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阅读教学
2022-12-31赵冉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心学校山东省聊城市
■ 赵冉(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中心学校/山东省聊城市)
一、主题阅读的价值解析
(一)增加阅读的技巧性
通过以往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规划通常仅停留在范读和要求学生自由阅读的层面上,由于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进程,导致阅读效率低下、缺乏阅读技巧等一系列问题,显然这种情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并且结合现阶段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这时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给他们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那么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茫然无措的情况。而主题式阅读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这种认知误区与盲点,强调了学生在整个阅读期间的自由性、自主性。选择的权限被划定在同一个主题的范围内,这样既能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也能逐步扩充他们的语文认知体系。
(二)提高文章情感的领悟力
高质量的阅读应该是能够起到增强认知、激活情感以及净化心灵等多重效用的,当然,这样的阅读要求学生在实践期间形成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感,要全身心地融入文章当中,只有将自己真正带入文章才能产生深刻的感悟。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套路和想法进行授课,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之后,便平铺直叙地将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告知学生,而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充分表现出主观能动性,没能从主观角度去分析和领悟文章。而在主题阅读教学当中,师生角色完成了彻底的转换,这期间由教师主导各项阅读活动和阅读任务的创建与实施,通过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主题阅读活动,来激活学生们的课堂体验,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经此学生便不由自主地被文章所吸引,继而全面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最终形成对文章的深刻感悟。
(三)全面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当前不少学生对语文阅读存在错误的认知,如一部分学生认为阅读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鸡肋”,完全没有必要对一篇文章反复读,更何况在阅读之后还要对文章展开逐字逐句分析,剖析文章内涵与情感,因而很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积极性不高、不耐烦等情绪,对阅读教学的开展造成了极大阻力。而在主题学习背景下,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创建主题阅读书单和阅读任务,能够进一步突出阅读学习的目的性和重点,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逐渐在阅读中得趣。比如,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某一个主题,教师便可引入多篇不同的阅读素材,这样就告别了以往反复阅读一篇文章的现象,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强烈的阅读热情,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阅读质量更高,阅读教学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
根据近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阅读模式的应用来看,其普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主题阅读通常以教材单元为主题核心,也就是说,教师会将一个单位整合为一个阅读主题,由此带领学生展开阅读。在课程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各个版本的教材得到了多次调整,现今的教材在单元设置上突出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相结合的“双线组元”理念,为广大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和语文阅读中深入贯彻素质教育指明了思路与方向。而作为教师,更应该深入剖析和领会新时期教材创编意图,要通过文章的品读与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语文和语言,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细心观察一切社会生活中的美好,基于单元核心,组织和开展生动精彩的主题阅读活动。
第二,主题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元化的课程体系,这也是教师在实施这种新型阅读模式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努力的目标之一。我们简单来理解主题阅读教学,其实它在某种程度上指的就是一种通过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而形成的阅读模式,关键在于有机结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继而自然生成一套“一主多元”的阅读教学体系,该模式下,学生便能展开畅读,得以拥有更丰富且个性化的资源。而这里所谓的“一主多元”,“主”指的就是教材,“多元”便是教师要围绕教材这一主体来引入多元化的阅读素材和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活动,由此最大程度唤起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循序渐进培养他们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小学主题学习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全面落实主题阅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的革新与优化,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教育观,明确新时期下新《课标》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知识本位”“唯成绩论”等传统观念错误观念显然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形势。对主题学习背景下阅读教学模式的改进,应该明确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思想,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学习任务的组织和划分,都务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这样才是真正符合学生心理预期的教学,后续课程也将进行得更加顺利。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现实角度来讲,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好,比如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带有童话色彩的文章,有些学生喜欢关于日常生活点滴记录的文章,等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应对那些篇幅过长的名作。以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为例,仅仅是前八十回便囊括61万字符,显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阅读量与可接受的难度范围。面对这种窘境,以往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会选择这种方式来应对——要求学生自行购买或学校统一购买书籍,然后仅仅是口头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其余一概不管,可见形式化问题十分突出。而基于主题阅读核心要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时候,便可从四大名著中节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篇目与片段,比如《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等,切实将主题阅读教学与学生的阅读需求联系起来,由此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施“一主多元”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质量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阅读教学不仅是带领学生扩充知识、锻炼语言能力的一个过程,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塑造他们独特的思维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现代语文教育应该达到的一种效果。主题阅读主张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混乱零散的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将其逐渐划分为多个以不同主题为中心的阅读体系,方便学生展开更高效和个性化的阅读,进一步确保他们的阅读质量。而在这方面,教师便可遵循“一主多元”的思想进行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构建,吸引学生全面参与到阅读实践当中。
