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2022-12-31邵开庭
邵开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运算能力作为十大核心概念,阐述了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指学生应用运算法则、运算律等进行运算的能力。良好的运算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还可以使学生探寻简单的运算方法和途径,灵活解决生活问题,发展问题解决能力。[1]教师要立足新课标要求,探索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入手点,如运算兴趣、运算习惯等,应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使学生在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同时,发展运算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笔者将以高年级教学为例,紧扣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着力点,阐述相关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运算兴趣
运算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发展运算能力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情境的作用。我国特级教师李吉林进行的情境教学研究,验证了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因此教师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运算能力时,应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算兴趣,夯实运算教学基础。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材中的情景图呈现了购物场景。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购物结账经验,因此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情景图创设教学情境,利用课件展现情景图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小丽和小明买一个笔记本和一个文件夹,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阅读情景图,在收集“一个笔记本3.4元”“一个文件夹4.75元”等关键信息后,迁移数学学习知识,选择用加法进行计算。得出结果:“8.15元”。教师这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运算结果,同时提出问题:“你们是如何计算出这个结果的呢?”在问题的引领下,全体学生会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就可顺势邀请计算正确的学生作答。学生作答的过程正是介绍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出适时的评价和指导,同时引出其他小数加法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计算兴趣。由此可见,创设生活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初步将数学运算应用于生活,主动探究运算方法,有利于锻炼探究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组织活动,提高运算技能
运算技能是学生发展运算能力的关键,已有实践证明,在掌握一定的运算技能后,学生会不断地尝试进行数学运算,可循序渐进地增强运算认知,发展运算能力。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活动化,要求教师将数学活动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因此在实施高年级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多样活动,加强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
其一是组织探究活动,探索算理。算理是数学运算蕴含的原理,也体现了数学运算的思维方式。新课标强调了算理之于数学运算的重要性,如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地掌握运算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等。[2]算理隐藏于数学运算过程中,因此经历运算过程,是学生探究算理的必由之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以算理的学习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运算过程,逐步建立算理感知,由此提升运算技能。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异分母加法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这部分重点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随机写下数个异分母加法算式,然后教师结合算式内容,向学生提问:“这些算式有怎样的特点呢?要如何进行计算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小组的学优生会迁移分数认知,提出用作图法解决问题,在学优生带领本组其他学生作图的过程中,学生会画出不同的圆,尝试将圆切割成相同的份数,再根据算式涂色,继而进行计算。在合作探究结束后,各小组可毛遂自荐,到讲台上展现本组的探究过程及其结果;在小组展示时,教师要认真观看,及时给予良好做法以正向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小组展示的方法,看看能发现什么相同之处?此时,学生会回顾计算过程,认真比较,并提出自己的发现:“将圆平均分成相同的份数,表示分母相同。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分子相加,可以得出结果。”最后教师在肯定学生发现的基础上,再总结通分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切实体验数学探究活动,掌握了算理,顺其自然地增强运算技能。
其二是组织游戏活动,强化技能。数学运算过程是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强化运算技能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律等,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组织练习活动,驱动学生应用所学,灵活运算,将认知转化为技能,切实强化运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游戏化要求,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以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为例,在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后,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创设“打地鼠”游戏,呈现难度不同的分数乘法算式。在游戏开始后,学生会看到屏幕上出现一个个戴帽子的地鼠,而地鼠的帽子上会写有不同的算式。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抄写算式,计算结果。一轮游戏后,教师可随机选择两个小组,让他们展现本组计算结果,结果正确率高的小组为获胜方,得到一朵小红花。实践证明,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尤其是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所有学生都能认真抄写、计算,无形中强化了运算技能,顺利地发展和提高了运算能力。
三、紧扣细节,培养运算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是学生提升运算水平,发展运算能力的关键。[3]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小学生受到自身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出现粗心、马虎的问题,由此导致运算效果不佳,也影响运算习惯的养成,阻碍运算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高年级数学教学时,应紧扣运算细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构良好认知,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比如,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教给学生一看、二画、三想、四算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看到一个计算题后,要先认真看题,了解条件和问题,初步建构认知;接着勾画出关键信息,把握解决问题的要点;之后梳理这些关键信息,在认真思考后列出算式;最后学生根据算式进行具体的数学计算。这样学生不但可以端正解决问题的态度,做到认真读题,减少粗心、马虎的现象,夯实准确运算基础,还可以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运算技能。此外学生通过日常认真践行“四法”,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有效激发学生运算兴趣,强化学生运算技能,培养学生运算习惯等步骤,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或创设情境,或组织活动,或紧扣细节,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