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STEAM教育理念推广
2022-12-31吴秋雯
吴秋雯
近年来,强调科际整合的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学,Art艺术,Mathematics数学运算,5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简称为STEAM)综合素质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上日益推广,很多学校都开始将少儿编程、AR/VR、3D打印等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跨领域、系统性和逻辑思考等能力。博物馆作为辅助性教育机构,一直是中小学课堂教育资源互补的对象,一般也都和中小学保持着良好的馆校合作关系,协助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博物馆有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文物藏品,能补充中小学校的空白;博物馆长期专业研究成果和影音资料积累,可以解决教师的教育资源需求问题;博物馆虽然社会教育的重点不在科学理念和专业技能上,但能以丰富的展品为综合素质教学提供艺术知识、设计思维和美育传承等。目前国内外教育学界也对博物馆如何与中小学协作推行STEAM教育展开研究。因此,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交馆)也顺应趋势构建了一系列以STEAM理念为基础的课程,以配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社会教育。
一、STEAM教育的发展
1991年,美国政府在长期统计后分析出必须提升学生在科技、系统、计算方面的能力,以满足全球化知识型经济下的竞争力和信息产业需求,提出结合创客运动精神,采用跨领域课程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运用技术、创新与善用多领域媒介的能力。在实行过程中,人们发现STEAM将原本分散在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相关课程统一联系、结合成一个跨学科的探究真实世界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沟通合作、拟定计划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自从STEAM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各国均加大资金投入和立法推动,其中美国还将每年的11月8日定为国家STEAM日[1]。值得注意的是初行阶段STEAM是不包含艺术的。推行过程中,教师发现艺术与科学技术一样重要,过于偏重科学技术的话无法达到全面教育的目标;此外,学生的成绩虽有进步,但深层次的问题解决和系统思维能力却表现平平,甚至有创造能力下降的情况。将艺术加入后,形成了现行的STEAM教育理念,使得青少年教育阶段更加完整系统,也使科学和系统教育融入艺术教育达到展现创造力、创意、设计性、美学的目的。一般来说,欧美各国的现行中小学STEAM教育课程的实施,大致是以跨学科课程方式进行,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组成教育团队,然后以选择特定课题学习方式规划课程进行,以分组方式讨论和合作,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经由动手实践想法和制作,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发展设计与解决问题[2]。完整妥善的STEAM课程,可以让学生更了解科学和艺术理念,更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创造力、系统性、思维性以及社交沟通能力。
二、STEAM教育的现状
STEAM教育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局限,主要包括STEAM课程经常着重于科学技术的创客教育而忽略了艺术领域的融入、课程设计难、各学科教师对跨学科的知识贮备不足、经费不足、课程准备和实施的时间太短等,需要中小学和教师视情形分别加以克服。目前,欧美STEAM教育在教学中强调以专题化、跨学科以及研究导向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在软硬件及内容上尽可能使用非固定的开源化资源;教师扮演推动者的角色,以利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并提供学生正向回馈;同时鼓励学生去试错、容忍失败、弹性思考等[3]。
目前国内的STEAM课程大多集中于科学课程或科技领域课程,也就是以科技课程为主再加入艺术元素进行教学,很少有以艺术课程为主再加入科技元素的案例。海交馆就和泉州教育系统联合推出“书法看招”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教师以泉州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点中的书法为主题,以小学四、五、六年级为教育对象,辅导学生经由实地探访、参观、采访和馆内、相关世遗及考古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书法作品的保存价值,然后在语文和美术教师的指导下,以AR、3D立体拓印等技术呈现书法作品并熟悉课程内容。
