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疗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的实践探索

2022-12-31钟江林

江苏教育 2022年80期
关键词:外化研习工作坊

钟江林

叙事疗法具有助人理念独特、操作性强、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师在课堂教学、个案咨询、自我成长等方面的专业化成长有很大帮助。2020 年9 月,叙事疗法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以下简称“叙事研习工作坊”)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心理健康教师深入学习叙事疗法,丰富相关知识及技能储备,实现专业化成长。

一、叙事疗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成长工作坊的价值

叙事疗法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迈克尔·怀特和新西兰家庭治疗师大卫·艾普斯顿为代表人物。叙事疗法属于后现代心理咨询流派,它不同于传统问题取向的心理咨询理念,强调来访者才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专家。心理咨询师通过“故事叙述”“问题外化”等方法帮助来访者重新构建“问题故事”,积极寻找“特殊意义事件”,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更有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

将叙事疗法运用于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方面,心理健康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融入叙事疗法的理念和技术,如叙事的哲学观、理论假设、问话技巧等,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个案咨询方面,可以运用叙事疗法的咨询技术,如外化、解构、重写等,帮助来访者从生命故事中寻找积极力量,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自我成长方面,叙事疗法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看到每个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叙事研习工作坊的操作模式

叙事研习工作坊属于封闭式成长团体,采用专题式研习,每学期开展两次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半天,目前已开展9 次活动。叙事研习工作坊的主要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讲解

为了让成员系统了解叙事疗法的原理,笔者在研习活动中注重对叙事疗法的理论讲解,主要介绍叙事疗法的哲学观、三大技术(外化、解构、重写)、重组会员对话、文件制作等。在理论讲解时,为了突破重难点,笔者主要运用问题辨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2.案例解析

在研习活动中,笔者列举自己在叙事疗法心理咨询中遇到的一些具体案例,详细介绍实操过程。如为了让成员理解“解构”的概念,笔者列举了一个被抑郁情绪困扰的九年级女生A的咨询案例。咨询中,笔者询问来访者“‘抑郁’是什么时候开始来找你的?”“‘抑郁’在什么情况下比较容易来找你?”“‘抑郁’是如何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抑郁’希望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当我们邀请来访者探索问题的来源以及它的影响力和结果时,来访者就能看到自己的问题是如何被主流文化建构的,从而看见问题故事中被忽略的“支线故事”,这就是解构。通过案例解析,成员对解构的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练习体验

为了帮助成员理解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提高应用叙事疗法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笔者在讲解理论的同时,还设计了一些练习体验活动。

4.个案演示

针对成员在小组练习体验活动以及实际咨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专门进行了现场演示,与成员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实操的有效性。如在讲解重写技术时,笔者继续以A的抑郁问题为例,让某位成员扮演A,并问他:“在抑郁的日子里,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你觉得最不容易的是什么?‘抑郁’情绪什么时候不会来找你,或者当它来找你时,你却对它关上门,当时你是怎么做到的?老年的你会如何感谢现在的你?”在对话中,我们了解到A在抑郁的日子里做了很多努力,并没有完全放弃学习,也在积极想办法摆脱抑郁,如听音乐、自我安慰、自我鼓励等。通过个案演示,成员体会到:通过叙事重写的对话,不断挖掘来访者故事中的亮点,使其看到自己的宝贵特质,重新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改写他们的生命故事,这就是叙事疗法的重写技术。

5.互动交流

在讲座或练习活动中,笔者组织成员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并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此外,笔者还专门组建了叙事研习微信群,分享叙事疗法的文章,供成员讨论遇到的问题。

三、叙事研习工作坊的活动过程

叙事研习工作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活动体验与练习。下面,笔者以“叙事疗法外化技术练习活动”为例,介绍研习活动的具体过程。

1.叙事外化技术理论回顾

带领者带领成员简要回顾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帮助成员再次了解外化技术的理论知识,避免知识的遗忘,为练习体验活动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2.练习体验活动一:玩偶介绍主人

课前,带领者请成员自带一个自己平常喜欢的玩偶,或者现场在沙盘室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沙具。

带领者:请大家2 个人一组,交流以下几个问题,在玩偶(沙具)的眼里,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咨询师?主人做咨询师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玩偶(沙具)想对主人说些什么?