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包含了《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等文章,顾名思义,这些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特色的一个绝佳契机。故根据本单元所体现的阅读主题,构建“家乡风俗我知道”的主题活动,这期间,教师要求学生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活动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上搜集下载有关于自己家乡的资料,包括家乡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风俗习惯等;根据自己的喜好,将自己对家乡风俗的了解以手抄报、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展现出来,向同学们分享自己视角下的家乡……通过这样一个主题阅读活动,首先学生顺利地扫清了阅读障碍,同时在同学的配合与帮助下完成了文章内容的梳理,分别了解了北京、西藏等地区的风俗特色,并且从中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而在后续实践中,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对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三)主题学习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要灵活
为响应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推进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转变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从阅读中收获知识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让语文阅读长久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终身受益。
1.通过问题激活课堂互动,让主题阅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者缺一不可,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阅读互动有助于他们阅读兴趣的养成,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帮助他们快速梳理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如基于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这部分内容,本单元集结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等几篇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分别展开泛读和精读,逐渐了解每一篇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景色。在这时候,为充分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可提问:“如果见证这些优美景色的人是你,你会如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写出来?如何遣词造句?”此时学生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想法,逐渐塑造出了一条完整的叙述主线。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学生从阅读这几篇描述景物的记叙文中学到了不少优秀的表现手法,并且也将其很好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临场发挥当中,累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2.创设语言情境,增强主题阅读教学的成效
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良好的认知基础和阅读能力,因而教师要格外重视激发他们的自我表达需要,采用富有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来推进主题式阅读,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
比如在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的主题阅读中,教师可组织班级里的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所表现的情境,然后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使他们在这种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下获得阅读兴趣的提升,长此以往,他们必将形成强大的语言能力,完善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3.求同存异,聚焦阅读主题
在主题学习背景下,教师在创建主题阅读活动的时候应该着重思考如何突出中心本文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聚焦主题,实现阅读增益的目的。而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在施教期间应该遵循“求同存异”的思想,这里的“同”指的是单元主题要与相关联的一系列文本内容有相同点,而“异”则代表不同文章一定要具备各自的特色,并且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以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去品读文章,尝试从作者的视角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特征。
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阶段,教师将本单元的《观潮》这篇文章设定成中心阅读文本,其余文章为“次文本”,就此引导学生展开主题阅读。这期间,通过精读《观潮》,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作者笔下的“潮”的特征,包括观潮所带给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最终实现了对文章整体的深度把控。而经过后续阅读相同主题,但在写作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文章之后,学生从中感悟了不同作者在观察事物时的独特视角,以及实际写作时独特的切入点,获得了难忘甚至震撼心灵的阅读体验。
(四)课内外结合,实现由内至外的阅读延伸
教师要改善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的错误认知,应该主动尝试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联系起来,以教材上文章的阅读学习为切入点,遵循同一个主题,为学生推荐多种多样的阅读素材,由此进一步扩充他们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打开视野、积累经验、强化技能和丰沛心灵,最大程度展现语文学科的特征与价值,有序推进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具体落实阶段,教师应该极力改变当下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效率低下的问题,使他们在思想上完成由“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为此一定要参考学生的兴趣需求来梳理和归纳课内外阅读文本,这样由内至外的延伸拓展才是真正有效的。
同样以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为例,教师以“地域风情”为主题带动学生展开了广泛的阅读。除了教材上《北京的春节》《藏戏》等几篇文章,还适当为学生引入《风筝》《吹糖人》等课堂之外的文章,由此令学生进一步领略了我国多元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一方面丰富了他们认知,另一方面有效唤起了他们热爱家乡和文化包容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为确保课外阅读的质量,有必要帮助学生设置明确的阅读计划,创建以阅读主题为主线的一系列阅读活动,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潜移默化中感悟文字和语言的磅礴力量。
总之,主题学习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对后续各项教学活动展开精心的规划,完成由“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此推动我国现代教育尽早完成由传统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在实施阶段,对主题阅读活动的创建应该为学生设置明确的任务主线,这期间要引入丰富有趣的阅读素材,通过融合“求同存异”“一主多元”等思想,聚焦阅读主题,由此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