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现实意义
2022-12-31高溪茁张文智
高溪茁,张文智
(1.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00;2.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经由毛泽东思想最初的开创性的定义与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构想与习近平科学、包容的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完善与丰富,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掌握理论飞跃的几次关键节点,明确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下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性,在既有的著述与研究的基础上,回顾来路、展望前程,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使已有的理论成果获得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引导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之路。
一、科学地建立理论史研究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客观且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科学性与阶级性有机结合的理论体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体系及其历史发展过程,是我国在实际建设中合理应用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科学理念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至关重要的前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首先应注重从整体到部分的系统性认知;其次,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研读入手,将关键的历史节点梳理清晰、穿针引线,有助于纵向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此外,应当聚焦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局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历史阶段与不同客观条件影响下发生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首先,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整体性把握,要宏观地、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点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理解理论的过程中,应当有条理、有体系地按照理论成果诞生、传承与演进的历史进程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只有运用科学的、整体的视角,有条不紊地对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理解以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整体性研究与按具体组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的关系。
其次,一部部阐释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各国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个历史坐标,它们以有迹可循的成书年代、写作背景、思想体系等鲜明的特征,标示着理论发展的一个个关键节点,又通过一系列的著述的沿革展现了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深入学习具体的理论经典,有助于加深对特殊理念的理解,而全面地总结经典著作的整体系统,则有助于把握理论发展的总体走向与根本特征。在基于著作研究展开的理论发展史研究中,应当用发展的、变动的眼光审视经典著作,将其中根本性的、创建性的内容发扬光大,并且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其中的理论进行合理的、创新性的阐释与实践。对待诸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进行再阐释、再发现的内容,应当保持发展的眼光,善于分辨,将对理论的抽象研究置于具体的历史过程与现实情境中,才能更加清晰地把握以经典著作为线索的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和脉络。对待国内与国外、传统与新近的不同种类的社会历史理论,要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1]一方面,对作品中符合实际、具有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应当批判性地借鉴和传承,对其中偏离实际、背向历史客观规律的论述,应注意在批判这些思想内容的同时,分析此类谬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借鉴这些错误范例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在分析既往的理论著作的时候,应考虑到这些社会历史理论所受的认知局限与历史局限,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程度、地域文化、阶级偏见和固有思维对这些作品的认识的限制。
除此之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还应注重与当下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新发展与新变化,重视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它系统地“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3]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而世界局势也瞬息万变,在当今时代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将理论用于指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密切关注国际局势,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近成果,并且结合时代特征以及社会实践的需求推进关注社会问题、针对实际需要的理论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也是一个秉持绝对与相对、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过程,应当在宏观与微观相互补充、整体与具体相辅相成的著作研读方法的帮助下,加强对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认知,使理论研究的视角更全面、更深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与时代步伐
每一个时代的思想、理论等精神成果,都是该时代的社会历史的产物,同理,在进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也依照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非一成不变地传承既有的经验,而是随着实践过程不断更新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形势、现实目标促成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差异及其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5],不断调整和发展既有的体系,促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伴随中国克服艰难险阻,始终服务于人民、致力于指导实际建设,彰显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次飞跃入手。
第一次飞跃:毛泽东首次定义了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对如何使这一科学性和创见性的概念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中进行了后续阐述,为正确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吸取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避免原封不动地照搬国外理论,避免断章取义地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行接轨中国实际,而是在应用与发展中对既往的理论合理扬弃、适当改进、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民族形式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且灵活的结合,领导人民在国家的经济、思想等建设的筚路蓝缕的实践与探索之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活用在各个领域。
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开拓性地为马克思主义在未来的发展探明了前进之路。此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群众史观为基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的建设,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6]
第三次飞跃: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文化与教育上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启新篇章保驾护航,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与方法路径。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中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相辅相成,又展现出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相辉映,既展露了中华民族宽广博爱的伟大胸怀,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提供了中国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对应着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作为团结中国人民共同奋进的精神支撑、指导党和国家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走向和谐发展的光明之途的重要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革新的过程也侧面反映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领导人民一路前行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面对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发生转变的主要矛盾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伟大飞跃为时代和人民的期望交上了杰出的答卷。习近平所引领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在百年来的砥砺前行中所收获的历史成果的时代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重要的飞跃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革故鼎新、实事求是的理论品格。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性与世界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同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民生与未来息息相关,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事业,同时,在全球化的时代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思想成果与实践经验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贡献了中国力量。只有明确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的精神基石地位,了解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使中国繁荣富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今时今日仍旧焕发的蓬勃生命力不断加强创新力度、推动国家的建设,才能引领世界共同迈向共产主义愿景中和谐发展、和平共进的未来。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选择。在实践中不断为现实建设中总结的经验所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各族人民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将党和人民紧密维系在一处、使大家“拧成一股绳”的不朽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不断革新、开放且自我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引领党和人民在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7]在与实际国情密切相关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容置疑的科学性、先进性。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经验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实际发展需求、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道路所得出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总结,为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展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并且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中国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中,对于世界的影响力、感召力也不断增强,”[8]当下世界形势瞬息万变、错综复杂,欧美以所谓的“自由”与“人权”为思想旗帜,实际上却造成了混乱,可见脱离实际、背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口号与空想无法成为一个国家长久而坚实可靠的思想支撑。当今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悬殊的贫富差距带来的矛盾冲突和社会乱象纷纷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问题以及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致命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有着以人为本的悠久传统、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指导、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民族团结一心的宝贵经验更显得至关重要。在新冠疫情、极端气候等时事使世界局势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不确定性的当下,更是中国砥砺前行、将中国智慧传播给世界的重要契机。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中国已经以强大的实力向世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想的科学性,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