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叙事:红色主题出版的话语建构与传播路径

2022-12-31戴竹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时代国家

戴竹君,姚 圆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主题出版指的是“围绕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大局,就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题材、重大理论问题等主题进行的选题策划和出版活动”[1]。我国当前的主题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的历史事实,而出版所具有的鲜明的思想性和导向性也让主题出版成为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的风向标,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的特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就成为出版领域的中坚力量,是出版业的核心工作。传播时代正能量是主题出版的主要目标。主题出版不仅反映时代主题,也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在新时代,我国的主题出版工程要按照国家对精品出版物的要求,在内容上深耕细作,在传播模式上不断创新。

一、红色文化与红色主题出版

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积聚了历史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进程中逐步发展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宝藏[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也是党和国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红色主题出版是出版行业基于红色文化而创设的,其内容集中描绘和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的奋斗历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在新时代,关注国际社会热点问题和传播中国故事,成为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之音,红色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丰富,在国际传播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价值和时代进路

(一)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价值

解读钩沉史迹,回应时代命题,是红色出版的使命。自21世纪以来,红色主题出版逐渐成为主题出版的强音,打造内涵丰富、双效兼优的红色出版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学者们从红色出版与红色文化的关系方面分析,认为红色文化是红色主题出版发展必不可少的精神土壤;从价值方面分析,认为红色出版是具有意识形态宣传功能和教育属性、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的文化切入点。这些研究成果大大地丰富了红色主题出版的内蕴,扩大了红色主题出版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纵深推进,红色主题出版在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主题出版成为唱响中国好声音的独特存在。

(二)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进路

1.教育国民,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大局,是红色主题出版的立足点。红色主题出版有两种基本进路:一是红色主题出版物应满足国内受众的文化需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新时代的读者讲好红色故事;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意识形态的传达与被读者所接受,进而实现国家认同。二是整合力量,面向国际,将价值引领与中国故事统一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对外话语权。

2.传承红色基因,构筑红色文化新内涵是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使命和责任。对内,红色主题出版需要回应读者的需求,挖掘具体的故事元素与样本资源,将思想性、艺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在媒介融合环境中找到动力与生机,构建红色主题出版当代话语体系,为新时代的读者讲好红色故事。对外,红色主题出版则需要构建中国话语的独特性,传达出中国的政治理念和文化魅力,展现中国的话语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讲故事-话语权-软实力”的叙事逻辑。

三、 多元叙事:红色主题出版的当代话语与实践策略

叙事就是“讲故事”。讲故事是人类最古老、最简单、最有效的话语实践。叙事理论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往往与媒介真实、符合建构、新闻话语等内容紧密联系,主要体现为通过叙事语言来建构相关的社会经验及其认同文化[3]。中国正朝着现代化强国迈进,红色主题出版要通过叙事理论和叙事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文化认同。既讲好中国传统故事,也在传统故事中注入新内涵,通过改革开放故事传播中国公信力,通过现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故事传播中国创造力,讲好中国现代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一) 国家叙事与地方叙事:红色主题出版对中国精神的挖掘

1.国家叙事

(1)国家叙事的内涵。国家叙事是指国家通过向国际社会阐释自己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目标定位,达到让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明确本国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定位的目的[4]。不同国家的学者对“国家叙事”有着不同的描述。美国学者埃里卡·穆克吉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国家叙事,它能帮助其国民认同其民族文化[5]。国家叙事的政治功能属性明显。国家叙事对内可以引导国民的认知,达成共识;对外则可以展现国家的形象,使国家获得国际认可。

(2)国家叙事与主题出版。从国家叙事的视角看主题出版,其核心是建构中国叙事体系,建立清晰而明确的中国叙事观。叙事体系建构,一是需要挖掘中国好故事,二是需要讲好中国好故事,三是需要传播中国好故事,以达成对内形塑国民认同和对外展现国家形象的目标。这就需要红色出版深入挖掘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宣传属性和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作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主旋律,长久以来作为中国的国家叙事被书写、建构与传播。红色主题出版则需要通过策划开发选题,以出版精品的形式来加强、深化国家叙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集中展示了中国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对于世界各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及内外政策具有特殊意义。

