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31吴星颜羽玲韦桂玲张贝项瑜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中医药思政融合

吴星 颜羽玲 韦桂玲 张贝 项瑜

1.广州医科大学;2.广东药科大学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巍巍华夏最深层的精神内核,以博大精深的襟怀在历史浪潮间历久弥新,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承载其精髓,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推进国民健康建设,并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党中央政府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各院校掀起了一股中医药传统文化学习热潮,并积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打造“融合式教育”。本院围绕该趋势,充分挖掘弘扬融合式教育精神,探索灵活多样的形式路径,促进学生健康素质、道德素养、专业自信、人文兴趣多维度发展。

一、融合式教育的内涵

“融合式教育”是指聚焦于时代需求,通过多元、高效、专业的教学方法,打造中医药传统文化育人与思政教育交互融合、协同共赢的培养模式,旨在传承文化血脉、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健康意识,更好地为强国建设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融合式教育的政策背景

中医药文化兼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及思政资源,具备广泛教育价值。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广东省中医药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提出结合现代和传统教育方式,将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使之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1][2]。医学院校(尤其是高等医学院校)作为育人重地,首当贯彻文件精神、融汇岐黄思想,深入挖掘融合式教育的现实意义。

(二)融合式教育的联结纽带

1.以人为本、整体系统的路径契合

中医药文化崇尚“仁者爱人”,现代思政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二者紧密切合“治病救人”“未病先防”的核心理念,旨在引导国民掌握健康主动权,在实现人生价值中收获充实的幸福感。另外,中医“天地人和”的整体观,不仅强调人体形神的有机统一,亦涵括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与思政教育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广泛覆盖全社会的内在任务不谋而合。同时其以“辨证论治”思维,启迪思政教育综合“望闻问切”,全方位辨析社会“病证”根源及衍生特点,将育人侧重点与我国实情牢固贴合,遵循个体特点对症下药,切实提高教育疗效。

2.仁和精诚、有容乃大的特质共鸣

学生时代是道德观念培养的黄金时期,祖国医学为古代科学之渊薮,博采儒释道传统哲学理念,其核心价值可用“仁和精诚”概括,正与我国现下思政教育体系同声共气。中医药文化鼓励各流派切磋并进,包容吸纳先进科技,积极协同中西医维护国民健康,兼收并蓄的特质,既成就了其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也为思政教育讲得鲜活、深入触动人心搭桥修路。现代社会正处于多元交融的潮流,思政教育亟须锻造海纳百川、去芜存菁的度量,融合优秀文化精髓,旗帜鲜明地营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3.学之有益、行之有效的普遍认同

教育是双向的互动,学习的兴趣投射着教育内容的承接度,新冠疫情以来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信任感逐步提升。王国杰等[3]认为,大学生群体(尤其中医药学生)普遍认同中医药文化的思政意义。本院地处岭南,中医药群众基础良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中医药文化积极渗透进学习生活,其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实用性,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新渠道的主动拓展,更益于开辟思政教育强大感召力的新源泉,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融合式教育的现实意义

1.涵养民族精神

外来观念冲击,浮躁功利心态甚嚣尘上,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为强国之根基,中医药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与思政教育协同铸魂强基,其深远的情怀正如心神的“净化剂”。学生徜徉于大医精诚、橘井泉香的经典间,不仅可增强专业自信与民族归属感,培养正确荣辱观、民族使命感,营造严谨务实、仁爱廉洁的作风,同时能以校园为主轴辐射带动社会,深刻肃清流毒乱象,为弘扬民族精神、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光热。

2.铸就强健体魄

坚定的思想武装,还须具备强健体魄来容载笃行。中医药文化的特殊属性,使之强调心灵与躯体的双重健康管理,倡导民众发挥健康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融合式教育传递多彩而亲民的中医方法,将锻炼保健常态化、自觉化,在实现全民健康,促进思政强国之路行稳致远的探索中,焕发出宝贵的现实价值。

二、融合式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重视程度的不足

一方面,院校多着重于专业课程讲授,忽视思政教育,除稳定校园安全外的意义,对融合式教育缺乏主动深入的思考研究,宣传推广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学业压力、现实问题、“无用论”认知偏差等因素影响,虽认可融合式教育的价值,实际却呈机械式应付。其导致众多政策指导缺乏真正落实,仍需长远的统筹协调方案。

