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应用
——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WPS演示”教学为例
2022-12-31王文燕
王文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使用计算机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学科,是一门集基础性知识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化思维与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需要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不能以单一的学习结果代替最终的评价,要多方位、多角度评价其能力发展的现状,为改进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提供精准的依据。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元评价的策略
多元评价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参照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和多层次的评价标准,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相对客观、相对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多元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促进学习活动向核心素养靠拢的推手,是保证核心素养生根发芽的基础。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总目标的课程。信息素养本质上是一种对信息获取、加工、传递、评价和利用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除了基础的理论学习以外,实践也是极其重要的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破单一、封闭的学科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做中学”。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元评价也要以真实情景为背景,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课程纲要为指导,核心素养为框架,融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一)教学内容情境化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情境性,即知识不能脱离情境而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只有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活动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建构获取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笔者认为,目前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还是基于传统的工具论思维,以软件功能的介绍和单纯的操作为知识点的分篇章教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灵活使用教材,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整合,拓展课程资源,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真实案例,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
(二)评价内容明确化
教学评价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学生智能发展,加德纳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那么面要对学生发展中的多元智能进行评价,首先要结合课程的性质对学生发展的智能进行主次划分,其次要根据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进行清晰、具体、可观察的细化,详细描述评价的指导思想、框架、规则、常模、量表量规等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评价策略、工具。同时确保评价内容能够指导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发展。
(三)评价类型多样化
评价按照学习的过程可以分为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即根据活动结果给予评价的形式,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分时段、分项目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的方法不同,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对学生具体行为的态度、勤勉度、积极性进行描述性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收集、统计、计算等数学方法进行评价。每一种评价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类型,最终目的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促进学生发展。
(四)评价标准分层化
由于成长环境和受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经验必然各不相同,那么学生之间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也一定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对评价标准进行等级设置。一般可分为三个等级:达标级是面向全体学生,即基本要求;发展级是面向大多数学生,即发展要求;拓展级是面向有余力学生,即拔高要求。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元评价的过程
本案例选自教材四年级第16至24课,教材内容包含了“WPS演示”软件常用的一些功能。结合《课程纲要》指导思想和笔者所在校开展“新教育”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教研组联合少先队开展了缔造“完美教室”的班级评选活动,把课程、活动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活动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以班级文化构建为主题的“完美教室”汇报展示。展示的内容包含班级的愿景、班徽、公约等特色文化和活动。
(一)确定教学目标
评价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先要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学情。四年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个体之间能力存在一定差异。目前,学生已具备上网查资料、播放音乐、收发电子邮件等常用电脑操作的能力。同时在四年级上学期他们已经学习了“WPS文字”的基本操作,能够对文字、图片、表格等进行简单的处理和编辑。
其次,要分析教材。教材详细介绍了“WPS演示”插入文本框、艺术字、图片、多媒体文件的操作方法,幻灯片、动画放映和背景设置的基本操作,并能通过上述操作完成幻灯片制作的过程。
再次,结合本次活动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完美教室”的幻灯片,宣传班级特色文化和活动;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守法、健康合理使用网络的习惯。
(二)明确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虽然解决了多元评价中“评什么”的问题,但是还不够清晰、明确。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实施的环节、课程性质以及核心素养目标,将评价内容分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交流协作、数字化学习与应用和信息责任五个部分,形成具体评价标准即多元评价的行为评价量表,包括行为观察记录表、先进班级评选细则表等。
(三)实施多元评价
一是因为日常教学时各科教师很少使用多元评价表,所以在教学前,先向学生详细介绍评价标准和方式,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理解评价细则,知道如何使用《多元评价的行为评价量表》。对一些评价量表没有细化的标准,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行为观察记录表》描述观察到的行为。最后使用评选细则表选出一份大家都认可的演示文稿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评选。
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双向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每个组的能力基本相当。
三是在小组内分析活动要求和评选细则后,分解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任务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还要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框架式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四是组织学生进行路演,然后各组根据评选细则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根据评选细则选出最佳作品参加学校的比赛。
(四)师生反思
在多元评价之后,学生要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找到以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要根据课堂观察优化教学设计和多元评价表。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多元评价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仅仅作为一名普通的参与者,只能单方面了解自己的收获,而进行多元评价后,学生能够从评价者角度进行观察和反思,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认识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