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后指导:从“三步”讲评走向整块时间的“习”
——以五年级上册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为例
2022-12-3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赵加春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 赵加春
“后作文教学”理念下的作后指导是以“欣赏—挑刺—训练”的三步走教学为范式的,是管建刚老师“先写后教,以写定教”作文教学主张的具体外显。“欣赏”,是在课堂上集中表扬本次写得好的习作的共同点,再在共同点中表扬个性之处,实则在一个字——“夸”。“挑刺儿”,出示学生例文,引导学生发现句段中存在的“毛病”。“挑刺儿”可以是“挑”此次作文中学生普遍出现的“刺儿”,也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挑出”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最后的“落地”处是“训练”,对“挑刺儿”进行具体的修改或“训练”教师本节作后讲评课所要“教”的那个作文知识点。如此,一节较为完整清晰的作后讲评课便呈现出来。
“欣赏—挑刺—训练”三步走的作后讲评,深受广大教师的认可,给一线语文老师提供了作后指导的可行性操作。“后作文教学”至今仍旧吸引并激励大量教师参与其中并积极实践。但笔者发现,“后作文教学”理念下的“三步”讲评,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教”得多了些。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通病”——总希望教得多一点,讲得多一些,生怕学生没有听清,没有记牢,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似乎只有这样做,教师才心安无愧。其实“一锅粥”教学是极其低效甚至负效的,不少学生到最后全然听不进。学困生更是如此。
作后指导课既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正视,去思考尝试做一些改变。为此,笔者基于“习课堂”和“读—写—读—写”的家常课教学改革理念,追求有效优效,对“欣赏—挑刺儿—训练”的作后讲评转向整块时间的“习”做了初步尝试。具体表现如下:
一、“读”是整块时间“习”的基础
习课堂上任务一的“读”是指向任务二的“习”的,任务三的“读”是为任务四的“习”服务的。作后指导上的“读”同样如此。笔者在设计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时,首先出示这段话并齐读:
在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太阳》一文,我们知道了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会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我们也学习了《松鼠》,我们知道了松鼠有(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习了(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是呼应本单元语文要素中的习作要求: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因为学生是在学完本单元两篇说明文《太阳》和《松鼠》后进行习作,所以这里作后指导的“读”,也起到对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作用,给了学生一个直观印象。随后,给上2分钟,让学生自由读,要求熟读成记,这里老师不再如传统方式那样,站在讲台上“木讷”望着,而是要走下去,走到学生中去。拿起奖励章,大声读的敲一个,读了几篇的必须奖励一下,熟读成记的大拇指送上。老师的举动要让学生清楚明白,作后指导上的“读”很重要,从形式到内容都很重视。随后出示课件去掉括号里的词,让学生齐读说出来。“读”是为了“记”,牢记在心。下面,笔者出示课本74页的那张表格,再次与学生一起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本次习作中,我们选择一种事物,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了事物的不同方面,尝试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了事物的不同方面,尝试用课文的体裁与方法动手写了一篇说明文。
老师不用讲太多的话,很多话讲了学生也听不进,只需一个手势,继续“读”,如需要强调的词,加粗,如“说明文”三个字。“读”是有目的、有目标的,是为了走向整块时间的“习”。“表扬”环节笔者认为还是需要的,可以简化但目标要明确,上面笔者让学生读了本次习作要求,下面就针对要求进行表扬,表扬力求面广人多,写清事物特点的、用上说明方法的和分段事物介绍的,达到一点就要表扬。表扬就是激励,激励他们继续写作,热爱写作。他们在大声朗读受表扬者名字时,也是格外卖力响亮。即使是整块时间的“习”,课堂上的表扬也不能少。
“读”是为了“习”,这是习课堂最本质的要义。而在作后指导上,两者之间需架起一座桥梁——例子。“例子”便是这座桥梁,是由“读”到“习”看得见的支架。
二、“例”是整块时间“习”的支架
“例”,本义是可以作为样板参照依据的事物。在作文教学上,便是大家俗称的例文、范文。有别于一般作前指导的范文,整块时间“习”的作后指导更聚焦、更精准,这里的“例”,笔者更倾向称之为“例子”。例文、范文属于“例”的范畴,但它太大太笼统,范文本身包含太多的例子。