在中小学校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的情况之下,博物馆作为一个和中小学互补关系的补充性学习场所,相应地需要在学研合作以及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内容上进行对应调整,并在定位上思考如何协助中小学推动含有STEAM的素质教育课程[4]。尤其以海交馆这种以特定类别的历史主题文物为主要展览内容的博物馆,更需要思索如何有效地协助中小学的人文科、艺术科教师素质教育课程的转变。虽然专题历史类型的博物馆在展览内容的研究重点在相关的特定人文历史方向,但仍然可以从艺术、系统性的角度多层次跨科目诠释展品并应用到教学中,尤其专题历史类博物馆在诸多限制中加强艺术与科学领域的社会教育,是提升展览内容、保持话题性并维系地域联结关系的优良做法。目前,海交馆对应STEAM主要集中于两个措施,一是针对广大师生推出带STEAM属性的社会教学活动,如泉州湾宋代沉船等馆藏文物的3D打印课程等手工课程;二是针对宣教部为主的单位员工进行STEAM教育思维的培训,如邀请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和泉州本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的传承人一起开展的船模搭建体验课等福船文化系列活动,在各专业学科之间保持平衡、共享资源、多向学习。
三、海交馆开展STEAM教育课程
海交馆希望通过引入STEAM教育理念,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充实学研合作的内容,从自身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特点出发,掌握博物馆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优势,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为学校和广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教师提供更贴切的协助。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虽然在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等方面有不少相同之处,但在进行方式、学习活动的特点上还是有不少差异的。博物馆教育是一种以藏品为主的导向性教育。由于博物馆拥有丰富多样性的馆藏,馆内研究人员拥有考古、文物修复、历史研究等相关知识,是学校教育很好的互补对象以及教师知识的扩展来源。学校教育偏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博物馆偏向意识的学习。博物馆教育是一种特定内容的自发性学习、不定时学习,是让观众将展品实物与个人意识产生链结,并使观众产生兴趣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博物馆社会教育人员的角色更偏向作为观众吸收知识的催化者,与严谨高效的学校教育不同。博物馆教育包括了纵贯参观过程前、中、后(预习、学习、复习)三阶段的学习,教育效果受到观众个人教育情况、职业兴趣以及周边环境等个人综合素养的影响。因此在观众离开博物馆后或在博物馆以外的场所中,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出版品、演出活动、文创产品等还可以继续发挥延长教育的时间、记忆、审美等作用。综上所述,博物馆有先天性的多种优势条件,适合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STEAM教育活动,并以学研合作、馆校合作的方式为中小学提供教育协助。博物馆拥有大量的文物藏品以及与展览相关的高清图片、影视、PPT等信息化内容,可以提供中小学不易取得的教学内容。博物馆可以作为中小学推动STEAM教育面临的教学方案或教师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助力[5]。
以海交馆的具体情况来看,作为一所专题历史类型博物馆,在推动社会教育时主要的教育特点是集中于馆藏文物的研究成果和相应的文化创意,包括:文物的历史背景内涵、美感造型外观、用途材质科学。这些特点都可以在博物馆中与学校和教师沟通后形成教学方案应用于STEAM课程。海交馆在推动STEAM课程时,通过现行的馆校合作教育机制及信息化学习网络进行,充分利用现有的海交馆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海交馆展览特色。海交馆尚需要和自然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其他门类教育馆合作,才能更好发挥STEAM课程跨学科统一施教的优势。目前阶段,海交馆的STEAM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整合跨领域学科知识,以及透过探索与实作等专题课程设计,协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策略、创意思考及创新应用。
