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探析

2022-12-3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解晶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解晶

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人力人才资源,既是实施国家发展战略资源载体,同时也是社会创业创新的潜在群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息息相关,高校目前承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与职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决定了高校学生就业的质量。高校对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反映出当前学生就业工作传导的压力,高校纷纷将就业服务指导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就业指导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最后一环和最重要的一环。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指导思路及实践路径。

一、开展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就业指导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前提

学生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为尊重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满足学生发展的诉求。“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把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以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近些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每年呈逐年递增态势,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是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是践行“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受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精准就业指导,从而提升高校就业服务水平,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就业需求的个体差异性广泛存在

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提升,部分学生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学生整体呈现出个性多元化、就业意向的多样化的态势,加上用工单位就业信息存在多个发布渠道,使得招工用工信息碎片化,以及各类云就业平台的出现,导致“一毕业即就业”的传统就业观念在学生群体中动摇。其心理变化如下:一部分学生不愿就业,一心专职备考各类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寻求较稳定的工作,但倾向向一线、二线城市移动,愿意考往西部、基层、农村的人不多,因此就业面狭窄。一部分学生定位不准,缺少对自身客观、科学的认识,过于高估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倾向本行业的头部企业,不愿求职小规模或创业公司。还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就业,但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尤其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不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被动失业。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心态易产生波动,会影响求职状态。因此,为即将求职的学生的提供个性化咨询与指导,从不同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以及特长角度分别进行差异化就业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先期了解行业性质、工作环境和工作前景尤为重要。

(三)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举措

学生精准就业指导服务贯穿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应通过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正确择业的良好氛围,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工作精准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学生中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自我探索和生涯决策能力,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针对性提升行业所需基础能力,从而提升毕业生就业整体的质量。

二、学生精准就业指导的思路及方法

(一)构建“1+X”育人模式,打造新型师生关系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指导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离开人的就业指导是不存在的,所以高校就业指导也是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而开展的活动。”“导师制”随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实践。设立“生涯导师” “年级导师” “学术导师”等,可以有效分阶段、分时段指导大学生涯,使学生在学业、生活、就业等方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建议。在制定学生个体成长方案时,辅导员、生涯导师、年级导师、学术导师等相关人员可通过互补互促,秉承“立德树人”理念,更好地实践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更好地为学生个体提供定制化就业方案,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所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将生涯教育贯穿班级建设全过程

重视生涯关注,对学生加强习惯培养。生涯关注引导学生个体放眼未来,为其能够做到对可能面临的艰巨任务未雨绸缪。生涯关注的强化,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确定未来成长方向,明确目标,指导低年级学生能够进行职业环境探索,从入学开始引导其学会学习,懂得生活、情绪管理,时间制定、人际交往,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可以降低管理压力,认识专业特点及相适应的职业生涯发展,获得一线资讯、拓展职业视野,并与自己的特点与能力相对照,通过社团活动、课程等开发个体兴趣和技能,能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要积极开展用人单位调研工作,面向相关就业单位开展用人需求调研,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加强生涯控制,将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纳入班级建设中,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生涯好奇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学生乐于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超越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存能力,引发其对自我学习和生活内外部环境进行适应考察,从而逐步建立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构建精准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摸底,建立就业困难学生档案,同时利用校园大数据对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摸底,动态跟踪学生就业质量,实时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面向学生就业困难的典型性问题,建立“一生一策”个性化管理,为有帮扶需求的学生提供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措施,重点关注好跟进求职中、暂不就业类别的毕业生,并做好指导与服务。

积极拓宽优质的国内国际合作资源,拓展学生实习交流渠道,提供学生成才平台,开展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践项目,提高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提升就业能力打好基础。

探索构建“1+1+1”(1 名教师党员、1 名学生党员、1 名学生)模式,以党建工作为平台,结对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将榜样引导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创新就业指导帮扶模式。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信息搜寻、政策咨询,进行必要的心理调适,帮助学生了解求职就业常识,在思想上和能力上做好就业准备。

(四)做好网络信息服务,拓宽就业帮扶渠道

利用网络平台“点对点”发送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服务,新媒体平台是保信息发布畅通、有效的重要渠道,“把适合学生个体的岗位信息与合适的求职学生实现精准对接是高校就业服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应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生求职信息库和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库,并建立二者精准对接平台,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利用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内容,开展生动的网络生涯教育活动,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教育平台,切实做好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提高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易用性和泛用性。