新时代的红色主题出版要抓住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首先,出版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站在学术前沿,做到理论自觉,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做好主题出版的选题策划。其次,国家叙事往往以文化为驱动,以重大时间节点为轴线,红色主题出版应做到提前布局,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纪念活动的时间节点进行叙事。

当前,我国的红色主题出版已经以国家叙事的视角进行了实践,以重大节日为轴线,出台了与其相关的各类红色文化图书。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许多出版单位以“献礼建党100周年”为引,出版了一系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红色出版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将价值引领和国家叙事相结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2.地方叙事

(1)地方叙事的内涵。地方叙事指“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以地方为主体和自我完整单位所完成的叙事”[6]。地方叙事体现对地方情感归属的追寻,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构建。故事由不同的人物、情节和场景构成。中国故事同样也有不同的诠释,细划到不同地域,也就是地方故事。受民族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深重,每个中国人既是国家的,也是地方的。地方叙事的图书承载着地方信息,“影响着个人和群体对自身生存空间的情感归属和忠诚”[7],这也使读者通过图书信息寻找地方印记,建构地方形象,在地方叙事中形成地域认同。深挖地方红色故事,以地方叙事深化国家叙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开展区域形象的故事化传播,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传播力。

(2) 红色主题出版的地方叙事实践。在新时代,我国提出在进行主题出版活动时要“彰显地方特色”“挖掘地域优势”,抓住地方发展机遇,从地方叙事入手,以地方为切口,用地方语境展开叙事,从而让主题出版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地方出版单位应抓住机遇,把握红色主题出版的方向,以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基础,发挥地域优势,做出地方特色。在新机遇下,很多地方出版社做了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红色主题出版的地域叙事选题逐年增加。

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直都是主题出版的重点,而从重要历史节点的区域叙事入手,可以让地方出版单位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区域叙事优势。比如,2016年的主题出版的重要选题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在贵州——伟大的转折》等图书体现出长征历史的区域叙事优势。再比如,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广东等改革开放重点地区的出版单位就抓住机遇,分别出版了《上海改革开放史话》《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史(1978—2018)》等图书,以重要历史事件体现地域的特点,介绍本地区改革开改的成功经验,展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拓展了主题出版的地域叙事空间。地方叙事还可以通过深度挖掘和细致梳理本地的红色资料形成地方叙事系列,如山西省的出版单位就出版了《八路军发展史》《大寨沧桑》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出版物,基本构建起覆盖广泛、特色鲜明、分类科学的红色出版体系。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出版物既展示了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让红色主题出版的教育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多展现渠道,极大地丰富了主题出版的内容。

地方叙事是国家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是一种正向同构关系。出版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主动对接国家战略,达到国家叙事的目的。地方叙事的情感归属也让读者与红色主题出版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在激发读者的家国情怀、塑造统一的核心价值、国家政治认同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构建红色主题出版的多层叙事体系

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通过宏大叙事来展现中国发生的巨变,也需要从微观叙事的小切口来呈现社会的变迁,让主题出版的深度、温度充分体现。多层叙事体系也会让红色主题出版凝聚品牌特色,提升文化传播力和产业竞争力[8]。