(二)教学模式的局限

现下,多数思政教育仍囿于对马列主义、近代史等的照本宣科,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与常规课程分立割裂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然脱离新时代发展需求。然而,吻合各层次学生需求的中医药文化教育经验贫瘠,教育内容及形式欠缺融合度、有效性,或将加重学子课业负担、滋生抵触情绪。其应把握学子需求趋向,传递融合式教育精神炬火,有待探索更具专业性、趣味性、创意性的形式。

(三)客观条件的掣肘

复合型师资力量匮乏。融合对象存在较大学科差异,思政课教师受限于专业背景,难以在短期内掌握并讲好中医药文化知识,结合生活触类旁通。而医师富有中医药知识传授经验,但繁重医疗事务业已占据其巨大精力,无法深入追踪学生特质而持续调整教育方案。故而融合式教学尚处于较为困难的阶段,具足中西医理论功底、思政育人技巧及崇高道德信念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引入与培养空间广阔。

研究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受限于区域间综合发展差异,目前我国院校间的融合式教育进程并不平衡,行政扶持外,始终缺乏一个缜密周全、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另外,有关系统研究稀缺,难以通过客观数据判定收效成果,精准明晰疑难重点。教学体系、课程教材等现实基础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帮扶项目尚需加强,横向的信息交流平台仍待搭建,教育工作者获取借鉴资料的渠道局限,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拓展教育途径呈现强大开发潜能。

三、高校对融合式教育的实践

(一)中医文化融入课堂,营造思政教育新氛围

教育理念最终得以实现的落脚点为课程建设,但要保证中医药文化与护生思政融合的效果呈现离不开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的开展,任课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自然顺畅地将选取的典型案例融入知识点中,进而实现教育目标[4]。课前充分发挥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教师讲述疫情期间各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各层党员“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中医课堂上深入挖掘学科中中医文化中的历史源泉和精神涵养,有目的地把中医药传统文化中以悬壶济世、以人文本、大医精诚等传统思想精华贯穿到日常课程教育教学中。同时,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相关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仅可以把医学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政、文化育人结合起来,还可以受到中医文化熏陶。

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中医文化素质的培育,发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千古名言。利用大一新生入学、思政教育主题班会、思政教育主题团课、团日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提前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除此之外,同时也鼓励毕业之后可以为基层的医疗卫生、边疆医疗卫生事业奉献出自己青春的力量,在广大医学生中涵养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落实思政教育新载体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实践出真知,把所学到的文化、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在校园中,活动形式内容多样。比如,在学生办处置办中药园,开展中药园种植活动,同学们积极投身于志愿者种植活动。除此之外,建设中医药传统文化主题展览以及文化长廊;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院、校史馆、史迹馆;开展中医科普讲堂、名家讲堂、文化知识技能竞赛、中医养生讲座等;开展晨读晨练,学习太极拳、五禽戏、武术,朗读探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大医精诚》等中医经典名著;在院办设置学习班教育,开展书法、针灸、推拿的理论实践培训及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这使得大学生真正实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走出校园,创新活动载体,于实践中发散。积极组织社区义诊,为老年人量血压、按摩推拿、普及传统养生文化知识,并且鼓励学生投身于参加马拉松比赛志愿者活动,在比赛中发挥医疗帮助,把医学生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落实于脚下。在一年一度的招新活动中,进入高中课堂,积极宣传学校特色以及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通过多样的志愿服务来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的品格,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益及社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高层次拓展融合式教育新路径

从根本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感召力与凝聚力。因此,教学中把中医药的研究,结合经济改革、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给学生讲中医药的改革发展、中医药立法、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医药文化软实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师们的职业精神、价值追求,以故事性叙述的方式让学生形成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5]。

四、对融合式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落实道德建设基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医学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重要,因为医疗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极高,中医院校应将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6]。在融合式教育中,处理好两者关系是重中之重。笔者总结为,融合式教育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向导,专业教育为主体。

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如今,新媒体已经充斥大学生生活、学习空间,所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融合式教育是可行且必要的。其中,可搭建融合教育网络宣传新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比如校园网站、微信、QQ、微信、短视频等方式进行推送,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让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展、积累与传递。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兴文化”是基本的行动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坚定不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融合式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才可以使得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繁荣兴盛。

猜你喜欢

中医药思政融合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