以海交馆“书法看招”系列社会教育活动为例,海交馆就是与泉州教育系统充分交流,先就泉州市和海交馆可以应用于社会教育的信息化资源进行讨论研究。经过讨论后,确定以泉州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点中的书法为主题,由海交馆的文史专家引导泉州各小学派出的美术课或科学课教师在熟悉传统书法主题相关内容、掌握各种书法拓片描述等美学逻辑后,再结合3D打印、Micro:bit开发板编程及vlog拍摄等信息化手段的展现,引导教师完成作品。这种准备工作以具体主题和作品引导教师完成,但能够使教师在教程中理解STEAM课程的进行意义,在面对学生时能保持教育弹性,允许学生发挥多样性创意。同时海交馆的讲解员也会在课程中穿插介绍海交馆免费公开供公众下载的文物数字化资源、详实有趣的文物历史数据库和海交馆专项研究专家的联系方式,希望参训的教师们之后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顺利。STEAM中的艺术,在与科学、工程、数学的融合上不仅只是美化科学产品而已,而是要以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作为更深入的目标。因此,设计工作坊的课程时,在进入3D建模或Micro:bit等技术实作之前,先由海交馆文创部门的文创设计师讲解书法和文创的设计原则、创意产生过程,等等,并以书法作品和相关文创为例介绍设计规范。之后将全体参训教师分成5—7人的小分队在校自行完成3D建模、Micro:bit开发板编程等“书法看招”STEAM课程作品,交流心得体会,参照海交馆的成品和课程补足自行制作过程中发现的缺失和缺料,再对各校学生开始教学。教学后师生根据课堂录影、课程记录、师生交流记录、学生的学习文件日志、海交馆观摩记录、教师课堂笔记等填写海交馆提供的量化问卷,海交馆根据问卷统计和各校反馈评估“书法看招”STEAM课程的成效,并改进调整本课程和今后的系列课程。
四、海交馆STEAM活动的反馈总结
总结海交馆的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发现有以下优点:
1.强调博物馆作为中小学课堂教育互补者的角色,在活动中先向参训教师介绍博物馆现有的文物云资源、文物信息数据库等,在其他的研习活动中较为少见。社会教育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博物馆资源可以供其合理化利用。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课程中的团队实际操作,从简单的拼接黏合到组装较大型的文物复制品[6]。
2.注重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跨学科性,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文物输入VR、3D打印、编程等科学技术,强调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开创性思维教育。海交馆的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穿插文博专家、讲解员和文创设计师等讲解文物背景、创意来源、设计思维,并采用航海文化文物作为实例,既展现STEAM教育理念中对于艺术和科技的融合以设计思维和创意为出发点的要求,很好地体现海交馆作为专题类历史博物馆在推动社会教育的关切重点。船模搭建体验课等探索型教学和合作型学习的STEAM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问题思考、解决能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当学生习惯STEAM教育课程的学习后,就能习惯学会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熟练知道一个课程的完整阶段流程,将自己的思考更好地反馈和交流给教师和团队其他成员,更好地增强自身的学习素养和团队能力。
3.海交馆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是和教育系统合作开展的,但参训教师来博物馆的时间和活动主题都是固定的、专题化的。海交馆发挥博物馆的工作特性,同时展出其他STEAM教育课程并且对参训教师回校后进行跟踪调查和后续跟进,除了参训教师以外其他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多种方式与海交馆发生链接并取得其他专题或后续新项目的STEAM教育课程,并通过不断反馈以利改进。
4.近年来开展的十余项海交馆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固定成熟的流程:解说馆藏文物—介绍可用数字资源—讲解文创设计思维—提供成熟教案—团队共同完成—返校开展活动—反馈改进展示。即使在活动过去很久之后,教师和学生仍然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自己的优秀作品,留下美好回忆。
总结海交馆的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文博专家、讲解员和文创设计师等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STEAM课程的需要。
2.STEAM课程相比传统社会教育需要更为复杂、更多科技含量的教案和辅助教具。
3.在STEAM课程中,需要下载博物馆文物云资源、上传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拍摄vlog等。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建设。
4.STEAM课程强调实操动手能力和团队交流,原来的授课模式无法适应,博物馆要增加人力投入,由原有的一系列活动少量馆员跟进升华到一组参训师生由一组馆员负责交流促进。
参训教师针对海交馆的STEAM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反馈的问题则集中在以下几点:
1.课程较为紧凑,动手环节多,实操性强,希望课程能提供腾讯课堂之类的网络回溯视频,以利参训教师反复研究。
2.参训教师个人素养和学科背景等的不同造成课程接受程度不同,要更好地利用各学科教师均匀分组等办法促进团队中的交流和沟通。
3.博物馆文物资源和教案的版权使用问题,需要博物馆尽可能地明确分界线和扩大使用范围。
4.博物馆和教育系统、学校的沟通问题是STEAM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顺利推行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