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2-31李赛格刘晓霞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吉林省主体政治

李赛格,刘晓霞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会的不断成熟,网络与现实呈现着日益紧密的交织与融合,“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1]作为现代社会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在大学教育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值得高度重视,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2]

一、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针对省内高校的深入调查,从具有代表性的26所高校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当前,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见成效,呈现如下特点: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步形成体系

在近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中,吉林省各高校普遍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全部具有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力,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育人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各高校针对学生主体的不同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优势,广泛开展了学生自主网络学习微课、易班等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网络教育不同模式。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再到“双主体”转变

在所调查的高校中,各高校不仅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而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大学生开展网络主播、网络小剧场等形式多样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主导课堂,分配资源,引导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参与度低。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充分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学习积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打开了空间。

(三)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元化

从全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看,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与全国接轨。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具备学科评估A级以上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高校,均已经开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课程,广大师生十分认可、兴趣高昂,已经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化传播。一些具备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高校,比如吉林农业大学建设了红色教育基地,运用网络VR技术让人们切身体会、身临其境,从而模拟真实情境实现教书育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建设专门VR实验室,方便学生学习红色文化。

二、吉林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广度、深度、力度、精度、进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相较国内其他省份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主体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主体层面,现阶段大学生关注焦点不同于以往,大部分学生日常上网侧重于娱乐,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打开教育网站学习充电。从学校主体层面看,哪怕是985、211院校,掣肘于国内高校“难进易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如何选择日常生活很难具有强大的约束力,这就导致热爱学习、懂得学习的永远都是一小部分人。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传播性强、方便快捷、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地点和形式,一旦这些作用无法发挥,网络教育也就失去了其独特优势,缺少了原有的意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特色创新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或网页,但从近3年对大学生群体采样中取得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知道和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占比仅为65.8%,知晓率并不高。有的高校在设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简单照搬书本内容,缺乏生动的语言和独具特色的网页设计,设计者不用心、使用者不走心,很难吸引眼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不到明显的作用,更无法及时准确地指导和规范大学生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经过了短暂的网络教育发酵,许多高校在简单探索后并未享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丰硕成果,反而往往都是难见起色。为此,大部分高校网站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转型,网站主要侧重于宣传学校工作职能,尽管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板块配备了所需的硬件设施,但却疏于维护,甚至干脆不再维护,这种做法都不同程度上浪费了网络资源。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跃用户占比仅为64%。其次,高校资源共享程度远远不够。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吉林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共享率不足50%,这也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较为隔绝的“孤岛”状态,“自弹自唱自拉”,没有从全网角度形成数据共享、教学共享、资料共享。

三、吉林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

“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运用各类资源,创新手段方式,把高校思政网建设成为新时代思政工作的优质资源,增强网站核心竞争力,以优质资源吸引资源、配置资源、创造新的资源。”[3]为此,吉林省高校应立足不同维度,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的网络教育资源,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

基于互联网生态环境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引领性特点,在“广度”上,应充分调动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将网络教学“做到学生心里去”,推动覆盖全体师生。在“深度”上,则应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独特优势,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想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得入脑入心,就绝不能简单地去利用网络手段“报道动态”“传递文件”“复制教材”,而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采取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技术等新颖别致的方式,将“新四史”、党的先进理论以及先进人物事迹等内容重新整合,这既易于大学生记忆学习,又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创新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厚植育人根基。

(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有力度,又要有精度

在“力度”上,应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情况纳入思想政治教师绩效考核指标,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通过将学习成绩计入总成绩的方式下达硬性指标,推动大学生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网站的使用频率。在“精度”上,应当精准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符合本校特点的“专题思政课”,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经验。

(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既要有进度,又要有长度

在“进度”上,各大高校要想尽快取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成果,就必须将全面提升本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上日程表,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校领导必须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将推进全校师生“讲政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同时,在保证进度的同时,也应保证“长度”,一方面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加强教育培训,持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动向始终同党、同人民保持坚定一致;同时加强学生群体的政治建设,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倾斜政治教育,探索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改良方案,持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趣味性、传播性,进而带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步。

实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趋势,体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日渐完善,现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猜你喜欢

吉林省主体政治
论碳审计主体
登泰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