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思政元素选取与融入
——以《大学生艺术摄影》课程教材编写为例

2022-12-31李晓红郭凤臣邹石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艺术摄影摄影育人

李晓红,郭凤臣,邹石杨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2.长春市第十七中学,吉林 长春 130021)

2019年12月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中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总体目标中指出,“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把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贯穿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实现专业课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要做好“授业”和“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使得科学的思政教育进入现代课堂。

一、“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是落实教书育人要求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教材建设要抓好顶层设计,打好思想政治改革攻坚战,着力形成从“思政课堂”到“课堂思政”的全程效应。抓好教材建设管理,把好教材选用关、管理关、建设关。把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中编写更多体现价值引领、兼具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的好教材。在“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方面,要做到建设和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架构,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教材工作的领导;把编写高水平教材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主动加强对教材建设的谋划和布局;严格落实教材管理责任制,严把专业课程思政教材的质量关。

(一)编写要灵活,体现不拘一格

一本好的教材就是一个好的导向、好的助手、好的工具,会给整个教学过程产生一个好的效果。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之间不能喧宾夺主,要主次配合;不能单方努力,要相互渗透;不能大张旗鼓,要润物无声;要优化教材的编排结构,提供丰富的思政素材,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和艺术思维的方法。要体现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教材特色形式。

(二)编写要实用,体现教育宗旨

以“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编写为例,摄影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较好试验田,可以深入挖掘其中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是摄影专业课程本身所独有的价值倾向、家国情怀;二是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摄影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所讲授的知识点之中,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实现思想引领,从而使学生时刻心系国家和民族,强国有我,请党放心。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内容应体现时代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

(三)编写要清晰,体现整体层次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及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进行,体现学科特色的内容补充和凝练,体现教学风格、知识水平和学术特色。教材内容上让学生看到、想到、悟到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学生看到,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想到,可以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想到更多的可能性。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悟到。

二、“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中的思政元素内容

(一)思政元素要体现中国文化精神

“课程思政”元素要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无价的瑰宝。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播先进文化,让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以“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编写为例,思政图片的选取以革命红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为主。

(二)思政元素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的一大课题。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教材编写和教学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了使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运用议题教学、借助互联网资源等方式,时时处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编写为例,在摄影史、摄影欣赏、摄影构图、摄影创作设计等章节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构思,展开创意想象的翅膀,引导大学生求真、求美、向善,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三)思政元素要体现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一种自律行为。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积淀好坚实的科学文化底蕴,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在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方面下一番功夫。要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不是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之外另搞一套,而是在原来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以“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编写为例,在摄影课程实践过程中,教材内容引入了摄影行业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基本规范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并在自我层面引导学生遵守摄影职业规范、法律法规。

(四)思政元素要体现社会公德要求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课堂是多元的,顺应时代的“课堂思政”就更是要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力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公德心”。以“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编写为例,要使社会公德元素融入每个章节,通过一张张摄影图片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社会正能量。

(五)思政元素要体现师德风范

高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师德显得越来越重要。师德,是成为一名合格老师的道德底线。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广大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专业课程教师在思想和情感上时刻要是有思政意识的,培养思政能力和素养。如果还不具备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应尽快“补短板”。

三、“课程思政”教材建设思政元素选取的原则

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应坚持一定的原则,必须认识、把握和运用这些原则,才能保证“课程思政”教材建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应坚持如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大学生艺术摄影”“课程思政”教材建设中,我们坚持课程思政元素贵精而不在于多,选取重要的、恰当的、较好服务课程目标、章节目标实现的思政元素作为课堂呈现的对象,而避免面面俱到;贵在有效实现增强学生内在认同,而非思政元素概念的简单传递与表达,根据艺术摄影课程知识点与教学环节,寻求思政育人结合点,凝炼出思政元素,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二)创新思维原则

我们要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的好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符合教育规律,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生活,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我们更多来研究探讨如何在教材中融入科学、艺术和人文,引导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教材中讲授学科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启发学生在科学上要“求真求实”;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求知兴趣,培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材的编写语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要全新思考,有所创新。

(三)突出重点原则

教材编写要突出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思政元素的融入来说,要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关键,要强化“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常常会说到,新时代课堂要注意细节,可是这不代表每一节课程、每一个章节里都要融入思政元素。思政内容不是万能的解锁钥匙,思政教育的作用只有在可以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用起来才事半功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积极思考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把思想素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四)注重实效原则

当然还要注意的就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原则,这里的“实”,是“实际、实情”之意,“效”指的是“效果”。时代在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和运用,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事动态,贴近生活实践,与时俱进、与“实”俱进。当下发生的事情、国内外的热点事件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最好的教育切入点和最佳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点。将最新的、最富时代气息的思政元素,因时制宜融入教材中,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大道理”引导“小道理”,需要哲学思维。

四、“课程思政”教材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

“思政”与“课程”的关系,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而非“眼中金屑、米中掺沙”。“课程思政”教材编写亦应如此,在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同时,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我们认为“课程思政”教材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我们所说的灌输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满堂灌,而应注重启发,循循善诱,润物无声。渗透应注重“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着力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要切实增强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有发展思维,就是要有创造思维。“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应到社会实际中去发现、去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引导学生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通过社会实践,认知国情,增长才干,磨炼毅力,奉献社会。在《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中,用摄影理论来分析作品,用实践作业来检验理论。

(三)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而现实则是历史的延续,二者密不可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等等,使思政教育元素较好融入其中,发挥育人作用。在《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中,以摄影史上的名家大作,摄影大师人物来体现历史,以现代作品来展现现代现实。

(四)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讲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有这样的自信和底气,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原则。要挖掘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取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中,以摄影作品的直观进行显性教育,以摄影作品的间接进行隐性教育。大学生艺术摄影包含大量审美意识培养、艺术价值评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环保理念传播、创新思维构建、爱国情怀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巧妙地融入教学中。

(五)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同样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问题。“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过程中,要牢牢把握共性与个性相融洽的原则,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要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大学生艺术摄影”教材中,基础理论属于共性,用不同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上体现个性。

五、结语

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统筹布局、精心谋划,路线清晰、层次分明,领导重视、建章立制,让改革反映到了课堂,体现在了教师,落脚到了育人实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从战略高度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牢牢抓住课堂育人的主阵地,将高校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到一线课堂,教师思政工作从宏观抽象要求转化成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案,找到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关键枢纽和有效抓手。这件事情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得好不好,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底色能不能打好。

猜你喜欢

艺术摄影摄影育人
谈谈犬像艺术摄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古装戏剧艺术摄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探讨艺术摄影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