为此,整块时间“习”的作后指导,一大难点便是找“例子”。贴切的“例子”很难找,也考验一个语文老师的专业能力。找到了,“读”到“习”自然顺畅。笔者在这一节作后指导课上,就从班上学生写的习作里找出“例”。找身边同学的文章,亲切熟悉,对于入选者是莫大的肯定与激励。当然,要本身写得有借鉴价值。出示颜敬航同学的《猫》和胡伊玲同学的《猫》,学生自由读,5分钟,笔者拿着奖励章,在旁激励,随时激励,盖上奖章,每位学生都聚精会神,自由读记,效果就有了。随后,聚焦第一篇《猫》,出示句子:
很多人见过老鼠,老鼠经常出现在乡村或者农场,破坏农田,毁坏农作物,可谁来解决这些老鼠呢?那就是——猫。
那猫吃什么呢?在现代,宠物猫都是吃罐头和猫粮的。从科学角度来说,猫是可以吃鱼之类的海鲜的。
还是读一读,背一背,在读背之间,掌握好句子,再出示“设问”,把平日教师要讲的话输入课件中:“好方法:用上设问修辞手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让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猫的品种有很多:波斯猫、布偶猫、中华田园猫和英国短毛猫等等。(举例子)它们有着2~8根长长的胡须(列数字)。它们又很灵活,和野狗干架,面不改色,野狗成了铁憨憨。(作比较)
读一读,记一记,聚焦第二篇《猫》。有了第一篇的具体指引,第二篇学生很快就能找出所用说明方法,课件标注出示,让学生自由读。一样的步骤:
猫喜欢吃老鼠,这是为什么呢?(设问)原来,老鼠体内含有一种猫很需要的东西——牛磺酸。如果,猫长期不吃老鼠,可能导致在夜间视力下降,变成一个夜晚的“盲人”。在夜间它的瞳孔会变成绿色,人们觉得漆黑一片,猫会觉得明亮,极大方便夜间行动。猫的毛色有很多,白色、棕色、灰色、咖色……(举例子)刚出生的小猫很调皮,左蹦右跳,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跑到那儿,一会儿又藏在猫妈妈身边吃母乳。不一会儿又拉着小伙伴一起开心玩耍。开心时,小猫追着自己的小尾巴绕圈圈;伤心时,呜咽着发出低沉的“喵喵”声,似幼儿啼哭,很是委屈。(举例子)猫咪胆小怕生,陌生人一走近,它便炸开全身的毛,一下子溜走了。母猫一般每胎生2~3只小猫。(列数字)猫的性格很是温顺,不像狗那般活泼、凶猛,(作比较)只喜欢待在安静的地方坐着。
两篇《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上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作为具体“例子”,加深强化,学生一读就懂,在一记一背间掌握。再读老师想要点拨的话——举例子:介绍清楚事物特点的常用说明方法。两个指导的精准知识点,一目了然,“设问”和“举例子”,就是本节作后指导课要掌握的习作知识。一定不能贪多,贪多学生就会慌乱,慌乱就握不住,不知道到底要掌握哪个。
“例子”给出了知识点,知识到能力,交给时间,交给训练,即“习”。
三、“练”是整块时间“习”的目的
“整块时间的‘习’”有两层含义,通过上述的论述,“读”亦是在“习”,贯穿整堂课。学习“例子”的过程在“读”在“习”,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训练,给出整块固定的时间。目前笔者把整块“习”的时间放在最后,约有18分钟。“读”和学习“例子”后,学生自主、自由修改习作:
请同学们自己修改习作,用上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别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进行交流。
本节作后指导,要求掌握“设问”和“举例子”的方法,学生只要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习作修改;老师巡视,同样激励不停,鼓舞不止,敲下奖章。在走动过程中,可以去发现全班整体的掌握情况,个别有困难的即时指导,做到心中有数。之前的“三步走”作后指导,管建刚老师说,至少要留出15分钟的训练时间,可教师们往往做不到,经常是讲多了“刹不住车”,有10分钟给学生修改训练已经很不容易。整块时间的“习”,笔者留有18分钟,得益于克制自己的“教”,管住自己的嘴,精讲少讲,实在要说的做到课件里,让学生自己“读”。只有留给学生时间,才知道自己这节课有几层的效益。8分钟时间修改,接下来进行分享交流。笔者在巡视中发现,因为有了例子的示范,作文学困生也能在作文中用上设问句,有的还有两处设问,笔者果断送上激励,郑重地盖上两个奖励章。写狗、兔子、仓鼠等的学生,触类旁通,照着例子进行修改,很快修改好自己的例子,“习”得到位。把修改出色和修改明显进步的习作放到投影上,供大家欣赏学习,又有了新的“例子”。“例子”衍生“例子”,顿时理解了“示范就是最好的教”这句话包含的朴实道理。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习作水平的绝对能力其实差别不大。只要有了熟悉的例子,可供参照,又有来自身边的亲切示范,学生就会读会看会听会学,当然也会“习”。
把“例子”硬货知识点记住了,不也就是“习”得了知识与能力?所以,笔者这节作后指导课,感觉效果较好。可能是因为大胆地尝试,学生有激情,老师有热情,就水到渠成了。努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一切就通了。但还要改进不足之处,这个动笔的“习”应该贯彻到每一部分,“读”时要有看得见的“习”,笔动起来,及时激励与评价。“例子”出示部分,有大量的“读”还需要全体动笔去“习”,最后一起完完整整地“习”。如此,“整块时间”的两层含义也就融合为一:时时“读”,处处“习”。把作后指导的“读”和“习”完全贯穿起来,就是作文教学的“习课堂”。有一个不变的地方就是——“例子”,“读”要有“例子”,“习”要有例子,“例子”与“读”“习”形影不离。
而这也是笔者接下来要开始去突破并实践探索的,把“习课堂”的家常课改革理念,完全融入作文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大胆尝试,留心观察。
作后指导的走向尝试,任重道远,希望与大家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