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之歌》(六上)教学设计

2022-12-31文|盛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奇特板书想象

文|盛 勇

教材解读:

《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话作者纪伯伦,他在告诉读到这首诗的每一个人——“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面对如此语言清新,哲理隽永,充满奇特想象的诗歌,何不师生共沐诗文,激荡诗意的情怀,让这丰富雅致的诗文意境和花一般积极向上的形象,荡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在课堂内外诗意地栖居。

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能根据具体要求对课文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是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具备进阶式的能力训练过程:二年级上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三年级下册“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级上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训练都已经为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并能由课文展开想象埋下伏笔。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是能够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唤醒追忆,走进《花之歌》

一、导入新授

带领六年级的学生重温孩童时的儿歌,勾起他们对诗歌的美妙记忆,追忆伴着儿歌成长的可爱岁月。

做法:边播放边作旁白解释。

如:播放儿歌《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这是一年级开篇学习的内容。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儿歌吗?我们就是从这首儿歌开始,走进了美妙的文字。

如:播放童声诵读《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在诗歌里我们学到了有趣的自然科学知识……

小结:在这一首首诗歌的启迪中,现在的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一首诗歌,一起学习《花之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现代诗歌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看似远离,实际他们每个人都是伴着美妙的诗歌长大的,是诗歌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这样的导入,萌化了自以为已经长大的他们,和本节现代诗歌的教学无缝衔接,带学生悄然走进学习。)

二、从相关资料走进《花之歌》

介绍:这是一首现代诗歌,课前你查到哪些与诗歌内容相关,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资料呢?

小组内交流:标出预习提示中的相关资料,其他可有可无的资料去掉。教师巡视。

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作者纪伯伦的写作背景,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首怎样的诗歌?

(设计意图:课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交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也为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服务。)

板块二 欣赏品读,与《花之歌》对话

一、一起读诗

1.小声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知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

2.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如果自己读,会和老师的朗读处理有什么不同。

3.结合老师的朗读和自己的理解合作按小节接读诗歌。

4.再次浏览诗歌,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后说说自己的问题,教师相机梳理。

预设问题:

(1)题目是“花之歌”,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

(2)从哪里发现“我”是花?

(3)诗歌中有哪些想象奇特的地方?

5.有了问题说明同学们有了思考,接下来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梳理问题,逐一解决问题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小组1:文中的“我”就是花,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把自己当作花来写。教师相机板书“拟人”。

小组2:我们组从第1 小节“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中看到了大自然中花开花落的情景,“我”就是花。作者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教师相机板书“比喻”。

引导:在文中,作者还将花比作了什么?

6.合作读第1~4小节,男生——“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女生——“大自然说出来……”作者用四个相同段式向我们诉说“我是什么”。教师板书“排比”。

(师出示各种美丽的花的图片)花本身已经是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作者又用奇特的想象为花儿再现了更美丽的形象和对人类无私的奉献,这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呈现了美丽的诗歌。奇特的想象是诗歌重要的特点。

(设计意图:小组汇报合作读诗,学习诗歌第一部分“我是什么”,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认识诗歌的特点。)

二、品味“我”在做什么

1.把自己当作花读一读第5~7 小节,这几个小节写了什么?哪种花最能打动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语句回答问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我最喜欢的花的形象是……”或“最打动我的花的形象是……”注意把句子说完整,意思表达要清楚。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

领悟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板书:快乐生活、向往光明。)

3.小结:作者的情感借花来表达,全文用“我”来描述使文章含蓄而有趣,含蓄的表达是诗歌的又一特点。

(设计意图:挖掘资料的价值,借助资料深刻体会作者含蓄的情感。)

三、再读诗歌,领会表现手法

1.作者的奇特想象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结合板书归纳小结:奇特的想象是依托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

2.再读诗歌,融入文字,感受结构整齐的句子营造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配乐诵读《花之歌》。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知奇特想象背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写作中的作用。)

板块三 徜徉诗歌间,体会奇特想象和情感

一、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花之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3.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预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二、欣赏其他诗歌

1.欣赏品读纪伯伦的《雨之歌》,有什么发现?

小结:这首诗歌结构和表现手法等与《花之歌》有很多相同之处。

2.渲染:诗歌里有故事,诗歌里有美景,诗歌里有真切的情感,诗歌里有最令我们魂牵梦萦的记忆,更有令人心动神移的神奇想象。

3.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自己喜欢的诗,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奇特的想象以及含蓄的情感表达。这些诗歌可以由小组成员合作搜集,和同学品读赏析。师生在诗歌中徜徉、赏析,交流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喜好,学生喜欢的其他类型的现代诗歌也可以分享。

板块四 仿写小试,共享诗歌之乐

一、仿写创作

每个人都是诗人,都会因某一特殊的时刻触发心底的诗意,让我们拿起笔,写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诗。

运用小组合作创作诗歌的方式,提出明确的合作步骤和任务。

1.小组讨论确定写作对象。

2.仿照《花之歌》每人先写一小节,交流整合为一首诗。

3.交流确定这首诗要明确表达的情感,构思能表达情感的语句补充到诗歌里。

4.把修改、整合好的诗歌读一读,欣赏自己小组的创作。

二、展示分享

让每位作者在诗歌最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把诗歌誊写在卡片上展示分享,让学生有小诗人的成就感。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仿写降低了诗歌写作的难度,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彰显学生的自主创作力。)

猜你喜欢

奇特板书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世界上奇特有趣的节日
奇特的蘑菇
奇特的“飘带”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突破传统板书之下的“综合板书”的界定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