1. 宏大叙事。宏大叙事又称“元叙事”,往往从国家发展、社会变迁、民族命运等占据时代主导地位的视角出发,建构叙事的“政治—历史”大框架[9]。宏大叙事模式是红色主题出版的常用模式,具有指向一致性和统一性,通过传统中国文明复兴故事和现代中国的发展故事等来讲述中国革命与发展的伟大征程,传承红色基因,描绘发展宏图,形塑国民认同。比如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历史不能忘记》等主题出版物就通过宏大的叙事展现中国抗战的伟大历程。这些记录中国革命伟大进程的红色出版物,架起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整体性框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阅读价值,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微观叙事。微观叙事多从人伦、亲情、友情等方面展开描述,往往着眼于一些细小的、具体的、日常生活化的故事。互联网新技术等使世界既多元又多极。相比于宏大叙事,在“微时代”,小故事、小人物等微观叙事更能贴近民众,更能让民众产生共鸣,是宏大叙事的有效补充。红色主题出版在宏大叙事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走向微观层面,以民众个人生活的小切入点来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个体的生命历程和生命记忆,让人们通过个体的“小历史”来窥视大历史,成为大时代的微观缩影。例如,《大国工匠李万君》一书始终抓住李万君同志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成才这条主线,既描写他在落榜、择业时遇到的苦恼,又再现了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献给中国高铁事业的党员风采。它通过李万君的成长故事和个人视角微观叙事来讲述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将个人与时代的变化结合起来,既展现了时代风貌,又弘扬了时代精神。《长大后我想成为你》是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重点打造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讲述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故事,激励和教育孩子要肩负责任,成长为有担当的好少年。

无数故事、人物、场景的综合,就是中国故事,能呈现当代中国人和现代中国的形象。从精英到草根,故事风格多样;从宏观到微观,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协作。叙事形式多元并存,才会让中国故事更全面,更有立体感,更好地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三)跨媒介叙事:架构红色主题出版的新型传播形态

1.跨媒介叙事。“跨媒介叙事”是美国教授亨利·詹金斯于2003年提出的。跨媒介叙事通过多元的媒介形式,为受众营造和呈现丰富的故事内容,满足受众的情感体验,是媒体协同生产的体现[10]。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悄然改变。跨媒介叙事的传播方式为学界和业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效路径。亨利·詹金斯认为:“一个跨媒介故事横跨多种媒体平台展现出来,其中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不同媒介平台在故事组织、故事传播和互动过程中重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能够让叙事过程更连续,延展故事的解读空间,在叙事表达上借助新兴传播技术,促进出版物与受众之间及时、有效地互动,不仅能传播红色文化,还能以媒介平台的不同形式吸引受众参与,依托动态的展现形式和丰富的叙事线索,最大限度地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媒介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出版内容包罗万象,本身就具有融合特质,与融媒体有着共通性。不同平台有其各自的文本结构特征,不同媒介有着不同的叙事优势。红色主题出版需要拓展传播渠道,架构新型传播样态,让不同的媒介发挥各自的长处,让故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让故事更加生动,从而提升主题出版的传播效果。

2.红色主题出版与跨媒介叙事。在当今的新时代,融媒体的理念和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包含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出版物让叙事有了更多的表达形式,融媒体出版物的互动性带给受众不同的感官享受和互动服务,拉近了出版物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商务印书馆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热播时推出了同名图书,随后又推出同名连环画,这些出版物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出读者及市场对红色主题图书的高度认可。人民出版社的红色主题出版传播几乎覆盖了数字内容传播的全部形式,通过智能技术向受众精准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多类学科知识。

红色主题出版应不断加强融媒出版创新,实现主题出版物抵达受众的精准化、细分化,提升主题出版物的影响力,通过技术手段融合创新,不断塑造红色文化产品的新体验、新介质,让红色文化变得有意思,有感情,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语

传承红色基因,传递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是红色主题出版的时代课题,多维叙事让中国故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时代意义。出版业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技术带来的各种挑战,找准定位,统筹布局,在选题策划上深耕细作,善于运用新技术、了解受众的阅读喜好和需求,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叙事形式出版高质量的红色精品,创新出版形态,让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能看到中国故事,听到中国好声音。

猜你喜欢

红色时代国家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追忆红色浪漫
把国家“租”出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