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中心理剧技术的创意操作与实践

2022-12-31薛海珊

江苏教育 2022年80期
关键词:心理剧研习工作坊

薛海珊

一、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理论依据

1.创造力与自发性

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教师成长工作坊(以下简称“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实施建立在心理剧理论基础上,坚持“创造力与自发性”的理念。每次活动主要以某个心理剧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暖身、演出、分享与讨论3 个环节,激发心理健康教师的创造力与自发性。如“给生活多一些留白”活动借用留白技术,让一部分成员演绎心理剧的前半部分,留下后半部分让全员自发思考,创造性地演绎可能出现的不同情节。“寻找勇气的旅行”活动引导成员自发创造“寻找勇气”的各种角色,构建丰富的故事内容,并借用身体雕塑技术觉察当下自己的身体与心理感受,发现、澄清、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2.角色理论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的角色理论,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通过心理剧中的主角、导演、辅角、观众、舞台5 个要素创设生活中的场景,借助心理剧技术如独白、替身、镜像、角色互换、未来投射、留白等帮助成员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重新体验当下的思想、情感、感受以及人际关系互动等,促进自我觉察,从而对生命有新的理解和选择。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我与影子的故事”活动运用替身技术,以主角和不同的替身辅角的身份进行逐层递进式的故事演绎,引导成员学会觉察与表达自身感受;“心灵对白:遇见未来的自己”活动运用独白技术,设计了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进行时空对话的情境,引发成员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二、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实施模式

1.兴趣教研,创造演绎

工作坊前期的心理剧兴趣教研小组以开放式团体、兴趣体验为主的模式开展活动,招募的对象是对心理剧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师,每次的参与者都是不固定的,人数控制在5~24人。每次活动的主题相对缺乏系统性,倾向浅层的心理碰撞,以体验为主。该阶段的工作坊旨在激发心理健康教师的兴趣,在创编剧情、创造演绎、观看陪伴中放松身心,分享自己的内心变化。

2.心理剧技术切入,聚焦人生主题

工作坊后期的研习活动以心理剧技术为切入点,聚焦心理健康教师的人生主题:工作与生活,家庭与职业。该阶段的工作坊采取封闭式团体模式,主要从前期的团队中招募成员,最佳团体人数控制在8~15 人。有人数限制的小团体可以让所有成员获得更多的参演机会,提高其积极性,也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与深度延伸。研习活动更注重心理健康教师感受与想法的分享,分享时应坚守“不批评、不建议、不比较”的原则,这样才能发挥心理剧的魅力,在活动中疗愈身心。

三、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具体实践

1.暖身环节

当一群来自不同地方、带着不同心情的心理健康教师从团体外进入团体内时,带领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暖身,协助大家通过互动尽快融入团体。暖身的形式有言语暖身和非言语暖身。言语暖身包括提问暖身、讨论暖身和引导式暖身,非言语暖身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冥想、游戏等非言语方式。如“学会真正爱自己”活动采用的是提问式暖身——“你觉得爱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动作能够让你感觉到被爱”;“心灵独白:遇见未来的自己”活动采用的是引导式暖身——“想象自己20 年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给生活一点留白”活动采用的是绘画、冥想等非言语暖身。这些暖身活动简单易操作,通过成员彼此真实的情感交流,促进成员的开放性,催化成员的创造性潜能,同时提高团体凝聚力。此外,暖身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心理健康教师探索人生主题的意愿。

2.演出环节

心理剧演出环节是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主体与核心。主角是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在心理剧中,主角的产生有3 种方式:个人意愿、团体选择、导演选择。团体的其他成员作为辅角扮演剧中的重要人物,不参与演出的成员作为观众。在主角详细描述完自己的生命故事后,带领者引导主角和辅角通过心理剧技术以形象、生动、夸张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呈现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想法,促进洞察与自省。演出时,带领者会根据主角的需求调整角色,主角可以作为主角或辅角在舞台上重新演绎自己的生命故事,也可以作为观众以旁观者的视角俯视自己的生命历程,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观众在舞台下观看、陪伴,在聆听主角的故事中触发自己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将被邀请参加之后的分享与讨论环节,因为观众的理解与陪伴也是支持主角的一种力量。这是一个看见与被看见、陪伴与被陪伴、支持与被支持、疗愈与被疗愈的互助过程。

“我与影子的故事”活动运用替身技术,以不同形式呈现主角内心的声音。主角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3 个替身辅角。替身们在聆听主角的故事后,重演主角的生命故事,在演绎中澄清主角的问题,聚焦其内心冲突。根据带领者的指示,首先,替身站在主角背后以肢体语言表达主角的感受;其次,替身以斜角45 度搭肩的形式说出主角的真正需求;最后,替身站在主角面前以夸张的语言说出主角内心的渴望。替身辅角通过夸张的动作、语言表达主角的感受,协助主角把未体会到的感受表达出来,以扩大主角的觉察范围,催化主角的内心体验,表露主角的深层情绪。在这样的演绎中,参与演绎、观看演出的成员都能从主角的生命故事中感受到自己的内心变化,主角也能从替身辅角现场的自发反应中得到进一步思考,澄清自己的内在需求,明晰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3.分享与讨论环节

分享与讨论是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重要环节,为成员提供表达与整合的机会。演出结束后,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分享他们对演出的感受、想法以及启发。如“我与影子的故事”演绎结束后,首先,带领者以“主角的经历使你想起自己的什么事情?你的感受是什么?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问题,让每个成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感受和做法。每个成员的分享都有可能引发其他成员一些新的觉察和感受。其次,带领者通过“如果你是剧中的某个角色,你会做什么?你想怎么做?”等问题,引导成员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相互讨论、启发,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最后,带领者提出“在今天的演出活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并让成员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用一个表情或行动表达出来,如微笑、沉思、困惑、拥抱、敬礼等。在这样的分享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梳理自己的感受,不断引发感受的共鸣与触动,从而进一步认识并整合自己。

四、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的反思

1.完善舞台与道具的布置

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可能由于条件、场所的限制,在舞台与道具方面准备得不够充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尽量根据不同的主题布置不同的舞台,准备不同的道具,最好有可以移动的桌椅便于布置场景和互动交流。接近真实的场景可以架起“彼时彼景”到“此时此地”的时空联结,帮助成员更好地回忆并面对过去的问题,从而走向未来。

2.提高工作坊带领者的能力

工作坊带领者要把握好活动的时间与进度,精心设计活动,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学会合理过渡,总结升华,发挥工作坊的良好功能。每次活动结束,带领者需要反思自己对时间的把控是否合理,团队凝聚力的建立是否成功,心理剧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活动的目标是否达到等,最好将工作坊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以及成员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以便策划下一次的工作坊。在下一次工作坊开始时,带领者可以先引导成员分享自己最近的变化,以便了解成员是否将心理剧场中的感悟应用于实际生活。

3.思考心理剧课堂的运用推广模式

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将在校园心理剧研习工作坊中的所学内容推广运用于课堂教学,借鉴工作坊的模式开设心理剧课堂,引导学生演绎学习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同时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心理剧课堂更多的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与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学习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促进学生的认知领悟、情感表达和行为改变。心理剧课堂可以分2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暖身和剧情创作,第2课时为演出与分享。演绎形式可以是分组演绎,也可以是课前拍摄心理短剧并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和续演。

猜你喜欢

心理剧研习工作坊
教师核心素养在组织与实践校园心理剧中的体现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泰拳的研习方法及身体的生物适应性研究
2016年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赴英留学研习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