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机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2022-12-31苏州科技大学周斌
苏州科技大学 周斌
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来讲,在内部管理控制期间充分运用激励机制,通过组织管理的激励主体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让项目管理职能充分明确服务于客体,进而督促客体更主动、负责地参与相关的工作。合理利用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提升后勤服务工作水平,使得所有职工,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好地参与高校后勤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提升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激发职工的创造力。
一、激励机制运用的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激励机制运用需要遵循相应的工作原则,才能有效保障工作效率,提升部门管理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性。运用激励措施,首先要保障公平性,这是任何管理组织体系之中最为关键的原则,每个人在工作之中,都会通过主观判断的形式,分析自己在投入和报酬,以及他人在投入和报酬方面的差距,进而来了解自己是否被公平地对待。如果有人在工作阶段,有一个不平等的心态,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不满的状态,整体的工作效率便会受到影响。如果个人能够获得公平的报酬,那么就能继续开展相关的工作。
所以,高校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充分展示工作评价的公平性,尽可能地满足基层职工的工作及生活的诉求。激励机制并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要根据个体的差异化及工种的差异性,在后勤管理中要充分考量激励机制在综合岗位、级别、年龄等各方面的因素,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后勤部门管理水平。
(二)应用方式
激励机制运用的方式较多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励方式。比如,目标激励的途径,就是帮助职工制定一个任务目标,通过有效的目标要求及绩效回报来提升职工后勤服务水平。通常实际工作中,人们会运用奖励激励方式,首先,主要是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个方面,具体包含给职工加薪、发放奖励、表扬职工等等,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其次,为机会奖励,此方式注重职工的拓展引导,给职工提供职位晋升,帮助职工扩大业务职责范围等。这种激励方式富有挑战性,能够帮助职工充分发挥自我的潜能。
在激励职工的过程中,其还可以利用情感沟通模式以及民主管理模式等,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方式,能够获得相应的成效,也有利于后勤部门与职工的共同发展[1]。
二、激励机制在高校后勤管理阶段的主要类型
实践研究表明,人们在工作之中,能够发挥的自身能力在30%左右,然而合理利用激励措施,能够将人们的潜能发挥到80%左右。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充分合理利用激励机制,不仅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形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提升,能够充分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目标。在高校后勤管理期间,运用激励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激励。以目标为前提,来充分保障后勤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工作之中,通过激励方式来激发职工的动机,引导职工的行为,形成组织目标与职工目标有机统一。后勤职工能够在激励的过程中,看到自身能够获得的发展条件,达成目标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那么个人便能结合激励机制的要求,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作为管理人员,要让职工充分认识到个人贡献以及个人利益要紧密联系,进而长时间地维持个人工作的积极性。
(2)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通过人与人间的情感互通,创造一定的情感凝聚,促进人的内在动力得到激发。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管理人员要以情动人,激励职工,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职工。这种长期的管理引导,让职工能够感受到管理人员的真诚,使上下级沟通更加顺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人员的爱心、耐心,必然能够使得职工在工作期间,能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共鸣。职工用积极的态度、思想主动工作。
(3)榜样激励。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榜样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榜样激励主要在于激发与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激励主体与客体间的各种诱导因素,以榜样的行为作为职工知行合一的行动规范。后勤职工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以典型榜样作为工作行动指南,工作方向更具体,更会形成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状态。榜样本身有良好的责任感,来源于群众之中,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样职工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也能像榜样一样,追赶榜样并实现自我,此时榜样激励的作用能够充分展现。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做好后勤职工榜样的培育,树立良好的工作典型,积极宣传榜样,并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职工工作管理的内在动力。
(4)民主激励。合理运用民主激励机制,让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权利,提升职工对企业的支持度,使得职工获得更多的尊重与理解。对后勤管理组织体系来讲,关键是通过作业管理实际来加强组织体系的民主管理与组织文化建设,形成高校后勤管理的良好循环机制。民主激励旨在营造和谐民主的组织文化,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在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管理者要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职工一定的关爱与支持[2]。
三、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缺失的成因分析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们所应用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有极大的改变。但是,不少高校后勤管理中未能很好地将管理理念予以创新,激励机制缺失现状十分严重,尤其是使用的方法比较传统,不能保障系统性、针对性,难以满足后勤管理部门的要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薪酬激励不到位
