自主选择,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中享用点心餐,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
一、整体规划,营造良好的餐点氛围
(一)合理布局,方便操作
我园对班级空间进行整体审视和规划,使幼儿在整个餐点过程中操作更加方便,也便于教师和保育员管理。在这个区域中,教师进行功能划分,将餐点区分为备餐区和用餐区两个部分。幼儿进入区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教师都进行预设,尽量做到合理、宽敞、便利。
(二)巧妙装点,营造氛围
为了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适当的“软装”必不可少。教师在餐桌上铺上小碎花或格子台布,再放上花瓶,突显田园风格;备餐台准备了取餐盆和点心夹,方便幼儿取餐;饼干盒风格各异,小巧精致。有的班级还装上了灯带,营造温馨的气氛。
二、环境支持,挖掘教育的最大价值
(一)环境布置——隐性支持
在自助餐点区创设之初,幼儿进入区角后不知道如何完成用餐,每次都需要教师提醒。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画出操作流程并布置上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何要求,用完餐怎么做……通过解读图示,幼儿很容易掌握流程。
(二)餐点提供——价值开发
教师要将幼儿的生活活动与“五大领域”对应起来,努力挖掘自主餐点中蕴含的发展机会。其中,餐具和点心的提供就包含许多教育价值。在提供夹饼干的工具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工具,如勺子、长短柄夹子、筷子等。幼儿在使用工具时,能锻炼手部小肌肉动作。提供的点心要多种多样,如不同形状、不同口味等;幼儿在取点心时,能数一数块数、说一说形状、比一比区别,以此提升幼儿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此外,幼儿还能够在同伴交往中提升社会性能力。
(三)自主记录——图象表征
为了解幼儿用餐的情况,每个餐点区都会设置用餐情况记录墙。记录墙形式丰富多样,不同年龄段幼儿可以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通过插能量棒,记录自己的用餐情况;中班幼儿记录的内容相对丰富一些,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插牌或记录,让用餐情况更加清晰地呈现;大班幼儿记录的方式更加多样,可以用表征的方式,利用图象、符号等记录餐点情况,如吃的什么、吃了多少、明天想吃什么、想和谁一起用餐等。
三、组织设计,体现儿童为本的理念
(一)环节安排,以儿童为本
以前,幼儿餐点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幼儿需要排队洗手、拿杯子,等待保育员逐个倒上牛奶,然后再进行用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我园尝试自主餐点与游戏环节进行融合,游戏时间就是幼儿的餐点时间。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活动时间。游戏开始,点心时间也随之开始。幼儿根据意愿进入用餐区,享受自由的时光。
(二)问题解决,以儿童为本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遇到幼儿扎堆进区、个别幼儿用餐过慢影响其他幼儿等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后,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他们设法解决。经过再三讨论,幼儿决定用不同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班级在用餐区放置了一个按铃,一名幼儿用完餐就按一下按铃,其他幼儿就进区用餐;有的班级采用传声筒的方式,一名幼儿用完就找一名同伴来用餐;有的班级用椅子来控制人数,确保不拥挤。
(三)管理过程,以儿童为本
自主餐点旨在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自主餐点管理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每天安排值日生,协助保育员准备点心,布置餐桌,做好各项餐前准备等。点心环节结束后,值日生也可以和教师一起收拾餐桌,整理餐具,不但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在自主餐点尝试中,幼儿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原来的等待用餐变成了主动用餐。幼儿在自主用餐中享受乐趣和成功,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都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