三、构建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分层次、分阶段、分方向立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激发学生生涯意识,建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习交流的平台和良好的宏观环境可以为学生今后就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通过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一对一谈心工作等激发学生就业自我意识;同时,举办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涯规划主题活动,结合第二课堂达到“浸润式”教育效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当前就业形势、当前就业政策、当前岗位需求等多方面信息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发现职业兴趣和职业特性,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期间学生会学习和接触到很多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但不一定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灵活运用。基于这种情况,在本阶段以提升学生自我剖析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主,对自身职业定位进行分析、测定、总结和评价,开展通用类求职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学习报告分享会,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倾向,帮助学生塑造和完善自己;促使学生发现职业兴趣和职业特性,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群交流,探索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途径。

3.注重专业实践教育,创造多样的职业体验

坚持结合专业教学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活动,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分层次、分环节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开展技术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就业学生信息库,跟踪每位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根据每位学生的就业意向开展精准的就业指导工作,针对个别有可能存在就业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谈心辅导,通过职业规划工作坊等团体辅导形式、微信以及就业APP 等网络媒体及时有效地推送各类招聘信息。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辅导,努力实现毕业生精准化就业指导

“针对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熟悉工作常识,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为毕业生走上职业岗位做充分准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相关服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的重要途径。建立毕业生就业意愿大数据库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数据库,制定针对性的帮扶与指导方案,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收录毕业生信息,内容包含生源地、实习经历、职业技能、择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职业技能等,并动态更新。用人单位人才信息库可收录招聘岗位、需求专业、学历层次、需求人数、薪资待遇、技能需求等信息。通过两个数据库的比对,可为其自动匹配、实时推送就业信息,充分实现个性化服务,使就业指导服务真正做到精准发力、精准帮扶。

对于存在身心特殊、交流沟通能力偏弱、群体适应能力弱、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注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帮扶。需及时了解其就业意向,对于暂时无就业意愿的学生,及时建立档案,分析未就业原因并进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求职中和暂不就业类别的两个群体,对产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化解心理障碍,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在现行政策范围内为其争取相关补助等,使其获得求职过程中的经济支撑。

(二)夯实常规、打造有特色的精准就业指导工作

1.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工作

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力抓手是精准就业指导与服务,建立在服务机制、服务团队、“导师制”等各项配套政策。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充分调动导师、教师、辅导员、用人单位等相关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打通高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模糊地带,更加积极地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可以满足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2.创新精准就业指导方式

精准就业指导方式是影响就业指导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学生个性化特征,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充分激发毕业生参与精准就业指导积极性,同时发挥校友资源作用,促进高校与招聘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师生“双渠道”开展毕业生质量及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研工作,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情况、评价体系、毕业生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等方面信息认识和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了解招聘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及当前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更好地推进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支持与服务等各项工作。

3.细化工作,提供精准服务

针对毕业生不同的毕业意向,设计就业指导规划,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活动,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提升学生求职就业技能;加强与已有联系的用人单位的沟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做到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意向,定期更新就业信息数据库,同时关注特殊群体就业服务,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时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导毕业生开阔就业视野,多举措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合理选择就业行业、职位和地域。

4.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

就业信息网、手机短信、宣讲会、就业APP、微信等渠道的充分利用是毕业生快速收集招聘信息、提前适应求职角色、真正完成角色转化的有力通道。高校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及时收集、整理、发布招聘信息,指导学生读懂、读透招聘信息,从而提高应聘的成功率和就业的稳定性。通过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毕业生可正确了解自身职业能力倾向,了解自身优势,实现快就业、好就业;用人单位可针对性提高岗位信息准确度,降低招聘成本、提高人才留用率;高校可通过平台收集本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反哺于精准就业指导的调整与校正。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有效发挥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需求对高校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需求为导向,定期组织优质用人单位走进校园开展线下专场招聘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搭建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

【相关链接】

就业辅导是针对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如面试、礼仪、办公基本技巧等所进行的辅导。

所有的教练都来自工作一线,具有丰富的职场和人生经验。教练们的言传身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职场的距离,而且为学生的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最实际的指导。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非常注重辅导的深入性和系统性,小范围且相对固定的指导对象也保证了教练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员们交流,对学员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练来源、辅导内容、辅导形式和辅导结果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就业指导在广大求职者尤其是将涉或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中的“导航”作用越来越明显,接受过针对性、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学生,求职的成功概率高。2004年起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个性化就业辅导”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包括职业测试、就业心理调适、职业生涯发展、行业前景等方面,如坐堂的专家门诊一般,为学生开展“一对一门当户对式”的就业指导。求职者们对“量体裁衣”式的就业指导服务十分渴求。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