对于职工来讲,薪酬激励是最好的激励方式。无论是高校还是其他的单位之中,薪酬激励能够很好地引导职工。但从实践来看,高校后勤管理薪酬激励制度不完善,未能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在薪酬公平性等方面存在问题,职工对薪资水平的关注,远远低于对工资情况的关注。且工作量与责任大小,也不能从薪资之中直接反映出来,从职工思想层面上看,可能会给职工一种不公平的感觉。在后勤管理模块设置期间,奖励机制不完善,未能考虑职工的诉求,未能满足职工的个人需求。所以,在考核管理方面,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影响力。
(二)工作目标不明确
设定工作目标是常用的激励形式,这是因为职工有明确的目标,能够认清自己的权责。而不少高校后勤部门的管理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职工评价、改进管理等方面,未能获得相应的参考条件。在高校后勤管理期间,导致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存在问题,主要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后勤部门工作较为复杂,在工作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不能保障针对性、可靠性。后勤管理部门的岗位诸多,且涉猎的范围广,包含宿舍、教室、设备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劳务派遣制与事业编制职工所负责的工作大致相同,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安排方面较为被动,影响部门工作效率。
(三)激励方式不全面
后勤部门的激励方式单一,普遍存在重视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奖励的情形。后勤职工的文化素养不足,所以要注重精神激励。在物质激励方面,也主要集中在薪酬激励,人文关怀的比例较小,在后续的先进评选、能力评选等方面不合理,导致职工参与教育或培训较为被动。另外,在负激励措施应用时,由于职工惩处方式不当,可能会削弱管理层的权力。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难度变大,且职工团队较为涣散,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
四、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运用的有效举措
(1)加强职工团队建设,彰显激励机制运行的感召力。在高校后勤管理阶段,为了让职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就需要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加强职工团队建设。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要尽可能地了解基层职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并且积极培养有突出贡献、能出色完成工作的职工,鼓励职工参与培训管理的过程。这部分职工通过自我的努力以及领导的支持,能够达到激励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职工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且能够达到激励其他职工的作用。领导层要对基层职工表示关怀、支持,让职工有一种归属感,让职工在对组织的感恩与认可的过程中,逐渐转化成认真完成工作的驱动力,从而彰显激励机制运行的感召力。职工在岗位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并能够根据岗位工作要求,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实践研究表明,利用激励措施,能够让后勤部门职工更努力地参与学习,而且能够在高质量完成相关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的素养。
(2)注重教育培训激励,提升激励机制运行的内动力。教育培训激励是企业职工提升综合素养的途径,所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关注职工教育培训。一方面,加强教育培训,它能够帮助职工快速地了解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并很好地帮助职工适应环境,提升自我的技能。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期间,老职工能够更新自身的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在职工培训的过程中,高校要做好基层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育培训的目标、教学管理计划。在制定培训管理计划期间,要根据后勤管理实际,应用可靠的管理方案,在培训职工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后勤管理期间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培训职工的专业技能,还能更好地处理后勤管理期间的实际问题。对于后勤管理人员而言,其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将考核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将培训工作与职工考核紧密联系。
(3)运用薪资激励,体现激励机制运行的公正性。薪资管理模式会对职工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良好的薪资待遇能够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如果薪资待遇不好,不能满足职工的生活所需,那么职工可能会出现敌对情绪。高校后勤部门应当把绩效管理视为基础,设定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等不同的环节,了解后勤职工的薪酬条件。对于岗位工作而言,在职工职务、劳动强度、职责等方面都需要着重加强管理。对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而言,要对职工的出勤率、工作职责、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与管理,确保激励机制运行的公正性。如果职工想要获得良好的薪资待遇,就要在工作期间保持积极的态度,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3]。
(4)建立组织文化激励,营造激励机制运行的外环境。高校运营管理期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内部文化,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高校后勤管理要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而言,管理人员不仅要帮助职工解决现实困难,还要做好高校后勤的文体服务、环境管理等工作,从而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等。这样一来,高校在运营管理期间能够突出自身的人文关怀特质。在高校内部的管理期间,后勤部门需要认识到制度文化的重要意义,只有不断优化管理条例、管控制度,才能让职工在实践阶段有章可循。如此一来,高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形象,还能建立富有特色的文化,从而助力高校工作的顺利推进[4]。
五、结束语
在高校后勤管理阶段,后勤管理部门充分合理利用运用激励管理机制。既要精准把握职工的需求,又要明确激励机制应用的侧重点。只有更具针对性、科学性,才能够实现部门优化管理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支持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后勤管理更具可靠性,更显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