成员开展活动并分享活动体会。

成员1:我对心理咨询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时常有无力感和挫败感。通过练习体验活动,我意识到自己有很多难能可贵的地方,如热爱心理咨询工作、主动学习、有责任感、能为求助的学生提供陪伴与心理支持等。

成员2:在活动体验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宝贵特质。今后,我可以通过自我关怀、加强学习、抱团成长、寻求专业督导等方式支持自己的专业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验活动,一方面,让成员感受到外化技术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让成员跳出问题,看见自己的宝贵特质,从而更有力量前行。

3.练习体验活动二:给自己的负面情绪写信

带领者:请回想一下最近比较困扰你的一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担心、愤怒、抑郁等,可以给这种负面情绪取个名字,并以主人的身份给它写一封信。写完后想一想,它看到主人的信后有什么感受,会如何回信?可以把它写下来。

成员写信,并在完成后两人一组交流写信的感受。

成员1:我外化的是自己的愤怒情绪,我把它称为“愤怒小鸟”。它从小到大一直跟随着我,最近频繁来打扰我,使得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对学生大发脾气,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愤怒小鸟”回复,“主人这段时间工作压力大,情绪烦躁,希望主人能善待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我发现,当我身心比较放松时,“愤怒小鸟”就不会来找我了。

成员2:我外化的是自己的焦虑情绪,我把它称为“焦虑泡泡”。丈夫晚上出去应酬时,我就会很焦虑,经常打电话催促他快点回家。他为此很生气。“焦虑泡泡”回复,“您丈夫是因为工作需要才出去应酬的,每次出去前都会帮忙安顿好孩子。夫妻双方应该给彼此一些独立的空间,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对方相处”。通过这样的对话练习活动,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了。

设计意图:通过给自己的负面情绪写信,让成员体会到,当问题与人分开时,自己可以与问题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摆脱问题的束缚,看见自己或别人的宝贵特质。

4.分享对外化技术的理解

带领者:通过刚才的2 个外化练习体验活动,你对外化技术有什么新的理解?

成员1:通过外化练习,我最大的体会是“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才是问题”,外化问题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成员2:外化问题可以避免给自己贴标签,找到内在的资源和力量。

成员3:外化技术很有智慧,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通过外化技术找到问题的答案。我更加坚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活动心得、答疑解惑,让成员懂得外化技术的实操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外化技术的理解。

四、叙事研习工作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时间难以保障

每次工作坊活动都会遇到某些成员由于各种突发状况没办法参加的情况,造成成员所学知识缺乏连贯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今后会对每次工作坊活动的重点内容进行录音或录像,并将相关内容放在网上,方便个别缺课的成员补课,也供大家及时复习、巩固。

2.学习频率偏低

工作坊每次活动的时间间隔比较长,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之久,导致成员容易遗忘之前所学的知识,前后活动衔接不顺畅。今后,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开展频率,除了每学期开展2次研习活动之外,每周至少开展1次学习交流活动,如可以将成员分为4 个学习小组,每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练习活动。成员在练习活动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在微信群中交流,也可以在下一次的工作坊中共同探讨。

3.学习缺乏深度

以往,每次工作坊活动结束后,带领者都会让成员撰写活动心得体会以及活动建议,但未布置具体作业。这使得很多成员没有机会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学习和实践叙事疗法,造成学习缺乏力度和深度。今后,笔者将在线上或线下活动中专门与成员讨论如何深入学习、巩固研习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并形成团体契约,如制定读书会带领者安排表、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轮值表等,促进研习活动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外化研习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2016年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赴英留学研习点滴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