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新策略研究
2022-12-31张海燕王炎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小学河南省郑州市
■ 张海燕 王炎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莲花街小学/河南省郑州市)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双减”不是改变,而是回归,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让家庭教育回归生活,优质的学校教育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家校合作才是成功的教育。要想推动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必须积极构建家校共育“命运共同体”,具体策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转变家校共育观念
中国家长有一种浓厚的名校情结,大多可以接受孩子读了大学以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却不能接受不让孩子读大学。因此,传统家校共育的思想“焦点”就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只要学生学习成绩好,学校对家长有交代,家长对学校就会认可,至于“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并不是家校共育的核心,致使多年来素质教育始终无法真正落地生根。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转变思想,达成共识,特别是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自觉,才能与学校节奏一致、同频共振。
1.利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意识担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如此细致、复杂的任务。”只有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才能给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加强家长学校的建设,积极开设家长学校大讲堂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以充满智慧和艺术性的方式唤醒家庭教育的责任,让家长养成高质量“陪伴”的习惯。每学期,学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子迷惑”问题征集,通过梳理、汇总、分析,找出家长在教子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家长培训的授课计划和培训内容,并按计划对家长展开培训。
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分析解读“双减”政策,帮助家长明确:第一,“双减”是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但责任不能减,家长要担负起陪伴责任、养育责任和榜样责任;第二,“双减”减负不减质,家长要更专注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第三,“双减”后,家长的陪伴不能减,家长要做好陪伴,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跑完人生这场马拉松,从而提高家长的意识担当。
要不定期开展线上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云培训、云对话、云共读、云生活、云故事,指导家长育儿方法,提升家长对孩子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能力。开展的具体活动如“培养孩子卓越的学习力”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阐述了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影响,提醒家长做孩子学习路上最好的同伴;“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教给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鼓励家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家校共携手,生命更精彩”从生命教育入手,呼吁家长用更多的爱和热情去接纳孩子、包容孩子,不要随意评价、否认孩子,努力做孩子安全感的“定海神针”,加油打气的“啦啦队”等,鼓励父母跟随孩子的成长过程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孩子共同进步;“新时代父母必听的一堂课”指导家长从细节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发现、纠正并合理疏导,呼吁家长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师,等等。家长学校大讲堂有效指导家长走出教育的内卷,走出全民的困境,在观念和认知上及时纠偏,回到教育本位,回到家校社协同育人。
2.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的角色担当
家长会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是沟通教育理念,协调教育思想最好的契机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传达教育的重要变革、学校准备采取的重要措施和需要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要点,家长则可以向学校、教师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教师和家长共同谋划学校发展规划,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文简称《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法》中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通过家长会的共同学习交流,家长明确了自身的义务和权利,找准角色定位,在“双减”背景下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克服隐性失陪,也要加强对孩子边界意识的培养,又要进行“三观”的训练。班主任也给家长提出建议,积极做孩子的人生指导师,给孩子人生指引方向;做孩子的心理疏导师,给孩子一份心灵的力量;做孩子的学习引领师,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做孩子的习惯监督师,给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二、获得家长的行动支持
经历了理念的磨合期,家长便以教育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
1.积极构建家委会,促进家长的行动担当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学校通过家长毛遂自荐、提名推荐、竞聘演讲、民主决议成立三级家委会。家委会通过驻校值班制、层级会议制、活动参与制、课程开发制,实施三级管理。家委会委员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餐厅、走进教师办公室,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活动、校园安全等日常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亲身参与体验,对学校工作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双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切感受到学校育人的用心,教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更热情地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形成了“学校工作我支持,家委会工作我参与,学生教育共同抓”的可喜局面,走上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良性循环轨道。
2.充分发挥协会功能,做好榜样引领
家长的志愿服务能形成教育的长效机制。“家长志工”是由班级家委会成员积极发动,家长志愿组建起来的组织,家长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周排班配合教师在校门口附近执勤,负责学生上下学、学校大型活动开展时的安全维护、交通疏通,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全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协助安保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绿城志愿者协会”是由校级、年级家委会委员发动志愿成立的组织,主要是为促进郑州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做贡献。协会会员根据学校工作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学校周边河道安全排查、十字路口维持交通、绿城清洁卫生打扫等爱心活动,为构建文明郑州发光发热。“家长志工”“绿城志愿者协会”的组建,打造了一个有温度的教育共同体。家长由单一的“自愿”行为走向多元的“志愿”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从小培育志愿意识、从小践行志愿精神、从小记录志愿服务发挥了榜样作用。
3.开发利用“数字化”平台,见证家长高质量陪伴
“双减”实施后,学生的课后时间无疑是一座“金矿”,好好开发可以实现多重价值。如亲子共读是最好的陪伴,家长可以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用父母的力量影响孩子,感染孩子,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体育运动,共同锻炼身体,在体育运动中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终身运动的习惯。劳动体验能锻炼孩子的生活、生存能力,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自我管理劳动、交往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劳动,从劳动中使孩子体悟到父母的艰辛,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劳动人民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是从小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精神的良好途径,是培养孩子文明和谐行为和大众无私精神的基础,家长陪同孩子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对社会的初步认知和责任担当,还提高了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志愿服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孩子在志愿服务中不仅能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还能对公共事业、社会互助形成认同感,有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并将道德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和“五项管理”的落实,效果如何见证,就需要有一个展示、互动、分享的平台。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平台资源丰富,具有活动发布、教育指导、生活反馈、资源应用、作业提交等多项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全国家校共育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展示、评价、互动、分享等功能,鼓励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把陪伴孩子成长的点滴以图文资料、视频直播等形式发送到平台,全校师生、家长都可以观看、点评,家校共育增强了频率,提升了质态,实现了用“平台化”促进“常态化”,用“数字化”提高“系统化”,用“活动化”带动“生活化”。
三、健全家校共育评价体系
“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加健康、更加全面、更加主动、更有活力地发展,因此,学生评价标准就要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立足“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五个维度,评价方式从“唯分数论”向“多元评价”转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从单一的学校评价向家校评价转换,最终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划清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有效抑制了家长陪伴中的困境,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社会之间的知识共建、精神共勉和生命共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真正的教育就是守护人性。家校共育推动家长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协同者、促进者,带动家长知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爱教育,家校共同构建一个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和谐教育场,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撑起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